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唱完这两句歌,荆轲头也不回去了秦国。他知道此行断无生还可能,可依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荆轲刺秦不成反被杀,连个全尸都没留。秦王盛怒之下,燕国覆灭,燕太子丹也被燕王杀死,送给了秦国。
燕太子丹为什么要刺秦,他为什么选中了荆轲,荆轲刺秦为什么没有成功?来,听我为您娓娓道来。
太子丹的委屈
这是一个由委屈引发的血案。
想当年燕国太子丹和嬴政都在赵国当人质,两个人同病相怜,伤心人没有怀抱,关系处的很不错。可后来嬴政回到秦国当了大王,燕太子丹又被派到秦国当人质。
曾经的小伙伴现在成了敌国的大王,而自己却是一个身份地位都很低下“人质”,这种身份与地位的落差让燕太子丹的心理产生了扭曲和落差,对嬴政也产生了一种无端的仇恨。
嬴政当上秦王之后,对这个昔日的小伙伴也是不温不火,甚至态度也有些冷淡。毕竟当了大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和他掏心掏肺了,要对秦国负责,对老百姓的负责,个人的情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燕太子丹回去之后,一直忿忿不平,始终想着嬴政的羞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嬴政点颜色看看。
太子丹的报复
摆在太子丹面前的复仇之路有两条,一条是带领燕国反击秦国,让秦国见识到燕军的厉害。一条就是找个刺客,到秦国来个斩首行动,绑架或者直接杀死秦王。
第一条路行不通,因为秦国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嬴政承继了曾祖父秦昭襄王,父亲秦庄襄王打下的宏图伟业,继续对六国开展蚕食,魏赵韩三国早已被打得跟孙子似的,齐楚也在秦国的兵峰下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去跟秦国找事,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只要脑子没毛病,或者没喝醉,都不会有丝毫领兵攻打秦国的想法。
秦国不揍你就算了,你还招惹秦国,这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
燕太子丹也不傻,知道第一条路走不通。而且如果他真这么干,我估摸着嬴政没弄死他,燕王都要把他绑了送到秦国去。这种败家子,要他干什么?
可燕太子丹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奈何燕国实力不济,那又该怎么办呢?郁闷之下,他找到老师鞠武,想让他老人家给指条明路。
老师一听,差点没让这个学生给气死。
他语重心长地说,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锻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秦国国土很广,士兵很多,很厉害,你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怨就去招触碰秦王的逆鳞呢?
太子丹还是不服气,那该怎么办呢。老师叹了口气,那让老夫好好想想吧。没办法,人家是太子,也是头倔驴,得顺着意思来,不能让人家太难堪。
“祸水”樊於期
还没等鞠武想到办法,燕太子丹又招惹了新的幺蛾子。
秦国大将樊於期因为得罪秦王,逃亡到燕国,燕太子丹接纳了他,还好吃好喝好招待。鞠武急了,他不能看着太子丹做傻事。
“太子啊,樊於期现在就是个烫手山芋。秦王那么残暴,本来就够令人害怕了,要是他知道樊於期在我们燕国,那不明摆着跟他对着干吗?到时候就算是管仲和晏子复生也无法解决危难了。当务之急,你就赶紧送樊於期到匈奴去,以免秦国找借口入侵我国。然后您在派人和魏赵韩交好,向南联络齐楚,向北和好单于,这样就有机会对付秦国了。”
太子丹不听,老师啊,你的主意花费的时间太长了,我现在心乱如麻,真的等不及了。况且樊於期将军穷途末路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害怕暴秦就拒绝我同情的朋友呢。除非我死,否则我绝对不会把他送到秦国的。
鞠武绝望了,他甚至抛出了狠话,太子啊,你这是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把国家置于危险的境地啊。你选择危险还想求得安全,制造出祸患还想平安,想法简单怨恨深重,哎,秦国对燕国发泄怒气也是理所应当了。燕国有个叫田光的人,是个大才,您可以和他商量商量。
从这时候开始,鞠武彻底对太子丹死心,烂泥扶不上墙,叫不醒装睡的人。他是不想再陷进去了,索性推荐个人,给太子丹个希望吧。
在鞠武的引荐下,太子丹见到了田光。
田光,学识渊博,智勇双全,号称燕国的勇士,节侠。他跟着鞠武来到太子丹的宫中,太子丹也很给他面子,不仅亲自出宫迎接,还牵着马缰绳帮助田光下车。太子丹倒退着引路,跪下来擦干净座位让田光坐下。
田光很感动,一个太子能够对一个武夫做出这种行为,足见其对自己的重视。当太子丹询问他对付秦国的办法。田光却说,自己老了,您太子丹听说的那些名声都是我壮年时候做的,现在老了啥都干不了了。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叫荆轲得很不错,这个人本事很大,应该可以帮助您实现刺杀秦王的愿望。
太子丹很高兴,先生能引荐引荐吗?
