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就在这次北伐后不久,年近七旬的常胜将军赵云因病去世。作为五虎上将中最后一位离世的将领,赵云的逝世正式宣告了蜀汉五虎将时代的终结。此时的蜀汉军界,魏延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但即便是他,与当年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武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这样的人才断层期,蜀汉军中尚有张翼、张嶷、马忠、邓芝、吴懿、吴班、高翔、陈式等八位二线将领可供调遣。这些将领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究竟如何?让我们逐一分析他们的实力排名。
第八名当属邓芝。此人原本是蜀汉著名的外交使臣,建兴元年(223年)曾奉命出使东吴。面对孙权及其麾下谋士的刁难,邓芝凭借出色的口才和外交智慧,不仅化解了双方矛盾,更促成了吴蜀联盟的重新确立。北伐期间,这位文官出身的谋士被临时委以军职,担任赵云的副将。然而在战场上,邓芝始终未能展现军事才能,全程只是跟随赵云行动。考虑到其文官背景,将他排在末位实属合理。
第七名的陈式在定军山之战时还只是黄忠帐下一名普通部将。当时他率军与夏侯渊交锋,不到数合就被生擒。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陈式已能统领五千兵马,可见其地位有所提升。但此人性格桀骜,在街亭之战中公然违抗诸葛亮军令,擅自行动导致大败。诸葛亮盛怒之下将其处斩。值得一提的是,陈式之子陈寿后来成为《三国志》的作者,这倒为这位败军之将增添了几分历史意义。
位列第六的高翔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多次承担关键任务:曾奉命支援被姜维围困的赵云,又在街亭之战中驻守列柳城策应马谡。第五次北伐时,他更负责执行诱敌任务,故意丢弃木牛流马引诱司马懿中计。虽然高翔参与战役众多,但实际战绩平平,缺乏亮眼表现。
第五名的吴班原是益州牧刘璋部将,后归顺刘备。夷陵之战中,他随刘备东征。当陆逊火烧连营时,吴班在乱军中奋力突围,最终得遇赵云接应才幸免于难。能在如此惨烈的战况中存活,足见其具备相当的武艺与应变能力。
第四位的马忠(非东吴擒获关羽的那位)是诸葛亮南征时的得力干将。他曾与赵云联手击败南蛮将领阿会喃,后又与祝融夫人交战被俘。北伐期间,他在北原渭桥之战中参与围歼魏将秦朗,更在木门道设伏时指挥弓弩手射杀名将张郃,立下大功。
季军吴懿同样出身刘璋麾下。他曾协助张任在雒城围困张飞,虽然最终被赵云所擒,但能参与围困当世顶尖猛将,已证明其统兵能力。作为刘备的妻兄,吴懿在蜀汉政权中地位显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他的影响力。
亚军张嶷在南征时就有出色表现,曾单挑祝融夫人。北伐期间与魏国猛将王双大战十合不分胜负,虽最终中计受伤,但已展现出不俗实力。可惜他屡次中敌人诈败之计,暴露出临阵经验的不足。
位居榜首的张翼战绩最为亮眼。南征时生擒鄂焕,收服姜维时与王平联手阻击,北伐时更曾与魏国猛将徐质交手十合。作为中军护卫,这个需要极高武艺的职位也佐证了他的实力。综合来看,张翼确实是八人中最接近一流水平的将领。
然而客观评价,这八位将领中即便是最强的张翼,与魏延这样的顶尖将领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他们更像是蜀汉军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虽无法重现五虎上将的辉煌,但仍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将领的存在,也折射出蜀汉人才梯队建设的困境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