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良渚人创造了三星堆文明,《史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创始人
2025-10-06 22:05:04
0

三星堆究竟有多神秘?

戴金面具、举铜权杖、拜通天神树,仿佛天外来客。但如果把目光向东,顺着长江回流两千年,就会发现这些神秘器物,在浙江杭州一带的良渚文化中早有原型。

玉琮、神鸟、面具纹饰……

更有意思的是,《史记》《山海经》里,早就埋下了线索:共工氏南奔,祝融追剿,族人沿江逃亡,一支西入巴蜀,一支北上龙山……

今天,我们不是来追星,而是要读懂三星堆背后那条从东向西、埋藏两千年的文明暗线。

“共工东逃”:洪水之后的文明大转场

公元前2200年左右,良渚古城突然消失

浙江余杭、反山、莫角山、塘山等遗址,全都在同一地层留下厚厚一层洪水冲积层,文化遗迹戛然而止。良渚文化的断裂层位置统一、覆盖范围广、地质成分一致,清晰呈现出一场灾变后的沉积状态。

考古学界根据淤泥结构与碳十四测年,确认这场洪水发生在夏朝前期,时间位于距今约4200年前。

与此同时,古文献提供了一组方向一致的信息链。《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描述了一场自然崩塌与族群逃逸。《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之裔,追杀共工氏,逐至江南。” 追逃路线清楚,终点明确。

共工氏被指为工匠部族,擅长建筑、治水、制器,其族群活动中心正是长江下游一带。

玉琮、玉璧、玉钺、玉管、神面纹器、宫殿土台、复合水坝系统,全都出现在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而非出现在黄河流域。这些技术结构与功能体系正吻合共工氏“工”属性的群体特征。

水灾之后,良渚人口大量向外迁徙。考古推测,一部分良渚人北上进入龙山文化区域,在山东青墩、江苏花厅留下良渚玉器;另一部分向地势更高的西部川渝盆地迁徙这一迁徙过程不仅具有避灾特征,而且具备清晰的文化印记:在迁徙路径上的三星堆遗址,出现了从未在四川本地出现过的良渚文化器物结构。

2021年,三星堆3号坑出土一件刻有“双树图腾”的玉琮,形制与良渚反山墓地出土玉琮王一致,尺寸略小,雕刻工艺简化,纹饰清晰保留了神人兽面组合结构,是典型的文化样式转译。

灾难之后,不是绝迹,是转场三星堆的第一块玉,就是良渚的第二次开场。

器物接力棒:玉锥、神树、面具都从东边来

1976年,四川广汉高骈乡砖厂发掘出玉戚、玉刀、玉矛、玉锥等器物,器型标准、抛光细腻、纹理典雅,初步分析为三星堆三期遗物。

1986年,一号祭祀坑出土129件玉器,其中玉锥形器和素面玉琮的风格,清晰可溯至良渚反山墓地这种玉锥在其他川渝本地文化中从未出现,但在良渚的反山12号墓、瑶山贵族墓出土中多见,专用于神权沟通仪式,是权力的象征。

器型相似不难解释,但器型+纹饰+埋葬方式+时序+方位五项指标全部重合,才说明两地是同一文化系统的不同阶段。

三星堆仁胜村墓地埋藏结构与良渚贵族墓一致,墓向南偏东,墓主均以仰身直肢方式葬入,随葬以玉器为主。出土玉锥形器、玉泡形器、玉牙璧形器与良渚器物形制和功能匹配,年代测定为夏末至商初,恰在良渚断代之后百年。

玉器之外,神树成了第二道文化密码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树,高3.96米,通体九层,每层立鸟、神果、枝叶,体现古蜀人宇宙观:天地之间,神树通天,人神沟通靠登枝。

2021年三星堆三号坑出土的神树纹玉琮,再次将玉与神树这一良渚结构元素结合,把良渚的天圆地方理念嵌进了三星堆的垂直宇宙模型。

良渚的“神人兽面”变成了三星堆的“青铜巨人戴面具”。反山玉琮王上的神人脸部呈倒梯形,有明显“面具结构”,而三星堆出土的铜面具,五官夸张,额部突出,眼球镶嵌黑石珠,整体风格类似玉琮上的兽面图案。

考古专家徐天进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基因的“材质迭代”:从玉到铜,从线刻到立体,从祭器到偶像。

从良渚玉器、玉琮、玉锥,到三星堆的铜面具、神树纹玉琮,器物的轨迹说出了人口的路径。每一件物,都是一个人种族的手艺延续。

继承与复活:三星堆讲的是良渚的下半截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城址3.6平方公里,至2024年仅发掘不到2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近13000件,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密集交汇。