田光说,这不是个事儿,紧接着马上就要去找荆轲。
燕太子丹送他出去,临了加了一句话,今天我们说的这些话,都是国家大事,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啊。田光笑笑,点头同意。
自此,荆轲即将出场与太子丹见面,一个是当时英雄,一个是诸侯贵胄,他们两个见面又会激荡出什么火花?
荆轲登场
田光见了荆轲,说了来由。
那意思就是我现在老了帮不了太子丹的忙,你还年轻,肯定可以,反正我们关系好,我已经向燕太子丹推荐你了,到时候你直接去找他就行了。
荆轲说,谨遵您的嘱托。
田光紧接着又说,年老的人为人处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现在太子丹叮嘱我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这就是不信任我啊,看来我只能以死博得忠名了,说完自刎身死。
真的很为田光不值。
一句话就让这么一个大才牺牲掉生命,太子丹说那句话没有另一层含义,或者有含义,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但他这句话却让一个真正的英雄为了保全英名而真正丢掉了性命。
荆轲登场,即将和太子丹见面。
在他见面之前,我们也分析下荆轲的个人简历。
与其他刺客一样,荆轲也是个任侠,平日里喜欢读书,击剑,当年还想凭借剑术获得卫国君主卫元君的赏识,可惜国君没看上。他只好离开祖国,开始了他的东行之旅。
这天他到了榆次,见到了盖聂。后者是当时著名剑客,他很看不上荆轲的剑术,还对荆轲怒目而视,吓得荆轲扭头就走。
这日又到了赵国的邯郸,跟一个叫鲁勾践的人争执博弈游戏。鲁勾践生气了,跟荆轲大吵了一架,没想到荆轲再次默默无闻地逃走了。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荆轲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挺脆弱的。
你一个豪侠,跟别人发生点冲突不是很正常嘛,干嘛都是灰溜溜地逃走呢,一点都没有亮剑精神。
荆轲辗转来到燕国之后,他和屠夫高渐离成为至交好友。两个人经常在一块喝酒,吹牛,侃大山。
尤其是这个高渐离还会击筑的手艺,两个人经常在集市上高声歌唱,放浪形骸。不过尽管荆轲天天喝得烂醉如泥,却不抵挡荆轲拥有超强的个人魅力,他为人沉着冷静,好读书,诸侯国许多豪杰都是他的朋友,连大名鼎鼎的田光都听说了他的事迹,倾心相交,这才有了后面的田光引荐。
我不知道荆轲是真有真才实学还是情商高,但他的朋友是真不少。
但是哪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一眼看透他的本质,这些人,荆轲其实是不敢和他们成为知己的。当然,人家也不屑于和他成为知己。
太子丹的礼遇
见了荆轲之后,太子丹又开始用礼贤下士那一套,跪着给荆轲叩头,开始给荆轲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
“秦国是虎狼之国,秦王野心极大,非得占尽天下土地,让所有国家的君王都向他臣服才能令他满意。现在秦国已经灭了韩国,楚国和赵国也处于灭国的边缘。如果赵国灭亡,那么下一个就轮到我们燕国了。燕国国小兵弱,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而其他诸侯国也都害怕秦国,不敢合纵抗秦。我有个想法,就是派遣一个天下间最厉害的勇士,到秦国去,以重重诱惑诱导秦王,如果能够一举劫持秦王,那么就可以逼迫他归还占领的六国土地。如果无法劫持,那就杀死他,到时秦国大将在外都灵兵权,内部群龙无首,大臣争权夺利,东方六国再次结合,就肯定能打败秦国了。”
燕太子丹说完,直直地看着荆轲,意思就是舍你其谁啊。
荆轲也不接话,想了好久,蹦出来一句,“这是国家大事啊,我没啥本事,恐怕不能胜任。”
燕太子丹又开始来老一套,一头磕在地上,“您可不能不答应啊,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荆轲最终答应请求,燕太子丹也立刻将荆轲拜为上卿。
荆轲一跃成为燕国的大红人,不仅吃的喝的都是最好的,什么好宝贝,名马,美女也一车车的往荆轲家里送,真正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
荆轲准备行动
就这样过了很久,荆轲并没有刺秦的意思,此时秦国已经灭了赵国,兵峰直接逼近燕国边境。太子丹有点着急,荆轲大人,您想得咋样了,啥时候行动,再不行动,连吃的都没了。
荆轲说,哎呀,太子,就算你不来问,我也要准备出发了。可眼下有个问题,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他凭什么让我靠近呢。我听说樊於期将军是秦王的眼中钉,肉中刺,欲杀之而后快。如果我能拿着他的人头,还有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准见我,这样我就有机会干掉他了。
太子丹说,啥都行,樊於期将军不能动,我不能对不起他。
荆轲无奈,妇人之仁啊,你不同意,我自己去找樊将军好了。
他私下找到樊於期,一番大道理讲了一通,整体意思就是我要用你的人头为你全家报仇,樊於期一听就自杀了,燕太子丹闻讯而来,趴在尸体上痛苦不已,然后将头放入盒子中密封起来。
其它准备工作燕太子丹早已做完。他先是找了著名铸剑大师徐夫人,花重金买了他铸造的匕首,并让人将匕首放入毒水中,直到他见血封喉。一切准备停当,荆轲出发前往秦国。
随同的还有一个叫秦舞阳的燕国人。这小子也是个狠人,十三岁就敢杀人,其他人都不敢正眼看他,妥妥的一个恶霸。燕太子丹让这样的人随护,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荆轲却没有走,他还在等一个人。至于他在等谁,史记和资治通鉴,战国策都没有说,但一定是个很重要的人,因为他等了很久,等到太子丹认为他在拖延时间。
