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遣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在击退匈奴入侵后,秦朝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当时秦朝拥有百万雄师,完全有能力彻底消灭匈奴,为何却选择耗费巨资修建长城呢?这背后有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北方边境线过于漫长,防守难度极大。在统一之前,各诸侯国都曾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之苦。统一后,整个北方防线都落在秦朝肩上。游牧骑兵来去如风,经常成群结队地突袭边境,抢掠后迅速撤退。有了长城这道屏障,虽然匈奴人可能翻越城墙,但他们的战马却无法通过。击败匈奴容易,但要彻底剿灭他们却难上加难。
其次,匈奴人作战方式特殊。秦军虽拥兵百万,在正面交战中所向披靡,但匈奴人十分狡猾,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们居无定所,随水草迁徙,要找到他们的主力部队如同大海捞针。这不是单纯依靠兵力优势就能解决的问题。
再者,当时秦朝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国内局势并不稳定。虽然六国已被征服,但各国旧势力仍心怀不满。南方岭南地区尚未完全平定,北方又有匈奴虎视眈眈。如果同时在南北两线开战,对新兴的秦帝国将是巨大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修筑长城就成为最稳妥的防御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