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讲究修身进德,淡泊名利,清廉自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清朝晚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就是一个有着士大夫情怀的人物,在晚清官场宦海中算得上是一股独特的清流。
1860年(咸丰十年)八月,太平天国为了解安庆之围,派遣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率四路大军分别从四个方向进入湖北攻打武昌。
翌年二月,英王陈玉成亲率5万大军,从桐城出发,连克英山、蕲水和黄州,继而进逼武昌。清军在武昌的守军不足三千,形势十分紧迫。此时一道谕旨急速送到前线,将正在率领湘军水师与太平军作战的安徽水师统领彭玉麟升任安徽巡抚。
晋升为掌管一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这本是官员们仕途中梦寐以求的好事,可是彭玉麟却以自己习惯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朝廷不要弃长用短为由,一连三次辞谢不当这个巡抚。即使是顶头上司两江总督曾国藩一再劝说也无济于事。
朝廷只好收回成命,将他改任兵部侍郎,依旧留在武昌前线督带水师。这个特立独行的彭玉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2
彭玉麟,字雪琴,祖籍湖南衡阳,1816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府。其父彭鸣九曾任安徽合肥梁园巡检,虽然只是一名正九品的地方小官吏,但是他清廉正直,明智干练,被称为“皖中循吏之最”。
彭玉麟16岁那年,祖母去世,其父带着他回衡阳奔丧,因为受到族人欺侮,彭鸣九忧愤而死。父亲死后,一点田地也被族人夺走。彭玉麟在故乡度过了穷困的少年时代,孤儿寡母备受欺凌。
彭玉麟曾就读于衡阳城中的石鼓书院,因为生活所迫,不久就投笔从戎,到衡州协标营当了一名文书,虽然职位卑微,总算能支饷以养家糊口。
一天,衡州知府高人鉴来军营拜访协镇,看到案头放着一份文书,发现字体很独特。当得知是出自彭玉麟之手时,高知府大为赞赏,认为“此字体甚奇,当大贵,且有功名”。此后,便将彭玉麟收作了门下弟子,招入署中读书,随后补了一个附学生员的资格。
道光三十年,湖南邵阳发生农民起义。首领李沅发率众一举攻克新宁县城,俘杀知县,并派人到广西与洪秀全的天地会联系。清廷派重兵去湘桂黔交界处追剿,彭玉麟作为谋士跟随衡州协标兵前往参战。
因为在此战中立下功劳,上级误以为他是武生,战后授予他蓝翎顶戴,提拔为临武营外委把总,虽说只是九品低级武官,也算是步入了仕途。彭玉麟却看不上这等武职,他辞官不就,而宁可去耒阳的一家当铺做了管账先生。
不过,他这个管账先生却不只是简单掌管当铺的银钱出入。一次,有太平军从广东过来骚扰,他用尽当铺的所有资金帮助县令招募乡勇,筹备防务,对方知道这里有所防备便没有来攻打,耒阳城得以保全。
事后,彭玉麟不愿评议自己的功劳,只求归还借出的当铺银钱。不过,这件事却让他声名远扬,为世人所知晓。
03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仅一年功夫便已经摧枯拉朽般席卷半个中国。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在来势凶猛的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太平军很快就兵临长沙、武昌,兵锋直指长江下游的富庶地区。
清廷见正规军不能指望,想出了鼓励各地办团练,试图通过组织地方民间武装来对抗太平军的势力。身为吏部左侍郎的曾国藩被朝廷派往湖南,与巡抚张亮基一同办理团练。
1854年,曾国藩在湖南广求才能出众的人士,有人推荐说彭玉麟胆略过人,足以堪当大任。曾国藩说服了正居母丧期间,不想外出干事的彭玉麟加入了湘军。
随后,彭玉麟在衡州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制定营制章程,监督制造大船,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
随着湘军衡州船厂完工,湘军水师也已初具规模,共10营5000人,其中在湘潭的有4营,衡州的有6营,彭玉麟分管衡州的一个营。其他各营官多为武官,所以报告事务都依靠彭玉麟。彭玉麟实际上主导了整个湘军水军,他在创制水军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有很多谋划。
18542月25日 曾国藩率湘军水师、陆师17000余人,自衡州出发北上攻打西征的太平军。彭玉麟开始显示出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按照他的谋划,在关键的湘潭之战中,彭玉麟与杨载福等率水师5营大败太平军水营,随后又顺风纵火,将太平军船只焚烧殆尽。
此战太平天国西征军遭到惨败,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在湘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久,彭玉麟等率领湘军水师又在岳州之战中击败太平军骁将曾天养。
彭玉麟虽为一介书生,在战场上却十分勇敢。在水战中,彭玉麟驾驶舢板亲自上阵。还曾亲自点燃大炮、炸毁对方的战船。
10 月,湘军攻陷武昌,在外围的田家镇之战中,彭玉麟率舢板船猛攻太平军炮船,掩护湘军水师快船斫断封江铁链,纵火烧毁太平军水营四千多艘战船,并率部趁胜追击至九江江面。因为战功,彭玉麟被清廷赏加同知衔,武昌之战后又赏巴图鲁名号。
在之后的湖口之战、安庆之战和芜湖之战中,彭玉麟率领水师配合湘军陆师作战,几乎无役不予。
直至兵临太平天国都城,1863年6月在南京江北的九洑洲之战中,湘军水师攻陷太平军重要据点九洑洲。3万太平军战死,天京的水上供给线被切断,直接导致第二年太平天国的灭亡。
彭玉麟身为水师统领,身先士卒,常乘坐小船,船头插上一面小红旗,深入激战中的战场督战。他曾深陷险境,坠入江中幸被救起,也曾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吾不令将士独死,亦不令怯者独生!”
