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统治东北地区长达十余年之久,从一个草莽英雄逐渐崛起成为威震一方的东北王。纵观张作霖的发迹历程,他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有七位结拜兄弟鼎力相助。这七位兄弟分别是:马龙潭、吴俊升、冯德麟、汤玉麟、张景惠、孙烈臣和张作相。这些人在张作霖身边辅佐多年,共同将奉系军阀推上了当时各路军阀势力的巅峰。
1928年6月4日那个阴沉的凌晨,随着皇姑屯的一声巨响,这位叱咤风云的东北王在日本人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中殒命。张作霖的突然离世使得东北局势急转直下,奉系内部矛盾重重,曾经团结一心的七位结拜兄弟也分崩离析,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七位结拜兄弟的最终结局。
首先说到大哥马龙潭,他出身于军人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年轻时亲眼目睹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这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后来辗转来到东北,与张作霖相识相知,共同开创事业。马龙潭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因此在奉系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正是这种低调的作风,赢得了同僚们的普遍尊重。张作霖遇害后,日本人曾试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希望借助他的威望来掌控东北局势。但马龙潭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不仅严词拒绝,更不惜以死明志,用头撞墙以示抗议。晚年隐居四平,于1940年安详离世,享年83岁,是七兄弟中少有的善终者。
排行老二的吴俊升在奉军中地位显赫,仅次于张作霖和冯德麟,是奉系的三号人物。他深得张作霖的信任和器重,对张作霖也忠心耿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平定郭松龄叛乱等重要战役中,吴俊升都担任要职并出色完成任务。然而命运弄人,1928年他前往山海关迎接张作霖返奉时,在皇姑屯与张作霖同遭日本人暗算,不幸遇难,终年65岁。
老三冯德麟出身秀才,自视甚高,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张作霖始终心存轻视。当张作霖出任奉天督军时,冯德麟仅获得帮办军务的职位,这让他心怀不满。出于嫉妒,他暗中勾结汤玉麟处处与张作霖作对。最终张作霖忍无可忍,设计将二人排挤出奉军核心圈,冯德麟也因此失去了28师师长的要职。失势后的冯德麟无力再与张作霖抗衡,于1926年郁郁而终,享年60岁。张作霖念及旧情,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老四汤玉麟早年与张作霖关系密切,在辽西称霸时曾救过张作霖性命,两人可谓生死之交。但在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因权力分配不均而产生嫌隙,一度与冯德麟联手对抗张作霖。后经其他兄弟调解,两人重归于好。张作霖死后,汤玉麟成为张学良极力拉拢的对象,晚年协助张学良稳定东北局势。1949年去世,享年78岁,是七兄弟中较为长寿的一位。
老五张景惠深得张作霖信任,两人相识甚早,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张作霖遇刺时他也在列车上,所幸仅受轻伤。九一八事变后,他却出人意料地投靠了日本人。战后被苏联红军逮捕,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病逝。
老六孙烈臣堪称张作霖最得力的助手,两人关系最为亲密。可惜英年早逝,1924年因病去世。张作霖在葬礼上悲痛欲绝,抱着他的遗体痛哭长达半小时,足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老七张作相在奉军中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主持修建了吉林大学、修筑铁路、兴办自来水等多项重要工程,为奉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作霖遇刺后,他本有机会主政东北,却选择全力辅佐张学良。面对日本人的利诱,他始终坚守民族大义。日本全面侵华后隐居关内,1949年3月在天津病逝。
这七位结拜兄弟的人生轨迹,有的壮烈殉国,有的晚节不保,有的得以善终,共同谱写了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政治生态,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