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并非虎牢关前与刘备、张飞联手对抗吕布的\"三英战吕布\",也不是千里走单骑时的\"过五关斩六将\",甚至不是后来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的辉煌战绩。真正展现其武艺巅峰的,当属白马坡前斩杀颜良、延津口诛杀文丑这两场惊世之战。
\"三英战吕布\"虽名震天下,但终究是以多欺少;\"过五关斩六将\"中对手多为无名小卒;而水淹七军之前,关羽在与庞德单挑时不仅未能取胜,反被对方一箭射中左臂。相比之下,斩颜良诛文丑则是在袁曹两军阵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壮举。值得注意的是,颜良文丑在被关羽击败前,曾将曹营最精锐的将领打得溃不成军,其威势之盛令人胆寒。
当时被颜良文丑追得狼狈逃窜的正是徐晃徐公明。这位后来在襄樊之战中,竟趁关羽刮骨疗伤、臂伤未愈之际,与关羽大战八十回合,全然不顾当年关羽的救命之恩。在延津口一役中,徐晃被文丑追杀得几乎要投河自尽,幸得关羽及时赶到,手起刀落斩杀文丑救其性命。按理说,关羽连斩颜良文丑两大猛将,曹营诸将应当对其敬畏有加,但庞德、徐晃等人却似乎并不畏惧,夏侯惇更是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开后穷追不舍,甚至扬言要\"活捉他去见丞相\"。
颜良当时的威猛,曹营众将都看在眼里:\"只见宋宪策马而出,颜良一声暴喝,纵马迎战。不到三个回合,手起刀落,宋宪斩于马下。魏续见状大怒,挺矛而出,破口大骂。颜良更不答话,交手仅一合,便一刀将魏续劈落马下。\"要知道,魏续、宋宪与张辽、臧霸并称吕布麾下八健将,却在颜良面前连三个回合都支撑不住,如同砍瓜切菜般被斩杀。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曹营众将并未因颜良文丑之死而对关羽产生畏惧,反而总想通过击败关羽来扬名立万。这种反常现象,不得不让人怀疑关羽斩杀颜良文丑是否另有隐情。细读《三国演义》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两个关键细节,并产生疑问:若让颜良文丑与关羽公平对决,百回合之后胜负如何?
颜良被斩前,曾二十回合就击败了与典韦、许褚实力相当的徐晃,令曹营\"诸将栗然\",连一向勇猛的许褚也不敢轻举妄动。要知道,许褚曾与吕布单挑二十回合不落下风,并在典韦等人协助下击退吕布。面对二十回合就击败徐晃的颜良,即便是\"虎痴\"许褚也自知不敌。许褚曾与徐晃、典韦交手均战成平手,因此能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颜良,即便典韦复生、许褚拼命,也难以在单挑中取胜,除非群起而攻之。
面对如此凶猛的颜良,身高八尺三寸的美髯公程昱认为,唯有另一位美髯公关羽才能与之匹敌。于是关羽出马,颜良殒命:\"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疾驰下山,凤目圆睁,蚕眉倒竖,直冲敌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羽直奔颜良而去。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羽冲来,刚要开口询问,不料关羽赤兔马快如闪电般已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手起一刀,刺于马下。\"这里有个关键细节:颜良\"刚要开口询问\"时被刺。他究竟想问什么?而关羽不用劈砍而用刺击,持刀姿势也颇为特殊,这表明颜良当时毫无战斗准备,关羽的进攻姿态极具迷惑性。
颜良糊里糊涂丧命,文丑则是自知不敌却难逃一死:\"战不三合,文丑心生怯意,拨马沿河而逃。关羽马快,追上文丑,脑后一刀将其斩落马下。\"这里第二个关键细节浮现:文丑是\"心怯\"而非\"力怯\",说明他并非力竭,而是另有顾虑。此前文丑曾孤身与曹操大军混战,虽勇猛异常,但面对源源不断的曹军,人困马乏之下难免心生退意。在三国乱世中,即便是猛将典韦也曾被无名小卒围攻致死,文丑面对刚斩颜良的关羽,以及可能回援的徐晃、张辽,产生顾虑实属正常。
颜良文丑之死都充满遗憾:颜良猝不及防,文丑强弩之末,关羽都未给他们公平对决的机会。作为亲身体验过颜良文丑实力的徐晃,在襄樊之战时仍敢挑战关羽,说明他认为关羽斩杀颜良文丑存在偶然因素,二人之死并非实力不济。这一观点从曹营诸将的反应中也可得到佐证:五关六将都非束手就擒,夏侯惇、徐晃都试图生擒或斩杀关羽。这些反常现象引出一个核心问题:若颜良做好战斗准备,文丑未经历久战疲惫,还会如此轻易被关羽斩杀吗?
深入分析《三国演义》可见,在关羽青龙偃月刀下只要能撑过三十回合,基本都能保住性命。袁术大将纪灵与关羽战三十回合后脱身,后来却被张飞十回合内刺死;夏侯惇、黄忠、庞德等名将都未在单挑中真正败给关羽。关羽的武艺特点与程咬金的\"三板斧\"类似,因其重达八十多斤的青龙刀难以持久作战。关羽武功虽高强,但要说能在三五回合内斩杀颜良文丑,确实令人存疑。若颜良文丑真如此不堪,那被他们击败的曹营猛将岂非都成了土鸡瓦犬?
徐晃、许褚绝非等闲之辈,颜良文丑能轻松击败徐晃,说明二人武功应在许褚之上。而许褚曾与马超大战二百回合不分胜负,因此即便是张飞、马超对阵颜良文丑,也难在百回合内取胜。参考黄忠、庞德的战绩可以推断:若关羽与颜良或文丑公平对决百回合,很可能会陷入胶着,最终可能需要许褚、徐晃助战才能取胜。在完全公平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双方战平的概率超过九成,颜良文丑若能保持最佳状态,在百回合后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几乎百分之百。不知各位对此见解是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