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病逝前留下了多份遗愿或遗言,这些文字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清正廉洁与忠诚担当,也蕴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许。以下是其遗愿或遗言的主要内容:
- 《临终遗表》中的政治嘱托:诸葛亮在《临终遗表》中向刘禅表达了未能完成北伐大业的遗憾,并劝诫刘禅“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这段文字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政治的深切关怀,他希望刘禅能够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选拔贤能之士,远离奸佞小人,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 个人财产与家风的表态:诸葛亮在遗表中还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财产状况:“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这段文字展现了诸葛亮清廉自守的品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树立良好的家风,为后世子孙树立榜样。
- 对身后事的安排:诸葛亮在遗言中还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安排。他要求依山建坟,在定军山就地掩埋,遗体只穿当季衣服,不放陪葬器物。这一安排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简朴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生死观的豁达与超脱。
- 军事遗言与战略预见:
- 对姜维的军事嘱托:有说法称诸葛亮在临终前对姜维留下了“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的遗言,强调阴平之地的重要性,可惜姜维后来未能牢记,导致蜀汉灭亡。不过,这一说法主要基于后世演绎,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
- 七星灯续命传说: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还流传着诸葛亮欲用七星灯阵向天再借12年的传说。虽然这一传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敬仰之情。
- 其他遗言传说:
- “抬棺南行,绳断便葬”:有说法称诸葛亮临终前要求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等到绳子磨断了便就地挖个坑埋了,坟墓周围不要留下身份线索。这一安排可能是为了防止盗墓贼惦记,但也体现了诸葛亮对身后事的独特安排。
- “庞德公救我”:在病逝前,诸葛亮曾大喊“庞德公救我”。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据说学识渊博,能力卓越,会治病续命等技艺。这一说法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生命最后时刻的关注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