荆轲很生气,他罕见的对太子丹发脾气。太子您这是什么意思,不信任我吗?我之所以迟迟不走,就是为了等一个同去的朋友,既然您觉得我拖延时间,那我马上离开。
易水岸边,太子丹和一帮大臣们为荆轲送行。
荆轲的好基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高昂的歌声让送行人肃然起敬,荆轲转身离开,义无反顾的迈上刺秦之路。
荆轲刺秦
到了秦国之后,荆轲花费重金贿赂了嬴政的宠臣蒙嘉。
蒙嘉在嬴政面前一通白活,燕国要臣服大王您啦,只不过他们害怕您的天威不敢来见面,现在他们为您献上樊於期的人头还有燕国的督亢之地,专门派出使臣来告诉您这件事。
嬴政很高兴,后果很欢喜。他安排人举行了非常高规格的接待仪式,在咸阳宫召见荆轲和秦舞阳。
这是刺秦中最关键的时刻,不能出任何差错。一旦出错,之前的所有准备都是白费,樊於期将军也白白丧命。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头,秦舞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两人一前一后的向宫里走去。关键时刻,秦舞阳掉链子了,他只是个流氓恶霸,根本没见过这种大场面。看见秦王宫甲士林立,武士环伺,吓得脸色都变了。这也引发了秦国大臣们的疑心。
关键时刻,荆轲将危机化作无形,“大王见谅,我们这些来自北方臣服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大王天威,所以有些害怕,希望大王能够宽容他,让他为您献上地图。”
荆轲拿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秦王展开地图,当展到最后的时候,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当机立断,左手抓住衣袖,右手操起匕首向秦王刺去。可还没等他近身,秦王自己就跳了起来,衣袖也挣断了。
两人就这样在宫殿追逐起来,秦王身上本有佩剑,剑太长抽不出来,再加上情形非常紧急,拔剑显得更难。朝堂里的大臣也都吓蒙了,这情形发生的太突然了,所有人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等他们反应过来时,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斗,却被荆轲的匕首击退。关键时刻,秦王的医官夏无且把药袋丢了过去,荆轲一晃神,秦王最终拔出长剑,长剑在手,一下子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重重倒下,猛地将匕首投向秦王,却被秦王躲过,击中了铜柱。秦王挥剑连续攻击荆轲,砍得他遍体鳞伤。荆轲知道大势已去,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要不是老子要你的活口,逼迫你签订返还诸侯们领土的协议,你以为你能活着?”
侍卫们冲上前去,将荆轲乱刀砍死。
至于那个秦舞阳,早在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就被那些大臣们群殴致死了。什么恶霸,只不过是个宵小之辈罢了。
一代义士荆轲死了。他没有完成燕太子丹的期望,反而惹得秦王大怒,发兵攻打燕国。
数年之后,燕国灭亡,太子丹被燕王拧下脑袋,以平息秦王的怒气。只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后世对荆轲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称赞他是勇士的,也有说他学艺不精的,没什么大本事就敢刺秦,岂不是滥竽充数,强冒英雄之辈?
但太史公司马迁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哪些诋毁荆轲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荆轲虽然没有完成刺秦的壮举,但他的的确确报答了太子丹的知恩之恩,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初衷,可谓是流芳千古!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认为,太子丹以个人私怨为国家招来灭顶之灾,这罪过太大了,竟然还有人认为他贤明,真的是大错特错。
他的那些所谓礼贤下士的做法非常短视,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诠释温良恭勇,而全部都是源自错误出发点的不义之举。
至于那个荆轲,不管不顾灭族的风险,以为自己靠着一把匕首就能强大燕国而击垮秦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其实以我来看,荆轲确实是个英雄,在那个年代,能够孤身入秦,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这种勇气和胆识就不是普通人所具备的。
可惜的是,荆轲的能力确实不强,他没有抓住机会杀掉秦王。跟随他一起前往的秦舞阳也是个废物,没有帮上忙就算了,还差点暴露了真实目的。如果荆轲真正等来那个朋友,如果那个朋友和他一起去秦国,那么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历史不容假设,但是我们可以畅想一下。
如果刺秦成功,嬴政身死,秦国大概率还会统一六国,统一大势并不能避免,即使大王身死,群臣依然会拥立太子。只不过统一的时间会更晚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