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部派系问题是国民党
迅速瓦解
的助力之一,其内部复杂程度以及严重
内耗
使得本来强大一时的国民党最终只是
昙花一现
,最终还是以集体败退台湾,分崩离析而结束。这样的问题不得不说还是立国之初的
限制与矛盾
,一直没有被解决有关。
尤其是历经淘汰而不倒的桂系势力
最后的挣扎
,以及中央系与地方系的矛盾,使得国民党在解放战场一直处于内部的纷争中。这就导致不能集中全部实力对抗我党的反击,最终被各个击破而惨败。
桂系首领白崇禧之死,为何李宗仁评价为其是“
想要搞南北朝,要炸大陆,被暗杀不值得同情”
这样的狠厉话语。要知道二人的组合可是几十年的搭档,共同支撑着桂系的江山。是如何导致两人决裂,以及后续的互相攻击,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
一、桂系三巨头之后的李白二人组合
桂系势力的延续是清末军阀割据势力的问题,民国时代因为北洋军阀专政,导致南方也形成军阀割据形态,并逐步本地化分裂。当时有新旧桂系之称,而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则是
新桂系代言人。
他们支持孙中山的北伐主张,接受国民政府改组,成为党内
第二大势力体
。李、白、黄三人组合,一人主政、一人主军、一人主后勤,形成三角组合紧密联合,成为对抗老蒋的新一级超强实力。
只不过中原大战,使得桂系实力受到严重打压,三人组中黄绍竑被老蒋收买背离桂系。这使得李白二人更加紧密结合,共同支撑桂系的势力。二人一主政、一主军,使得桂系势力
铁桶稳固,
使得老蒋无力破坏这种结合体。
二、渡江战役失败之后的政治设想崩盘李白二人分崩离析
李白二人组就这样度过危机,共同抗衡老蒋各种阴招、肢解手段,稳固自己的桂系大本营。直到解放战场,老蒋的嫡系势力被歼灭殆尽。而此时作为国军第一大势力体,掌控现存的最大兵力的桂系,成为国军维护统治的
最后支柱。
李白二人组开始自己的反击,最终老蒋下台,李宗仁上位。提出
划江而治,徐图北伐的决议
。白崇禧积极实行自己的战略反攻计划,维持南方的半壁江山。只是渡江战役以及老蒋调走一半兵力守护上海一带的退路。
最终导致长江防线崩盘,李白二人也只能退守广西大本营。此时的大势已经证明国军无力回天,但是二人还想要做最后一搏的作战。只是青树坪一战,桂系的底牌被打垮,再也难以抵挡我军的进攻。
为此李白二人对于今后的出路,有
不同的看法
。李宗仁认为国军已经没有出路,老蒋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不可靠,应该出国隐居,脱离老蒋的控制。而白崇禧则想要扳回自己军事失败的场子,为此
相信老蒋许诺的军权。
结果二人政见不合,导致分道扬镳。李宗仁作为政治家,知道怎样规避风险,使得自己得以保存。而白崇禧则是因为只是
军事专长,政治并不在行
,结果自己的处境可想而知。
三、白崇禧的军事谋略才能印证政治白痴的惨剧
白崇禧兴冲冲返回台湾,就被老蒋闲置,承诺的条件全部
作废
。而自己成为老蒋的政治工具,只能成为一个废人。但其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反攻大陆的野心,甚至为赢得信任以及军权,提出更可怕的战略构想。
使得其作为军人,反倒没有一个中国人的
底线
。想要实现政治上的南北朝,利用美军的制空权优势。全力轰炸大陆的两个核武器研究基地,并轰炸重要战略目标,以及瘫痪中国的交通网。
这样就能彻底打击中国大陆的反击反击能力,以及削弱大陆的战争潜力与实力。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建议
没有被采纳
,否则真的是一个灾难。
白崇禧的军事能力确实不错,但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
政治上的低能。
当时的时势已经明了,台湾残部只能自保,不具备反击实力。朝鲜一战证明中国自己的实力,台湾势力只是美国制衡中国沿海的棋子。
结语:
老蒋也是把白崇禧作为自己抨击李宗仁的
工具
,而不是真正想要重用他。直到李宗仁回归大陆,白崇禧也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务,被暗杀身亡。李宗仁对于自己这位的好友说出其该死,不止是后期两人
政治路线分歧
,更是对其不听劝成为老蒋的工具,身不由己。
更是对其无底线的妄想搞南北朝的无脑行为,以及疯狂轰炸搞掉大陆的工业基础,感到愤怒与痛恨。尤其是两人最后的决裂以及互相抨击,使得两人多年的友情被人为破坏,成为陌路人的
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