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汉朝对游牧民族采取哪些政策?和亲送公主,通关市发展贸易,关键因素是它
汉朝时期对周边游牧民族采取的政策,和亲政策送公主,刘邦建立大汉,经过秦末战争导致汉朝民生凋敝,急需休养生息,而此时匈奴进犯边境,刘邦曾率军亲征,却导致“白登之围”的事件发生,差点全军覆没,最后以和亲的方式屈辱解决。白登之围后,刘邦清醒地认识到匈奴骑兵的强大,军事上短时间内并不能征服匈奴,所以采取了迂回救国的和亲政策。
汉惠帝时期“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汉文帝时期“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阔氏,”汉武帝时期“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
由此可见,从刘邦到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前期,和亲政策成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主流,也是汉匈关系最主要原则,这也是汉朝为了与民休息,发展经济,壮大实力不得已为之。
册封政策:利用册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等方式,以达到分化、瓦解和笼络其势力,扩大自己统治区域。刘邦封无诸为闽粤王,封赵佗为南粤王,封南武侯为南海王,汉惠帝期间又封闽君摇为东海王,汉文帝时也继承了刘邦既定的安抚南越政策,西汉初年汉朝对南方各民族的册封安抚政策无疑是正确之举,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北南方各族人民所接受,尤其是对南越赵佗及后世的安抚真正起到了防止南部边疆出现边乱的目的。
通关市,汉朝为了维护边疆稳定,安抚少数民族,在和亲和册封的继承上又在边境设立了贸易市场,也就是通关市,以解决匈奴等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困难。
《汉书·匈奴篇》记载“夫关市者,固匈奴所犯滑而深求也。”《汉书·两粤传》“高后时,有司请禁粤关市铁器。”
汉朝与周边民族开通关市,不仅促进汉与少数民族沟通和交流,在满足他们物质需要的同时,减轻汉朝边患问题,维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中原地区还能从关市中获得优良的战马和部分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双方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增强和解促进民族融合都有积极作用。
降服匈奴设想,当汉朝经过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军事力量强大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又建立了帝国精锐骑兵队伍,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多次重创匈奴后,汉武帝开始考虑到降服匈奴的设想,能招抚就招抚,尽量不用武力,对于归降的匈奴人,跟汉民族一样平等对待,并且给他们封官进爵,此举极大的瓦解了匈奴内部势力,最终在恩威并举情况下,到了汉宣帝时期,匈奴彻底臣服汉朝。
如果说,通关市发展边境贸易,对于匈奴和汉朝都受益都各有所需,送公主的和亲政策是汉王朝为了争取发展时间和空间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那么降服匈奴的设想,却是汉王朝千年的思想传承。这个思想就是天下华夷是一家,尊王攘夷,建立一个各民族平等的大一统帝国。
当看到霍去病能够重用匈奴将领,汉武帝甚至将刘弗陵托孤给金日磾这样的归降匈奴人,我们就知道,在汉武帝的心里,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民族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所有对游牧民族政策中,天下华夷是一家是关键的思想因素,也是最有效的政策。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