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我军进行了第一次的全军大授衔,在全军19位首任兵团司令中,其中有15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3位被授予大将军衔,他们分别是许光达,陈赓以及萧劲光。
另外一位兵团司令,是四野首任十三兵团司令,他是程子华,没有参加授衔。
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1905年出生,21岁投笔从戎正式参加革命,1926年12月,他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他曾参加了平叛夏斗寅的战斗,此后,他又参加了广州起义,领导了大冶兵暴等,可以说,程子华的革命履历,也是非常早的,其中大冶兵暴的影响力,仅次于1931年董振堂等人领导的宁都起义。
1931年,程子华来到中央苏区,任红军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第二次至第五次的反围剿战斗,1934年,程子华获得苏维埃政府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其标准是:授予在某一战役当中曾经转移战局而获得伟大胜利的人员。可见程子华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很过硬的。
同年秋天,程子华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25军军长,徐海东本来是军长,此时主动向上级提议将自己降为副军长,他说:“程子华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我没读过军校,在理论上不如他,而且,子华参加过广州起义,革命斗争经验比我丰富,所以,让他当军长,我就可以好好向他学习了。”
对于徐海东的为人,程子华十分敬佩,他们受命率领红25军北上,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神圣任务,红25军来到陕北后,与陕北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成为了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程子华担任冀中军区政委,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等职,他为冀中抗日根据地以及晋冀察抗日根据地的扩大进行了重大贡献,并且之后他代替聂荣臻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分局书记、代理军区司令员。
抗战胜利后,程子华被党组织调到东北,历任军区政委,第十三兵团司令等职,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之战,塔山阻击战,就是由程子华组织指挥的。
四野挥师南下后,程子华率部参加了衡宝战役等,1949年底,程子华突然接到调令,要他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由此,他结束了自己长达22年的戎马生涯。
程子华之后历任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主任,商业部长等职,1955年授衔的基本是1952年的军队评级,当时如果没有参加的话,就算是在地方上工作的同志了。
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程子华没有参加授衔,但是他在总干部部提出的预备役大将军衔名单中,等于说,如果要是给他授衔了,那么他的军衔,应当是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