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谨的历史记载来看,所谓只有张飞敢单挑吕布的说法,完全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艺术加工。吕布的勇猛确实名不虚传,但绝非不可战胜的神话人物。 根据《三国志》的可靠记载,在濮阳之战中,吕布与典韦曾有过一次间接交锋。当时典韦率领数十名精锐勇士,身披重甲,手持长矛大戟,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这些勇士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猛士,他们冲锋时铠甲铿锵作响,喊杀声震天动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如此勇猛的突击队,吕布却始终没有亲自出马与典韦对决。这一历史细节充分说明,不能将小说中对个人武力的夸张描写当作史实。 《三国志·武帝纪》详细记载了曹操与吕布在濮阳的激烈交锋。当时曹操亲率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突袭了吕布设在濮阳城外三十里的营寨。曹军将士在黑夜中举着火把,如潮水般涌向敌营,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终于攻破了吕布的营寨。然而天刚蒙蒙亮时,吕布就率领援军赶到战场。只见吕布骑着赤兔马,身披红色战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他指挥大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将曹军团团围住,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此时曹军将士经过通宵激战,早已精疲力尽,铠甲上沾满血迹和汗水,形势岌岌可危。
《三国志·典韦传》生动记载了这场战役的关键时刻。为了提振士气,曹操决定组织敢死队进行反击。典韦作为营司马,亲自挑选了五十名最精锐的战士。这些勇士都穿着双层铠甲,舍弃了远程武器,手持近战利器。他们列阵时铠甲相碰发出铿锵之声,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心。当冲锋号角响起,典韦一马当先,率领敢死队如狂风般冲向敌阵。面对吕布军中最凶悍的战士,典韦等人毫不畏惧,长矛所向,敌军纷纷倒地。特别是典韦挥舞双戟的英姿,让敌军望而生畏。在他们的拼死奋战下,曹军士气大振,逐渐稳住了阵脚。 这里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果吕布真如传说中那般天下无敌,为何不亲自出马斩杀典韦?实际上,面对曹军敢死队的决死冲锋,吕布选择了避其锋芒。他的攻势被典韦等人顽强阻挡,曹军防线越来越稳固。最终吕布见取胜无望,只得鸣金收兵,而曹操则抓住时机成功突围。 再来看《三国演义》中唯有张飞敢单挑吕布的说法。当吕布初到徐州投奔刘备时,张飞曾多次公开羞辱吕布。当时吕布因无处可去,只能忍气吞声。这一情节从侧面展现了张飞刚烈不阿的性格。 据记载,在一次宴会上,吕布称呼刘备为贤弟,这个称呼立即激怒了张飞。只见张飞猛地拍案而起,怒目圆睁,脸上的胡须都气得竖了起来。他二话不说就跃上战马,抄起丈八蛇矛,在庭院中高声叫阵,扬言要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这种毫不掩饰的挑战,充分展现了张飞宁折不弯的性格特点。而此时的吕布寄人篱下,只能强忍怒火,不敢应战。 还有一次,张飞怒不可遏,直接拔出佩剑冲进刘备的书房,要当场刺杀吕布。事情的起因是吕布在刘备面前以兄长自居,这让张飞感到莫大的侮辱。当时张飞双眼通红,握剑的手青筋暴起,若不是关羽及时阻拦,恐怕真要血溅当场。面对张飞的盛怒,吕布只能低头认怂,完全不敢反抗。这些场景生动展现了吕布当时的窘境。 虽然在《三国演义》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桥段中,吕布展现了一人独战刘关张三兄弟的惊人武力,但与张飞的单挑始终未能分出胜负。这说明张飞或许在武艺上略逊吕布一筹,但其勇猛无畏的气势却是无人能及。张飞的强势不仅体现在武力值上,更体现在他一旦被激怒就会不顾一切的性格特点。这种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让任何对手都不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