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靖宇支队”何以闪现于九三大阅兵战旗方队之首?
创始人
2025-10-04 00:33:57
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场庄严隆重的九三大阅兵仪式上,一个令人动容的瞬间永远定格在历史画卷中:走在最前列的战旗方队里,80面承载着抗战英魂的旗帜迎风招展。这些饱经战火洗礼的旗帜中,\"杨靖宇支队\"的战旗被特意安排在第一位置,当这面浸透着鲜血与荣耀的旗帜掠过天安门广场时,无数观众瞬间热泪盈眶。作为长期研究东北抗联历史的学者,我深切感受到,这次十年一度的国家盛典对东北抗联和杨靖宇将军事迹的突出呈现,或许预示着中国抗日战争史叙事即将迎来重要的重构。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9月3日晚人民大会堂上演的大型文艺演出《正义必胜》中,\"杨靖宇\"的艺术形象在开场与尾声两次震撼登场。台湾著名评论员蔡正元先生在其自媒体平台发表的观点颇具洞见:在十四年抗战历程中,即便是由工农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在编制上也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唯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及其后续整编的东北抗日联军,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抗日武装力量。这一论断准确反映了历史真相,而其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就率先举起了抗击日寇的旗帜。

在受阅部队中,一支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传承着东北抗联血脉的英雄部队,其前身可追溯至1933年9月在吉林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这支部队由杨靖宇将军亲手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最早对日作战的武装力量,历经工程兵、步兵等多兵种的专业化发展,如今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我在《司马平邦说》第1784期节目中曾详细讲述过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来自全国15个苏区的700余名代表齐聚红都。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175名执行委员名单中,\"张贯一\"这个看似陌生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杨靖宇(本名马尚德)早期使用的化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时杨靖宇正率领部队在东北浴血奋战未能亲临会场,但他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已传遍苏区,因而被推选为执行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贯一(杨靖宇)正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首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兼军委代理书记等重要职务。1932年11月,他受满洲省委派遣前往南满地区,肩负起整顿党组织、整编抗日游击队和义勇军的重任,由此开启了其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1934年2月,在杨靖宇的推动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6支抗日武装召开历史性会议,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众望所归的杨靖宇被推举为总指挥,\"杨司令\"的威名从此响彻白山黑水。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抗日斗争可谓白手起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一个月爆发的江桥抗战中,马占山率领的东北军正规部队达11800人,虽然给予日军第二师团沉重打击(造成日军20%的伤亡),但最终难以为继。尽管马占山后来有过\"假投降\"的争议,但其抗战壮举仍不失为民族气节的体现。然而与东北抗联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相比,这种依赖正规军优势却未能坚持到底的抗战模式,其历史意义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我始终认为,如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拥有30万正规军和300余架战机(规模与当时日本空军相当)的东北军能在蒋介石、张学良指挥下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根本不可能轻易占领东北,后续的全面抗战或许就不会爆发。历史残酷地证明:当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和关内国民党主力部队因畏战情绪接连丢失东北、华北乃至大半个中国时,以杨靖宇、赵尚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却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在东北大地创建了11个军的抗日武装。试想若当年东北军由杨靖宇等将领统帅,日本军国主义怎敢轻启战端?

更值得深思的是,1930年代前期亚洲法西斯势力尚未成势。如果当时能普遍发扬共产党军队的抗战精神,日本很可能丧失与德意结成轴心同盟的机会——事实上直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前夕,三国才正式缔结同盟。今年的九三大阅兵既纪念中国抗战胜利,也缅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历史本可以有另一种可能:若从1931年就展开全面抗战,日本法西斯或许根本不会崛起。

随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确立和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杨靖宇支队\"战旗的引领地位、杨靖宇艺术形象的反复呈现以及东北抗联历史功绩的凸显,都标志着抗战史叙事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种重构具有三重重大意义:

首先,它确认了抗日战争始于九一八事变,始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始于杨靖宇等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种精神昭示着:面对外敌入侵,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奋起抵抗都是不容迟疑的首要选择。

其次,以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全民族抗战起点的传统叙事,实际上隐含了\"不抵抗\"的消极历史观。正如张自忠将军早年的经历所示,这种叙事无形中传递了领土可以妥协、侵略可以容忍的错误信号。

最后,随着历史评价体系的完善,像张学良这样的复杂历史人物将获得更立体的评价,而蒋介石政府因长期畏战导致的抗战延长、人民牺牲等历史责任也将得到更客观的审视。这场历史叙事的重构,终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关内容

美联邦政府“停摆”可能持续...
据美国媒体2日报道,预计美国国会参议院3日将再次就延长联邦政府资金...
2025-10-03 13:09:01
原创 ...
西周王朝的兴衰历程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顺应天下民心,联合各...
2025-10-03 13:05:42
原创 ...
三国时期顶尖谋士群英谱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
2025-10-03 13:05:20
女博主:C罗明年婚礼将邀请...
女博主:C罗明年婚礼将邀请梅西
2025-10-03 13:05:03
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旧址揭牌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4日电(常诗悦)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2025-10-03 13:05:02
现场观看阅兵式后,日籍老战...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
2025-10-03 13:04:46
C罗和乔治娜现身自己新开的...
C罗和乔治娜现身自己新开的植发诊所
2025-10-03 13:04:45
一起去看中国瓷器在土耳其托...
托普卡帕宫位于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15世纪至19世纪期间曾...
2025-10-03 13:04:34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长河中,谶语这种神秘的预言形式曾多次出现,...
2025-10-03 13:04:19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渊的帝王家事与滕王阁的千年传奇 在中国历史上,唐高祖李渊曾留下\"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
原创 老... 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是由美国\"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与历史真相的再探讨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中,刘备被塑造成一位气度不凡的...
原创 抗... 明清之际的抗争史诗:英雄的悲歌与家族的延续 明清交替之际,是一段充满血与火、抗争与牺牲的壮歌。在这段...
康熙晚年为何帮鳌拜平反?这不是...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的政治智慧与情感考量 公元1713年,正值康熙五十二年,紫禁城内金銮殿上,六十岁...
“我们会挺膺担当,请你们放心!... “我们会挺膺担当,请你们放心!” 伟大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史中,朱元璋的人生最像一部“逆袭剧”,从一个要饭的穷孩子,到和尚、义军,再到一统天下的开国...
广财青年以影像行动纪念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群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00后”青年,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
原创 吕... 三国乱世中的无双战神:吕布的真实历史形象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篇,罗贯中便描绘了那个群雄并...
原创 假... 公元1103年,正值北宋崇宁二年,在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一个注定要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