曾国藩对他有这样的赞誉:“附生彭玉麟,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风。”
04
凭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战功,彭玉麟多年来得以不断晋升。他被授予过广东惠潮嘉道台﹑广东按察使﹑安徽巡抚﹑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等职。累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爵位,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
可是按照曾为曾国藩幕僚的晚清名士王闿运的说法,彭玉麟“未尝一日息,亦未尝一日官”。因为他除了湘军水师统领一职外,其他官职,虽是别人求之不得的显赫大员,都被他再三推辞掉了。
他一生曾六辞高官,安徽巡抚,漕运总督都被他当即辞掉,当了七年的兵部侍郎说辞职便辞了。就连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这样权责重大的封疆大吏他也毫无兴趣。却不辞辛劳,热衷于筹划国家江海防务,巡阅长江沿江水师,改进长江水师建制。
光绪八年,彭玉麟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他接旨后即照例请辞,朝廷未准。不久,恰逢中法战争爆发,68岁的他便临危受命不再请辞,而是抱病迅速前往两广部署海防,募兵驻守虎门,率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结束后,他便连续四次上疏辞去兵部尚书之职。
彭玉麟为人正直无私,嫉恶如仇,惩治奸恶势力不怕得罪人。民众称赞:“彭公一出,江湖肃然。”
有一年,彭玉麟路过安庆,遇到百姓拦马喊冤,状告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横行乡里、夺人妻女,作恶多端。经调查,彭玉麟坐实了李秋升的罪状,便不顾李鸿章之弟和当地官员的求情,将恶霸李秋升杀了。
彭玉麟曾经三次要求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曾国藩,诛杀其弟曾国荃。
彭玉麟对于曾国荃在率领湘军攻克安庆和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的暴行非常愤怒。他不顾及与曾国藩的情谊,两次要求曾国藩大义灭亲,诛杀曾国荃。当曾国荃在军中安插心腹,散播谣言,破坏彭玉麟的声誉和威望时,他毅然提笔第三次致信曾国藩,要求弹劾曾国荃。
彭玉麟任职期间,先后弹劾处置了腐败官吏两百多人。他的一个任知府的外甥,由于贻误军机也被他毫不留情地照样杀了。
彭玉麟为官不仅不恋栈,也不贪钱。恰如他自己所述:“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在去世前,他将为官几十年的官俸、养廉银等结余资财全部捐出充作军费。
彭玉麟平日生活布衣蔬食,俭朴随和。晚年退居故乡衡阳,只“于府城东岸作草楼三重自居”。但对于周济穷困亲友,赞助公益事业,他却毫不吝啬。他曾出银一万二千两改建船山书院,也曾出银助建育婴堂,助修《衡阳县志》。
05
彭玉麟字雪琴,因为他为官清廉,治军严谨,为人刚正,接近他的人喜欢尊称他为“雪帅”。
雪帅不仅会打仗,也擅长文墨丹青,既有侠骨,也有柔情。彭玉麟多才多艺,诗书画俱佳。他为官以来,从朝廷章奏到日常书札,都是亲手撰稿,不用幕僚代笔。
他的诗作颇丰,早些年出版的《彭刚直诗集》收录了他的诗作500多首。且看他的一首《广西全州道上》:“绿杨堤岸夕阳斜,半角青帘露酒家。满地紫云吹不散,野田蚕豆乱开花。”意境跃然纸上
彭玉麟画梅花堪称一绝,笔致古拙灵动,老干虬枝苍劲有力而又生机盎然,被称为“兵家梅花”。他的墨梅,与郑板桥的墨竹并称“清代书画二绝”。
彭玉麟画梅花还有一段凄婉的故事,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叫梅姑的女子。
年长彭玉麟几岁的梅姑本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两人从小相处,青梅竹马乃至私许终身,后来却因为辈分不合而终未得以结合。不幸的是,梅姑出嫁几年后难产而死。
痴情的彭玉麟得知后悲伤不已,发誓“一生知己是梅花”,要画万幅梅花以纪念两人之情,他用了40年完成了这个承诺。彭玉麟一生不仅不纳姬妾,丧妻后也终生未娶。
衡州湘江东岸有座“退省庵”,那是同治八年彭玉麟回到老家时修建的。1890年,84岁的彭玉麟病逝于退省庵。死后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
彭玉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他严守私德,确实是晚清仕林中一个独特的人物。近代史学家称彭玉麟为“帝国最后一抹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