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个混战不休的时代,同时也是个充满各种机遇的时代,对于很多有才之士来说,他们能够在这个时代创造出新的天地。但同时这又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乱世造就了很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想逐鹿中原,但这份雄心却抵挡不过时间的考验。许多人才在三国时代留下了传奇故事,诸葛亮就经常被后世之人所提及,即便他智谋过人,但却也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
演义小说里面的诸葛亮是位聪明的谋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就尽心尽力为其出谋划策,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就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最为最神奇的两件事。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了完成刘备的嘱托,始终奋斗在匡复汉室的道路上。可是诸葛亮最后并没有完成心愿,反而因为劳累过度病逝五丈原。人们都为诸葛亮忠心为主的真情而感动,把他视为非常神圣的人物。
虽然诸葛亮有诸多谋略,却也有犯错的时候。在很多人看来,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诸葛亮高瞻远瞩,能够通过现状捕捉未来局势,刘备才三顾茅庐找诸葛亮对话,确定了隆中对策。前期的刘备对诸葛亮是信任的,认为有了他便会如鱼得水。入蜀后,诸葛亮做了丞相,他的实力得到了肯定。可在刘备攻打孙权时,诸葛亮却没有站出来劝阻,结果刘备兵败夷陵。
诸葛亮作为杰出的军事专家,为何没有站出来制止刘备打孙权?当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定能劝阻主上不要进行战争。”从这就能看出刘备是听法正话的,诸葛亮的话未必会听,从中也能看出刘备并不完全信任诸葛亮,所以就算诸葛亮出来制止也没有用。对于这样的君臣关系,才会出现诸葛亮跟错一人的说法。
杀错一人则指的是魏延,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可是蜀中名将,那诸葛亮为何最后要置魏延于死地?本来蜀汉就丧失了诸多名将,除掉魏延岂不是让蜀军没有了领头人物。魏延也是个颇具军事才能的人才,但是诸葛亮认为此人曾经杀了故主,心性恐怕也是个摇摆不定的人,所以在临死前交代杨仪除掉魏延。魏延死后,蜀汉名将越来越少,最终也摆脱不了被瓦解的命运。
诸葛亮信错的人是马谡,马谡在刘备等人眼中才能平平,但在诸葛亮的眼中却是个可干大事的人,所以诸葛亮让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过于自信,不听诸葛亮意见导致街亭失守,最后也丢了自己的性命。娶错一人指的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氏,史书记载黄氏丑陋无比,与诸葛亮才貌不甚相配,所以才有了娶错的说法,但其实黄氏是个有才情的人,诸葛亮娶她不是因为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