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0年,刘裕废黜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刘宋政权。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动荡中,司马皇族遭遇了灭顶之灾。作为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八世孙,司马楚之被迫逃亡北方,投奔北魏太宗拓跋嗣。这位流亡的皇族后裔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很快获得重用,被授予征南将军、荆州刺史等要职,成为北魏对抗刘宋的重要将领。 此时北魏在拓跋嗣的统治下已基本统一北方,但边境仍面临两大威胁:南方的刘宋政权和北方草原的柔然部落。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北伐柔然,不料遭遇敌军偷袭,粮草辎重被焚毁殆尽。更令拓跋焘震怒的是,镇北将军封沓竟临阵投敌,导致北伐功败垂成。 次年,拓跋焘重整旗鼓再征柔然。鉴于前车之鉴,他特意任命心思缜密的司马楚之担任督粮官,全权负责大军后勤保障。一个寒冷的清晨,押运队伍中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头运粮驴的耳朵被人割去。基层军官排查无果后,将此事作为奇闻上报。司马楚之闻讯立即警觉,他判断这是柔然斥候所为——割耳为证,说明敌军已掌握粮道位置。更令他担忧的是,叛将封沓可能已向柔然泄露了军情。
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司马楚之当机立断,命令士兵砍伐柳树筑城。他们将柳条编织成墙,再浇上河水。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水柱瞬间凝结成冰,一座晶莹剔透的冰城拔地而起。粮草被转移至城内,士兵们按战备预案严阵以待。果然,柔然大军很快杀到,却对这座滑不溜手的冰城束手无策,最终悻悻退兵。 拓跋焘接到捷报后龙颜大悦,盛赞司马楚之见微知著,巧妙退敌。此战不仅保住了十万大军的命脉粮草,更让司马楚之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战后他被擢升为镇西大将军,兼任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等职,成为北魏赫赫有名的边防统帅。 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早年就展现出过人天赋。当刘裕篡晋时,他能在汝颍地区迅速招募万余义军,全凭其折节待士的人格魅力。即便贵为皇族后裔,他也常亲自为士卒熬药疗伤。这种仁德甚至感化了刘裕派来的刺客沐谦——当沐谦看到司马楚之因给自己煎药烫伤双手时,竟主动坦白刺杀计划,最终成为其贴身护卫。这段传奇经历被记载于《魏书》《资治通鉴》等史册,成为古代军事史上以德服人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