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许多经典战役描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三英战吕布”这一场面。通过这场战斗,吕布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武力确立了三国第一武将的地位,之后再无对手能够撼动他的霸主地位。而刘关张三人也凭借这场战斗扬名天下,特别是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在此刻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刘备在这场战斗中的作用相对较小,甚至有人认为他“拖了后腿”。如果不是他参战,或许关羽和张飞本可以合力制服吕布。毕竟,刘备的加入无疑让关羽和张飞不得不分心照顾他,导致他们无法全力以赴,最终错失了战胜吕布的机会。原著中这样写道:“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吕布成功脱身,而刘备无疑负有一定责任。也因此,有一些人认为刘备的武力不值一提,甚至认为他成了关羽和张飞的“拖油瓶”。毕竟,三英本该是强强联手,刘备却像一个青铜级别的角色硬要插足,这样的举动是否只为争取关注呢?
然而,事实真的如一些人所想的那样吗?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刘备没有参战,关羽和张飞未必能轻松击败吕布,甚至有可能反被吕布所伤。在这场战斗之前,吕布已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力,先后击败了数名名将。吕布五回合内斩杀了河内名将方悦,紧接着又一戟刺死了上党太守张杨的部将穆顺。而且,他与孔融的部将武安国交战,几番交手后也斩断了对方的手腕。接着,公孙瓒出战,但很快就败下阵来,被吕布紧追不舍。关键时刻,张飞挺身而出,成功拦住吕布,才救下了公孙瓒。原著中写道:“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可见,张飞在与吕布的对决中全力以赴,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无法压制吕布。之后,关羽也加入战斗,但二人合力依旧无法打倒吕布。刘备见状,毅然加入其中。
虽然不少人认为刘备的武功不行,但这种看法其实是误解。事实上,刘备虽然并非顶级武将,但他的战斗力绝对不低。在原著中,刘备曾和其他人物交手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曲阳之战中,他凭借精准的箭术射中了正在快速骑马逃跑的“地公将军”张宝。一箭射中快速移动的目标,足以证明刘备的箭术相当出色。第二次是在火烧博望坡时,他与夏侯惇交战。夏侯惇在三国演义中是名列前茅的武将,而刘备敢于与之交手,显然不可能没有相当的实力。第三次是刘备与张任的对抗。当时,刘备已上年纪,而张任是刘璋手下的猛将,足以与老将严颜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能够成功逃脱,也足以说明他的武力水平并不低。
从这三场战斗来看,刘备的武力绝对属于二流以上,因此,他并非“拖油瓶”。如果他不参战,关羽和张飞很可能在与吕布的激烈对决中吃亏。尤其是关羽和张飞使用的武器都极其沉重,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张飞的丈八蛇矛也有60多斤,这样沉重的武器再加上自身的体重,对战马来说负担相当大。而吕布的赤兔马,不仅速度快,而且耐力惊人,若战斗持续超过百回合,关羽和张飞的战马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到时候两人可能不得不撤退。赤兔马的速度极快,关羽和张飞在逃跑时很可能被吕布追上,甚至遭到伤害。公孙瓒就是这样的例子。
刘备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决定上前助战。刘备虽然武力较低,但他曾多次与敌人作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尤其擅长在关键时刻用冷静的方式寻找突破口。这种从旁偷袭的能力,正是吕布最为忌惮的。即便是吕布这样强大的武将,也不得不提防刘备的暗箭。所以,刘备的加入让吕布无法专心应对关羽和张飞,从而导致吕布的撤退。虽然三英无法阻挡吕布逃脱,但刘备的介入无疑是极为关键的。
总结来说,“三英战吕布”这一战,刘备绝非是拖油瓶。如果他没有参与其中,关羽和张飞很可能会处于不利局面,甚至可能被吕布击败。因此,刘备的加入实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兄弟们在这场恶战中稳住了阵脚,最终才得以让吕布逃脱。而吕布是否能够彻底被打败,倒更多取决于他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