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9年,唐太宗突然提出,要将15岁的公主,嫁给54岁的尉迟敬德为妻。尉迟敬德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赶紧磕头请罪,以家有悍妻、年纪太大为由连连拒绝!
尉迟敬德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被封鄂国公,他有资历、有阅历、有能力,足以与公主相配,那他为什么不愿意娶公主呢?
抛开政治考量之外,尉迟敬德更担心驸马不好当。因为大唐驸马过得压根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据说,在唐中宗时期,有一天,驸马裴巽正搂着歌妓风流快活,突然,
宜城公主
破门而入,举起匕首就割掉了歌妓的鼻子、耳朵,事后公主还不解恨,又命人剥下了歌妓的面皮。
裴巽
(xùn)在一旁看得魂飞魄散,连忙磕头求饶,公主冷笑不止,哪能轻易放过这个“负心汉”?
于是,
宜城公主
盛怒之下,又割掉了驸马的头发,以示“割发断首“之意。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怕是一丝皮肤、一缕头发都拜父母所赐,让它们受损伤,就是对父母的不孝。如今,
裴巽
被割掉头发已是奇耻大辱,可公主并不打算就此罢休。
当驸马外出办事时,
宜城公主
又特意召集僚属,让大家“围观品评”驸马的惨状,裴巽又恼又羞,囧得只想找地缝钻进去,可宜城公主却在旁看得兴高采烈、乐不可支。对她来说,眼前的这个男人,仿佛不是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而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奴仆。
唐中宗得知此事后,也认为女儿此举太不像话,于是略施惩戒、
“降公主为郡主”
,为了安抚裴巽,还给他升了官。但裴巽的生活和家庭、社会地位,并未因此改善多少。
在很多人眼里,驸马看似有钱、有权、有金尊玉贵的漂亮老婆,已经实现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终极梦想,但实际上,他们过得却是无自由、无尊严、无地位的“三无生活”。
而裴巽,只是众多驸马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所以,很多有志青年、特别是门阀士族都不愿与皇家结亲,他们既不愿意把女儿嫁入皇室、也不愿娶公主为妻。这种情况,在唐朝尤为典型,以至于有唐一代,
至少有14位公主因为出嫁无望,只能出家当道士。
为什么唐朝的名门望族不愿意娶公主?
唐宣宗时,皇上见新科进士
王徽
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就有意招他为驸马。
谁知,王徽得知后,立马神色慌张地跪倒在宰相刘球面前,苦苦哀求道:
“我如今已到不惑之年,且体弱多病,实在配不上公主,恳求大人为在下求情,劝皇上不要让在下成为驸马啊!”
公主地位尊崇、嫁妆丰厚,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单身,也不愿娶公主呢?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
1.公主的地位太高、福利太好
在我国封建伦理道德中,讲究的是“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庸,家庭地位很低。丈夫一旦不高兴了,可以随便找理由休妻。
但在驸马与公主的婚姻中,这一原则却不适用。驸马与公主奉行的原则是:
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臣。
即便二人有了夫妻之实,下了床照样公主为尊、驸马要行君臣之礼。驸马既不能要求公主“三从四德”,也不能像平常人家一样“三妻四妾”。
按照传统的五服之礼,丈夫死后,妻子要服丧三年,但在唐制中,若公主去世,驸马要反过来,
服三年斩衰之礼
,唐文宗时,体恤到驸马的不易,才特将服丧的期限改为一年。
户部侍郎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新唐书》
我们常说“娶”公主,其实这种说法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
“尚”公主
,尚通“上”,就是说驸马高攀公主。对公主来说,不管嫁给谁都叫“下嫁”,谁叫人家是皇帝的闺女呢!
如果夫妻俩相处和谐、相敬如宾还好,倘若遇上点家庭冲突,吃亏的一定是驸马。
唐代宗时,驸马
郭暧
因看不惯
升平公主
在家里嚣张跋扈,遂借着酒劲抡了她一巴掌。谁知,
升平公主
恼羞成怒,立马进宫找皇帝告状去了。
好在
唐代宗
比较明事理,没和
郭暧
计较,即便这样,郭家上下,还是吓得不轻,郭暧的老父亲
郭子仪
赶紧亲自出马,进宫向皇帝请罪。
公主除了拥有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之外,政治地位也很高。
根据唐制,公主不仅可以开建官署,任命官员、拥有自己的署吏,还能参与朝政,对国家大事施加影响。像唐初的
平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
,都是当时社会上的风流人物,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左右皇位的继承人选。
“(神龙二年)闰月丙午,公主府置官属。”——《新唐书》
此外,公主在经济上也甩驸马一大截。
唐朝的公主和皇子们一样,可以拥有数量不等的汤沐邑,享受“食实封”的特权,这是国家提供给公主的一笔只属于她个人、无法共享、且不能世袭的丰厚津贴,一旦公主身故,这些汤沐邑和其他特权,皇室要全部收回,驸马一点便宜也落不着。
“皇后、诸王、公主食邑,皆有户。”——《新唐书·百官志》
比如,唐高宗时,亲王的封邑也不过是800户,
太平公主
竟”贵比亲王“,实封高达1200户;神龙政变后,她的封户增加到5000户;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富可敌国,封户竟达到史无前例的万户。
高贵的出身、尊贵的地位、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些都注定了公主很少会为了家庭任劳任怨、做小伏低。
2、公主的个性太强
先不说公主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在公公、婆婆面前承欢尽孝,反过来,公婆还要向公主行君臣之礼,公主不好惹,公主背后的势力更不好惹。
唐高宗时期,
太平公主
在下嫁给奉议郎
薛绍
前,薛家族人曾满怀忧虑地说:
“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惧也。”
谁知,事后竟一语成谶!
