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丨墨
编辑丨墨
“
安史之乱
”的爆发标志着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有这么一个皇帝,生于盛世,即位于
内忧外患之际
,为大唐强行续命一百四十多年。
虽然他的名声没有
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
在历史上的声名显,但是能力并不输于他们。
生于盛世
唐代宗李豫生于“开元盛世”,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嫡孙。
李豫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深入研究《周易》、《易经》等传世之作。
他具有良好的品行,不论是自己的行为举止还是与他人交谈时的言行谈吐,都十分让大家称赞。
在唐玄宗众多后辈之中拥有极为特殊的一点,因此
唐玄宗对他十分得宠爱
。
但他并没有因此恃宠而骄,反而更加
谦虚谨慎以礼待人
。
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被唐玄宗册封为
广平郡王
。
遭逢“安史之乱”
封建时期,每一项制度都会因为后续继承人或者时代局限性而逐步瓦解。
就比如唐朝初期建立的
均田制和府兵制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人口将田地分配耕种。府兵制就是平常是农民,在耕种间隙训练,战时打仗的一种制度。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人口剧增和土地兼并严重使得两项制度
遭到严重的破坏
。
使得唐玄宗不得不采用
募兵制
来代替,权利也随之下放,造成了这些士兵成为了地方的私人武装,地方凭借逐渐增大的权利威胁中央。
与此同时开元年间设立的一些管理地方的
节度使
,随着时间的延长节度使权利逐渐扩大,近乎形成了与古代诸侯国类似的局面。
唐玄宗晚年开始
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
,荒废政治,使得当朝宰相杨国忠专权,外戚势力权倾天下。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向来就存在矛盾,凭借自己宰相的身份处处打压安禄山,
这也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
地方势力、节度使、独揽朝政的杨国忠三方的矛盾
也给“安史之乱”的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唐玄宗错误的指挥,导致平叛出现胜少败多的局面,最终落个
长安失陷,玄宗南逃
。
在南逃的路上,太子李亨参与“
马嵬兵变
”诛杀奸相。
之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以及他的儿子北上灵武
。
到达灵武之后,
太子李亨在多方势力的推荐下登基称帝
,奉玄宗为太上皇。
肃宗带领一干本人马基本平定安史之乱。
在平定“安史之乱”时,
李豫因立下大功被立为太子
。
之后,肃宗重病,太子李豫监国。
朝廷内部出现政权更替时,“安史之乱”又开始
死灰复燃
。
为了使朝廷政权快速更替完成,李豫联合当时巨宦李辅国扫平障碍,
快速登基称帝
。
在代宗登基上位之时,
叛军已经打破城门攻占了洛阳
,他因此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长子去御敌平叛。
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他对朝廷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多为被冤枉的皇室成员得到
昭雪
。
经过两年的时间,这次复燃的叛乱得到了平息,
历史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最终得到平定
。
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李豫采纳了仆固怀恩的建议,允许原安史旧将镇守河朔,这一举措被认为是
中晚唐藩镇割据现象的起点
。
一朝四权臣
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遇到一两个权臣,但是在代宗这一朝足足遇见了四位权臣,真是“
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位短短十七年接连四位权臣更替。
第一位权臣是李辅国,这个老宦官是拥护肃宗即位,参与平定“
安史之乱
”的大功臣。
