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参加了战争,得到了自己的物资,比吴三桂更早地与清朝交战。
郑经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让他父亲郑成功大吃一惊,经过一系列的磨难,他才得到了最好的权利。在厦门和铜山的战争中,他率领军队返回台湾,经过东土。在日本,东南亚,琉球,西洋的商业活动中,也有与大清的商业往来。这十年,训练新兵,装备新式武器,发展台湾。
1、郑经初次作战与战局
1673年末,吴三桂因为削藩造反,造反.次年4月,福建耿精忠也造反,耿请郑经来与浙江、江西、广东三面对抗。
尽管有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由于有共同的敌人,大家还是很团结的,耿精忠向浙江和江西发动进攻;郑经的战斗地点是广东东部的潮州。此后又攻下了海澄府所辖的漳州城。
此外,1676年年初,吴三桂与郑经东西对峙,迫使尚之信也叛变,局势一片大好。
2、会师长江计划
吴三桂提议长江会师,率领军队沿江西和长江进攻;郑经水师由海路直抵长江口;耿精忠的军队是从浙江迁往苏南的。
这是一个不错的计划。汀州之事,郑经与耿精忠反目成仇,两人大打出手。
接着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康亲王杰书南下,耿精忠被迫向清投降,与清军联合进攻郑经,屡战屡败,只得退回厦门。
盛衰真的只在一夕之间
。
3、再次作战与战局
一边商议,一边做着准备。
1678年,湖南吴三桂发动了永兴地区的反攻,连续打败了清军;
郑经又一次在福建一带攻克了海澄,并屡次打败了清军。这让清军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后来清军增援,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然后,他又回到了台湾。
4、不可能到大沽
根据当时的航行,通常都是从长江口顺流而来,以获取南京的物资。
大沽口没有去,有两个理由。
1、帆船时代,由闽浙向渤海河口航行,途中缺少补给站,需要漫长的时间,即使抵达,也难以达到战略目的。
2、郑氏家族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南京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再无其他欲望。
参考资料:《海纪缉要》《清圣祖实录》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