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麾下都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猛将。其中,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尤为耀眼,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这五位将领各有所长,或擅长攻坚拔寨,或精于防守反击,或善于长途奔袭,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多次击退东吴和蜀汉的进攻。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在这五位将领中,最受曹操信任的于禁,竟在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了投降敌营。
于禁最初效忠于济北相鲍信,后随鲍信一同归顺曹操。当时他们都在王朗麾下任职,王朗慧眼识珠,发现于禁不仅治军严明,更具备统帅之才,便向曹操大力举荐。曹操采纳建议,任命于禁为军司马。建安二年,于禁随曹操征讨张绣。张绣先是假意投降,后又突然反叛,杀得曹军措手不及。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唯有于禁临危不乱,率领本部人马且战且退,为大军断后。
在撤退途中,于禁遇到十余个趁乱劫掠百姓的青州兵。他立即率部制止,部分青州兵不敌逃回大营,竟反咬一口诬告于禁谋反。部将们劝他速去向曹操解释,于禁却镇定自若:\"如今敌军在后,当以御敌为先。曹公明察秋毫,定能分辨忠奸。\"果然,事后曹操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嘉奖他治军有方,堪称将领楷模,并加封他为益寿亭侯。
此后二十余年间,于禁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这位老将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当时关羽围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和庞德驰援曹仁。恰逢连日暴雨,汉水暴涨,关羽趁机水淹七军。于禁与众将困守高坡,最终被乘船而来的关羽生擒。面对绝境,于禁选择了投降。而庞德则宁死不屈,怒斥关羽:\"我宁做曹公鬼,不为贼将!\"最终壮烈殉国。
消息传回许都,曹操痛心疾首:\"于禁随我三十载,危难之际竟不如庞德!\"后来关羽败走麦城,于禁作为俘虏被押往东吴。在东吴,他受尽屈辱,昔日威风凛凛的将军沦为人人唾弃的降将。曹丕称帝后,孙权为示好将于禁遣返。此时的于禁已是须发皆白,形容枯槁,更遭旧日同僚耻笑。曹丕表面安抚,暗地却命人在曹操陵墓绘制\"于禁降关图\"与\"庞德殉国图\"。于禁见此,羞愧难当,最终郁郁而终,一代名将以最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