肃宗重病的时候,宫内动荡不安,各方势力暗中角逐都想
登临那帝王之位
。
代宗李豫在朝中孤立无援,
只能在当时的权宦李辅国的拥立下登基称帝
。
这也使得
一生拥立两位皇帝
的李辅国变的非常骄横,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面。
他对代宗说:“
你只需要待在这皇宫里面,其他事交给我去做就行
。”
代宗有心反抗,奈何没有实力,只能委屈求全,称李辅国一声“
尚父
”。
代宗不甘于此,
明面上继续和李辅国虚与委蛇,给他加官进爵
,暗中和李辅国的副手程元振接触,将李辅国地大权逐渐向程元振转移。
最终削弱了李辅国的权利,代宗派遣刺客暗杀李辅国,在李辅国死后还追赠他为太傅。
不仅留下了好名声,还铲处了奸臣
。
第二位权臣程元振,代宗为了能够制衡李辅国,亲手扶持了程元振,在代宗的推波助澜之下程元振
最终赢得了与李辅国地斗争
。
在李辅国死后,
程元振被封为大将军
,收下了李辅国遗留下来的权利。
代宗本以为可以安心了,哪成想这个
程元振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
程元振得到权利之后,甚至比李辅国更加膨胀和跋扈,在面对吐蕃进攻时,边疆告急,程元振得知消息却不上报,使得
长安再次陷落
,让朝中每一个人都感到不满。
多为朝中重臣上奏请求诛杀程元振,但是皇帝不许,
仅仅只是削了他的官职
,将他打发会田间。
但是程元振不甘心就这样算了,于是他准备
策划政变
,但被御史发现了,代宗将他流放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仇家杀害,又一个权宦就此落幕。
第三个权臣鱼朝恩,本是一个小黄门,但是在玄宗南逃时,伺候在当时太子李亨身边,
非常受李亨信任
。
在李亨担任皇帝时,
鱼朝恩被派遣前往监军
,此时一个战力非常强大的军队的权利兜兜转转间来到了鱼朝恩的手下。
这个军队就是“
神策军
”,这支队伍也给鱼朝恩的升迁带来了很大的助力。
在广德元年的时候,吐蕃突然进犯泾州,
代宗仓皇而逃
,皇帝的禁军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汇集到一块展开行动。
此时鱼朝恩的神策军,宛如
神兵天降
一般迅速前来护卫皇帝。
在这次事件之中,鱼朝恩护卫皇帝功劳最大,
他被赋予率领神策军和禁军的权利来保卫京师安全
。
得到权利的他,如同前两位同僚一样开始变得
嚣张跋扈,干涉朝政,不把皇帝看在眼里
。
有一次,鱼朝恩的一个干儿子因为官职低,被其他人辱骂,鱼朝恩
直接向皇帝要个官
,皇帝还没同意,就有人将提前准备好的三品官员的衣服递了上来,鱼朝恩直接叩谢皇帝,皇帝无奈只能答应。
但是皇帝眼中已经甭发了杀机,正好被当时宰相元载发现,
于是元载秘密请奏皇帝诛杀鱼朝恩
。
在皇帝默许的情况下,元载进行秘密谋划,在一次皇帝举行的宴会上,被提前准备好的绳子
勒死
在宴会结束之后。
最后一位权臣就是助代宗诛杀鱼朝恩的
宰相元载
。
元载本是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屡试不中,但是能思善辩精通到家学说,唐玄宗时期举行一场策试,想要获得关于精通道家学说的人才,元载在这次策试中
高中进士
。
因为他出身寒微,在朝中无权无势,官路不畅,
只能依附在李辅国身边
,凭借李辅国的推荐一步步走到了宰相的位置。
但是元载不甘屈居李辅国之下,
参与了代宗诛杀李辅国地谋划,之后还帮助代宗处理鱼朝恩
。
每一个品尝过权力的人都将难以抵御之后的诱惑
。
在鱼朝恩死后,元载也开始了
独断朝纲,贪赃枉法
。
代宗心里非常清楚他的所作所为,希望他能够
善终
,就进行了一番劝解,希望他能够收敛一下,但是他不思悔改。
之后有人举报元载图谋不轨,代宗下令抓捕元载,
处理一大批与元载有关的人
。
处理完这几个权臣之后也就到了大历十二年,距离
代宗去世
不到两年。
励精图治,但是无力回天
代宗接手时的唐朝已经是满目疮痍,
内有奸臣当道,外有群狼环伺
。
在这样的条件下,
代宗努力的给濒临灭亡的唐朝强行续命
。
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唐朝几乎被搞得瘫痪了,
漕运不通、物价飞涨、缺衣少粮、能够从事劳动的人数锐减
。
代宗在清理权臣之余,大胆的任命官员,疏通漕运,调整物价,使得唐朝逐渐安稳,这也仅仅是“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他在位十七年
励精图治
,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没来得及实施,就因病去世。
到死都没有能够让大唐重现往日的繁华,但是也
给唐朝续了一口气
。
结语
唐代宗盛世出生,即位之时国家已经满目疮痍,
他在位期间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