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汉学家周寿昌在《思益堂日札》里说1846年,他在广州看见一个叫做“取影器”的东西。这里所说的取影器就是照相机,史学家推断照相机至少在1846年就已经出现了,据悉是在海关工作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带入的。我们看中国古代历史只能从画像里去了解,但清朝因为照相机的进入,我们终于可以从这些老照片去认识百年前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外国人收藏的清朝老照片,我们一起看看。
这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后婉容和她的英文老师伊莎贝·英格朗,以及溥仪英文老师庄士敦的合影。婉容7岁就在天津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学习,父亲荣源专门将英语老师请到家里教她英语。婉容因为英语西化,喜欢吃西餐喝洋酒,听外国爵士乐,玩弄照相机等等。1922年,婉容和溥仪结婚,婚后第三天接见各国使臣,她能自己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大家交谈,外国各大媒体都在报纸上盛赞她。婉容和溥仪明明住在宫里,却还书信传情,并且是用英语来写,婉容的英文名叫"伊丽莎白",溥仪英文名“亨利”。
晚清大多数百姓是没有婉容那样养尊处优的好日子,他们还要为了生计和养孩子奔波,上面这个男人目测才1米5几,小小的个子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可担子的重量将他的背脊都压弯了。晚清内忧外患,不仅官员腐败还有外国人欺压中国老百姓,很多人像他一样,被生活的负担压得挺不起腰。
同样受尽生活的苦的人还有这一位,他比上面的人好一点,至少还支了一个小铺子靠手艺吃饭,身上系得围裙怕干活时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如果不是周围环境老旧像极了现在早点铺的老板。不知他往右边看是在看什么,有可能是因为生意清冷,在看有没有食客光顾他的生意,让他多赚一点钱回家。
这只大黑牛也在为了自己的下一顿卖力干活,古代是不能随意杀牛的,西周就早已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周天子想吃一顿美味的牛肉都难,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牛是非常重要的战时物资,牛除了对农业有帮助,还可以将它身体各部位用于打仗,它能帮人运输作战工具,牛皮适合制作耐磨不破的战靴和盔甲,牛筋用来做弓箭的弦,牛骨熬成胶也能做弓箭的材料。古代杀牛是要入刑的,汉朝杀牛被判死刑,北宋杀牛入狱一年半,清朝《大清律令》规定“凡私宰自己马牛者,杖一百“《水浒传》梁山好汉动不动来几斤熟牛肉,他们应该吃的是老死病死的牛,这种是可以的,但牛的筋骨皮还要上交给官府,用来做战时工具原材料。
这是一张看了让人气愤的照片,1840年中国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很多中国人都染上了坏习惯,这两个人看起来都像是穷人,可还是自甘堕落卧在床上吸起烟杆,瘦得条条肋骨都明显摆在人们面前,就像鲁迅所说的:”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你们看完以上的照片是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