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主动投降过敌人,皇帝对太子说:我把他贬出去,你让他当宰相
要说古代哪个官职最大,那应该就是皇帝,而皇帝的下面就是宰相,只不过宰相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号,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呼,甚至于在明朝朱元璋之后,宰相一职不在设立,而是形成了内阁等。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开创了一个盛世,但是后来他对自己的太子说:我现在把他贬出去,等你当皇帝的时候就让他当宰相。这显然有点耐心寻味,而更让人觉得有趣的是,这个人还曾经主动投降过敌人,而这不仅没有成为他人生中的污点,还成为了他的一个加分项。
这位皇帝名字叫做李世民,唐朝的唐太宗,被人誉为千古一帝。
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的身边聚集了很多的猛将,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猛,也都在唐朝成就了自己的声名,乱世出英雄,隋唐的那个乱世确实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其中有一个人叫做李勣。
李勣的原名叫做徐世勣,因为功劳被李世民赐予了李姓,后来为了避讳李世民把世字给去掉了。李勣原本是瓦岗寨的成员,当时的他和单雄信听说瓦岗的翟让是个忠义之人,就去投奔了翟让。
只不过这时候的李勣有点悲催,还没到他叱咤风云的时候。
后来李密加入瓦岗寨是李勣人生中重大的转折点,因为李密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取得了瓦岗寨的领导权,而原本的老大翟让则成为了二把手,本来李勣等人是来投奔翟让的,现在不得不在李密的手下做事。
在李密手底下的李勣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可是有一天他却遭遇了横祸,这是一场针对翟让的行动,作为翟让的旧部,李勣也被李密的手下击成重伤,还好王伯当及时救下了李勣,要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李长城”了。
虽然王伯当救了李勣,可是李勣的心已经不在李密这里了,李密也知道这一点,就把李勣派了出去镇守黎阳城,在黎阳城的李勣生活相对来说还可以,只不过经历了宇文化及的数次进攻,但都被李勣成功的抵挡了下来。
后来李密和王世充交战失败,李密很想投奔在黎阳城的李勣,可是他不敢去,他害怕李勣报仇,不过我觉得李勣不是那种秋后算账的人。
最终李密只好投奔了李渊,在李密投奔李渊后,李勣也把自己当成了李渊的人,不仅给李渊的部队提供粮草,还把人员名单登记造册,让人送给李密,让李密进献给李渊。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李勣的心中,知道上下之分,他没有越级进献给李渊,而是把功劳送给了李密,这让包括李渊在内的人都很欣赏李勣,能够被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欣赏,可见李勣不仅有能力,人品也是没话说,只不过这么好的人才却主动的投降了敌人。
当时的魏徵来黎阳城找李勣,结果两个人被窦建德给围了,魏徵虽然很有名,却也是个文官,所以最后除了李勣逃出来外,黎阳城里面的人都被俘虏了。
逃出来的李勣非常的庆幸,可是他发现自己的父亲李盖(原名徐盖)没有逃出来。徐盖光荣的成为了窦建德的俘虏,李勣看到这种情况,情绪低落的策马往回走,他找到窦建德,表示愿意主动投降。
这就是李勣,为了自己的父亲能够投降,不像刘邦置自己的父亲于不顾,不过人家刘邦是开国皇帝,这不能比。能够对比的人就是吴三桂,也是扔下自己的父亲不顾,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勣的为人。
李勣在窦建德这里,想着先为窦建德卖命,然后取得窦建德的信任,进而在图谋其他的事情。李勣去找自己的老对手王世充,攻陷了他几座城池,当做自己给窦建德的投名状。
李勣在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后,谋划着干掉窦建德,只不过因为窦建德的孩子刚出生,计划被拖延并最终暴露,李勣自己就跑了,窦建德也并没有对他的父亲下手,后来李世民带领着李勣等人生擒窦建德,李勣的父亲也从河北逃到了李渊那里。
接下来的李勣在李世民那里打突厥,打高句丽,最终和大唐军神李靖齐名。李世民更是形象的把李勣形容为唐朝的长城,因为在李勣的镇守下,北方草原上的敌人丝毫不敢进犯。
李勣的功劳在唐朝没有几个人能够相比,在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却对太子李治说道:我要把李勣贬出去,你要让他当宰相。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李勣是个人才,是个功臣,但也仅仅受到了李世民的恩惠,所以李世民想让李勣受到李治的恩惠,在将来能够更好帮助李治治理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的宰相名字叫做仆射,其中左仆射级别最高,李世民就是让李治封李勣为左仆射,那时的“贤相”房玄龄就当了二十年的左仆射。对于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大家觉得高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