薛绍
的嫂子和弟妹均出身寒门,武则天认为她们的身份无法与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相配,于是,便下令薛绍的哥哥、弟弟立即休妻,否则就要全家议罪。
为了避免惹祸上身,薛氏兄弟只能含泪照办。唐朝民风开放、女性的地位也得以前所未有的提高,在这种宽容的社会环境下,唐朝公主在夫家是出了名的嚣张跋扈。
唐宣宗时,
万寿公主
下嫁给状元郎
郑灏。
一天,郑灏的弟弟
郑顗
(yǐ)身染重病,连
唐宣宗
都派人前去问候,而公主竟在此时带着随从们跑去慈恩寺看戏去了,惹得唐宣宗大发感慨:
“难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
驸马娶公主,哪里是娶妻呀,分明就是供了一尊活菩萨!
3、驸马的前途尽失
驸马如果只是在家里受点气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驸马终其一生只有一个“
驸马都尉”
的爵位,和一个“
三品员外官”
的虚衔。
驸马既不能入仕、也不能领兵、更不能科考,就连子嗣后代、家族亲朋也要遵守这“三不原则”,可以说,家族里一人当驸马,全家折前途。
有唐一 代,有名有姓可考的驸马共
163人
,可做到九卿这个级别高官的,还不足
10人
,由此可见,大多数驸马都是顶着一个虚衔,碌碌无为度过一生。
4、公主的私生活太混乱
唐朝的驸马“被出轨”,是很常见的现象。
唐高祖的女儿
永嘉公主
,在嫁给驸马
窦奉节
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找了不少情夫,其中一个
杨豫之
竟还是她的亲外甥。窦驸马气不过,于是,便趁着公主与他人幽会时,带兵活捉了
杨豫之
,并将他割耳挖鼻,折磨而死。得知情夫惨死的消息,永嘉公主竟毫不在意,丝毫不知收敛自己的行为,最后竟把窦驸马活活气死了。
此外,大名鼎鼎的
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高阳公主
等,不仅广纳情夫,还养了不少“面首”。一般男人对这种情况,容忍度很低,但驸马不一样,除了打落牙活血吞,没别的路子可走。想休妻?不好意思,“
七出”对驸马压根就不管用。
古代休妻制度中有三种情况不得休妻,其中一条就是
“娶前贱而后贵则不去”
,也就是说男子在娶妻前没有娶妻后富贵,说明是这个妻子是旺夫的,这种情况不得休妻。
驸马由于娶了公主,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即便公主犯了“七出”的罪,也无法被休。
既然公主可以朝三暮四,那驸马是不是也可以三妻四妾呢?
虽然唐制没有规定,驸马不能纳妾,但以大多数公主的专横、霸道来看,驸马想纳妾,甚至想偷腥,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痛苦。
5、看不上公主
唐文宗时,皇上想把公主嫁入宰相
郑覃
家,同时求娶郑家的孙女为太子妃,谁知却被郑覃一口回绝了。
郑覃宁愿把孙女嫁入时为九品官的清河崔家,也不愿与皇家结亲。
把个唐文宗气得直跺脚: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唐文宗口中的“崔、卢”指的就是自魏晋时期就存在的门阀大族,到了唐朝,最具代表性的有“五姓七家”,即
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这些门阀大族仗着时代相传的高贵门第,只在彼此间通婚,
“耻与诸姓为婚”,
即便唐朝建立后,陇西李姓贵族成了国家的统治者,依然被这些门阀们看不起。
唐太宗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曾命大臣重修
《氏族志》
,试图提高陇西李氏在门阀排行榜中的地位,但因为他们身上有胡人血统且伦理尊卑混乱,最终没有奏效。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新唐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驸马都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也并不是所有的公主都如安乐公主、永嘉公主般放荡不堪。如果能有幸娶到一位品行端庄、知书达礼的公主,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比如,公主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更容易与驸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像唐宪宗的普康公主,就和驸马琴瑟和鸣,成就了一段夫妻佳话;
“年未资于姆傅,礼近就于诗书”。——《故普康公主墓志铭并序》
再比如,驸马的身份,就是一道护身符,一旦家庭遇到灭顶之灾,驸马因为公主的缘故,往往可以保命或者保障子女的安全。
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参与谋反失败后,本该满门抄斩,却得以仰赖太平公主,保住自己的二子二女。
总的来说,很多人不想做驸马,是因为驸马的风险大于收益,是个绝对的“
高危职业
”,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吃软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