公元266年2月,司马炎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成功取代了魏国政权,建立西晋王朝,定都洛阳。这个新生的王朝从诞生之日起就笼罩在争议的阴云中,就像一个来历存疑的婴儿,注定要在质疑声中艰难成长。
西晋的政权基础存在严重缺陷。这个王朝并非司马家族通过征战建立的,而是通过巧取豪夺从曹魏手中抢来的。这就像一户没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强行抱走邻居家的新生儿,杀害其亲生父母后,却宣称这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更讽刺的是,这场政治偷梁换柱几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充满了自欺欺人的意味。 在继承权问题上,西晋也面临着尴尬局面。司马家族经过两代人、长达十余年的谋划才从曹家手中夺得皇位。按照常理,这份政治遗产本应由司马师或司马昭的后代继承,特别是司马师一脉更具资格。然而司马炎却抢先一步登上皇位,这让他与弟弟司马攸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更严重的是,西晋的继承制度存在明显漏洞。司马炎选定的继承人司马衷资质平庸,显然难以胜任皇帝重任。但受制于立长立嫡的传统礼法,司马炎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否则他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 西晋的政治生态同样暗藏危机。虽然司马家族是士族集团的领袖,但并非真正掌控全局的老板。朝中大臣各怀心思,随时可能威胁司马家的统治。这种微妙的权力关系,让整个政权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面对这些挑战,司马炎就像个四处补漏的工匠,穷尽一生都在修补政权的各种漏洞。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提前确立司马衷、司马遹的继承顺序,断绝其他宗室的非分之想;通过太庙任职等方式压制司马攸的政治野心;对权臣贾充采取既拉拢又削权的策略;借灭吴之功强化统治合法性。 为保傻儿子顺利继位,司马炎甚至不惜开历史倒车:重新启用外戚势力,加强宗室权力。这些举措虽然暂时稳定了局面,却埋下了更大隐患。最终,司马炎的努力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晋王朝依然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