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这波操作真让人一头雾水。你说美国到底想干嘛?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常规的技术围堵、产业链施压,结果细扒一下才发现,呵,这剧本眼熟啊。当年日本被广场协议撅得死死的那出戏,如今又翻拍了,只不过主演从东京换成了北京,背景音乐也从80年代金曲换成了美元贬值大合唱。
乍一听,还真有点“旧瓶装新酒”的意思。美元一贬再贬,表面说是为了解通胀压力,实际上是在摆明了抢地盘——制造业的地盘。美利坚人终于发现,天天当世界警察虽然爽,但钱袋子瘪了,拳头也硬不起来。怎么办?老办法翻出来重抄一遍呗。反正历史书他们自己写的,怎么解释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可惜时代变了。现在不是你一贬值,全世界就跟着你嗨了。你看看芯片行业。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美国这边盯着3纳米死磕,动不动就整出个什么“先进制程突破”,台积电听着都得倒吸一口冷气。但真到了生产线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光图纸画得漂亮没用,能不能量产才是王道。就跟做菜一样,你说你研究出了顶级料理方子,结果锅都没热开,香味也就只能在PPT上飘一飘。
不过人家有底气,毕竟专利在手,收钱不愁。你以为他们赚钱靠卖芯片?图样了朋友,真正的钱是从授权费里来的。不干活躺着赚,这才叫资本主义教科书式操作。你今天用个他们的架构,明天就可能收到法院传票。这种玩法,活脱脱就是披着科技外衣的现代版地租,简直比金融还金融。
但这场游戏真就这么由着他们玩吗?还真未必。前阵子,国内那边光子芯片搞出点动静,虽说还在初级阶段,可光这思路就不按套路出牌。你搞电,我搞光,你走老路,我抄小道。这就像是你在高速路堵车,我直接开飞行器越过去。别说,万一真成了呢?
其实这事不止是技术突破那么简单,它背后的博弈才更有看头。美国那边搞的出口战略,想靠贬值撬动订单,一边搞内循环,一边拼命打压竞争对手,看着像是在自救,实则是没牌了硬凑组合拳。但你别说,还真有点效果。资本是闻味而动的,哪儿能挣钱哪儿就扎堆。于是你就看到,一些原本要回流中国的订单,开始犹豫了,甚至一度往墨西哥、越南转移。
可是资本嗅觉灵,技术不是说转就转的。尤其芯片这种玩意,不是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你看英特尔这几年,急成啥样,台上发狠话,台下求生存,结果还不是一步三喘气。反倒是我们这边,看起来慢,但实打实地往前推。像中科院那波科研人,不声不响干了多少年,哪天真整出个不依赖EUV的工艺来,美国真得破防。
更有意思的是,老美玩惯了舆论战,一边打压一边洗脑。媒体上天天放风,说什么“中国技术还是不行啊”“台积电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你听着听着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话听了几十年了吧?以前不也说我们永远造不出高铁,结果现在德国人还得跑这边来学。
你以为这只是嘴仗?错,是心理战。先把你信心搞没,然后等你真放弃了,他们再来分果子。但这届网友不傻,信息渠道多了,大家也懂套路了。你骗我一次是你厉害,骗我两次那是我傻。现在谁信这些媒体公关词儿啊?还不如刷抖音涨知识来得实在。
问题也不是没有。我们自己的问题也得承认,芯片这条路上,确实卡了不少点。制程、设备、材料、EDA软件,哪个不是老大难?但问题归问题,方向是对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耐心。别人几十年积累,我们能不能咬牙扛住?能不能撑到下一个拐点?这是成败的分水岭。
所以美国不是在搞技术战,是在打一场“信心战”。他们知道你技术跟上来了,舆论、金融、外交三板斧一起上,就是要让你自己先怂。但凡你说一句“我们还差点”,他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立马加码制裁。可要是你硬气一点,说一句“谢谢提醒,不用你操心”,对方反而会愣住。
这时候你就明白了,真正让他们怕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我们越来越不听话的态度。不是你说不行我就真不行,而是你越打压,我越拼命。这种骨气,比啥技术都宝贵。
这局谁输谁赢?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仗不会像过去那样被轻松收场。美国想复制广场协议那套,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难了。如今的中国,不再是当年的日本,也不会甘愿当陪跑的影子。
风暴眼里才是考验真正实力的地方。别光看谁先起跑,更得看谁能最后站着离开终点。 #关税战十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