这不是一个初始文明,而是一个高度成熟、结构完备的文明体系再度亮相。

空间结构上,三星堆有城市围墙、夯土台、排水沟、宫殿基址、手工业作坊、祭祀坑、仓储区域。宫殿址呈长方形,基槽中填充陶片,宽达20米以上,夯土层分三层,建筑逻辑与良渚莫角山宫殿区一致。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总长60余公里,三星堆南侧也发现成套水门与大型壕沟。

社会结构上,良渚以王权为轴心,王族集中分布于莫角山核心区,贵族墓集中反山和瑶山;三星堆亦有核心台地、祭祀区、外围居民区,祭祀坑中集中埋藏象牙、黄金、青铜头像,说明等级体系明确、祭祀秩序严整。

三星堆的经济基础、宗教理念、礼器体系全部具备良渚文明遗存中的要素,差异仅在表达方式与材质升级

我们或许也能这样想象,良渚人将王国的理性搬到巴蜀,把礼制化为神像,把玉器的几何装饰变为青铜雕塑的神祇表情。

《史记》中,“共工之台”是交易、礼仪、交流的中心平台,被黄帝追杀后南迁。三星堆的“祭祀坑”即为实物版共工之台。

器物均有焚烧、破碎、描朱、描墨痕迹,体现“用后即毁”的献祭逻辑。这种逻辑,是良渚人神分工制度的再现。

《楚世家》写祝融后裔追共工氏至长江上游,《山海经》讲天崩地裂、天柱折断。地层塌陷、文化断层、人口迁徙、玉器复现、面具流转。

考古与文献第一次讲了同一个故事:“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结语

从浙江的莫角山,到四川的三星堆,文明没有断裂,只是换了表达方式。

玉器的边缘变成了铜树的枝桠,良渚的神人兽面,化为蜀地的金面巨人。史书记载的共工氏,并非神话人物,而是良渚人的历史隐喻。

考古在地底发掘遗迹,史书在纸页中提示路线。当它们两线合流,一个更真实的中华文明起源图景,也渐渐浮出水面:不是单线,而是多元交汇;不是突然爆发,而是悄然延续。

从浙江到四川,良渚文化与三星堆文化隔着两千年与一千五百公里隔空握了手。此时此刻,玉从东来,铜在西生,一道文明火线,横穿整个长江流域。

相关内容

山东通报威海冷库9人遇难火...
2024年12月7日,山东威海齐东海通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齐东海通...
2025-10-06 13:11:44
原创 ...
随着小勒布伦在北京大满贯半决赛中以4-2战胜世界排名第二的林诗栋成...
2025-10-06 13:11:25
谁是比你更好的中场?哈维只...
西班牙传奇中场哈维在出席活动时接受了快速问答采访,选出比他更优秀的...
2025-10-06 13:05:26
勿忘九一八丨94年前的今天...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9月18日,94年前的今天,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2025-10-06 13:04:33
荐读|山河激荡英雄气——英...
山河激荡英雄气 ——英雄是中华民族闪亮的坐标 文 | 徐文耀、张萱...
2025-10-06 13:04:20
朱万章:宋元时期画龙的图式...
在宋元时期,以陈容为代表的、以“龙”为中心的画龙图和以李公麟、马远...
2025-10-06 13:04:17
元朝与南宋的战争中,为何要...
元朝与南宋的战争:襄阳之役的战略意义与历史影响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
2025-10-06 13:04:12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一生有...
成吉思汗:一位传奇征服者的身份之谜 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2025-10-06 13:04:11
原创 ...
【改写版】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放...
2025-10-06 13:04:04

热门资讯

原创 曼... 曼联出租给巴萨的拉什福德打入了个人的第一粒西甲进球,但由于队友莱万多夫斯基点球宴客,球队最终输给了另...
原创 累... WTT中国大满贯赛,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此次比赛的票房,中国国乒不仅是精锐尽出,几乎所有的球员都选择了...
美国为何赢不了中国?英国学者揭...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从全球战略布局来看,美国...
原创 宁... 来聊聊中国历史上的宋朝,这个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的大一统王朝,总让人感觉有些矛盾。尽管官方史书都将...
原创 毛... 1948年底,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人民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向南推进,全国解放的曙光就在眼前。在战场...
纪念柯文先生|柯文谈他的中国史... 柯文(章静绘) 据家属消息,著名历史学家柯文(Paul A. Cohen)于当地时间2025年9月1...
原创 刘... 唐朝开国功臣刘弘基的传奇人生 临终之际,年近七十的唐朝开国元勋刘弘基立下遗嘱:给每个儿子分配十五...
原创 如... 让我们用更生动的语言重新讲述这段三国故事: 在《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里,假设曹操真的成功刺杀了残暴的...
原创 清... 宁古塔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名,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周边。在清朝时期,这里曾是...
原创 堪... 我是棠棣,一个热爱历史的人。诚邀各位朋友与我一起探讨古今历史,畅谈天下大势。君子一生所求,不过治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