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个朝代,应该可以算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一个王朝了。
这个王朝不仅结束了长达360多年的乱世,统一全国,还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该皇朝的开国皇帝甚至被北方游牧民族称为“圣人可汗”,留下许多功绩。但偏偏,这个王朝在如今很少会被大众单独提出,一个大一统政权反而默默无闻地像割据小政权一般。
这个王朝就是隋朝,刚说的那个功在千秋,甚至如今还有民众自发为他守墓的开国皇帝,则是隋文帝杨坚。杨坚应该算是历史上难得没有什么污点的皇帝了,哪怕在个人作风方面,也没有传出过他有迫害开国功臣,或者耽于享乐的传闻。
但可惜,他唯独挑选继承人的眼光不咋地。可以说不是有杨广过于残暴,折腾得民怨四起,唐朝存不存在这事还真说不定。隋唐隋唐,隋在前,但就是由于隋朝被人低估,很多原本属于隋朝的功绩,也都按在了唐朝头上。比如说隋朝这3大影响了后世千年的举措。
京杭大运河的开辟。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京杭大运河的扩修以及重新规划,毕竟最开始修凿京杭大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吴国。这条全世界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大运河,是中国能与长城相比肩的古代伟大工程,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将古代最为繁华的江浙地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都联系了起来,大大促进了古代商业发展跟人员流通。
但当时京杭大运河的修整原因并没有这么高大上,而是为了方便杨广出宫游玩,且修建过程中对于服役百姓极为苛刻,引起百姓不满,成为了覆灭隋朝的原因之一。如今,隋朝早已覆灭千年,但京杭大运河却一直都在使用,现在还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造福中国至今。
二是科举考试。如果从正式按考试来算的话,科举考试的确是形成在唐朝;但如果按照科举这个概念来算的话,则是出现在隋朝。也是因此,史学家们对于科举的开创,一直众说纷纭,每个定数。但不能否认的是,隋朝的确对科举,这项影响了中国千年的大型考试制度是有所贡献的。
在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是采用的九品中正制,再之前的两汉则是采取察举制选贤用能。但这种由考官个人爱好来判定一个人的才学的做法,非常容易造成不公正的情况发生,至少九品中正制基本上都是根据家世以及外表来平定,才学能力反而是最无用的存在。
开皇三年,也就是公元583年,杨坚开始下令诏举“贤良”,之后又以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到了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也就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先是对百官开十科以德行举人,又另开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初现。
第三项则是遣隋使。对的,你没看错,我们跟日本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往来的并非遣唐使,而是遣隋使,并推动了日本圣德太子改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变相促成日本王朝进入第二系。
遣隋使的初现加大了中日之间的交流,之后的唐朝也继承了这一友好往来的习惯,遣唐使将盛唐的出色文化、制度等带去日本。这就是为何如今去到日本,可以发现他们很多传统服饰、建筑、习俗等都带有隋唐时期的风俗,这正是当时频繁的文化交流所致。
隋朝留下的这三项举措,影响后世千年,只可惜因为隋炀帝杨广过于自大以及急功近利,导致隋朝二世而亡,仅有38年的国祚。
参考资料:《隋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