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见了孙权,并没有一上来就劝他开战,更没有给他讲什么用兵作战的方案。因为他知道,孙权是一个有雄心但是缺乏自信的霸主,必须采用激劝的方式。于是他假意对孙权说:“依我看啊,曹操的势力那么强,您可得量力而为。如果没有把握,唯独投降才是最保险的办法啊!
要是投降晚了,江东土地上的生灵百姓就都倒霉了啊!”孙权很不高兴,问他:“既然这样,你们刘豫州干吗不第一个投降呢?”诸葛亮说道:“因为刘皇叔是汉室宗亲,当世的英才,所以宁死也不会投降啊!”孙权听完,非常气愤,立刻就拂袖而去。
后来,鲁肃给孙权点破了玄机,让他明白了诸葛亮的意图。孙权再一次出来接见他。这回,诸葛亮说出了实话:“曹操的军队虽然人多,但是为了追赶刘豫州,已经消耗了很多战斗力,现在实际上成了强弩之末。
再说,北方人打不惯水战,荆州的百姓也是被逼投降,心存不安。所以说,孙将军您如果能统帅好手下的军队,跟刘豫州一起合力抗曹,获胜是必然的事。曹操一败退,您就能得到荆州,这就消除了吴地的隐患,鼎足天下的形势就宣告形成了啊!”孙权听完之后,便有了一些自信,抗曹作战的决心加强了。
但是,孙权还不敢立刻就做出决定,于是他请回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都督周瑜,想跟他作最后的商议。正好,周瑜也听说了曹军南下的消息,已经决定往回赶。周瑜刚刚回到柴桑的第一个夜晚,以张昭为首的文官,和以程普为首的武官就先后去找了他,分别表示了投降和决战的必要性。
周瑜前前后后接待了四批官员,都是来谈这件大事的,他们有的要打仗,有的要投降,每个人的理由都非常充分。这时候,鲁肃带着诸葛亮来了,周瑜赶忙把他们迎进客厅,行礼之后开始畅谈起来。
鲁肃先问周瑜道:“曹操兵在眼前,形势迫在眉睫。主公不能决断,将军您是怎么想的呢?”周瑜其实很早就决意开战了,但他卖了个关子,说道:“曹操兴兵有天子的名号,所以不能对抗,而且我们也打不过啊,我看还是投降比较好。明天见了主公,就准备投降的事吧!”
鲁肃一听,顿时愕然,说道:“您这么说可就错了!江东基业从破虏将军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三代人,哪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孙伯符临终前,把外交大事交给了您,把您当成泰山那样坚强的依靠,您哪能听那些懦夫的话呢?”周瑜说道:“万一开战,江东六郡的百姓都要遭难,大家还不都得埋怨我,所以还是投降的好嘛。”鲁肃接着反驳:“不然。我觉得以您的才智和江东的地势,不一定就打不过曹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