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撤退混乱,李弥难辞其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李弥不愿意撤退,从内心里抵制撤退,即便是杜聿明所说的“撤而不打”,他同样不同意。他认为,和解放军打运动战,国民党的部队永远也占不了便宜,徐州有坚固的工事不守,有可靠的空军补给基地不用,而要实施撤退,还说什么“撤而不打”,恐怕到时候“打”与“不打”,要由人家解放军说了算。
第二、李弥的撤退理论,就是“逃跑”。一是不听命令地跑,他对他的部下说:“各军以迅速脱离和解放军的接触为首要点,不应受徐州主力行动的牵制和影响。”二是只顾自己跑,不管别人,他说:“要随时相机采取断然行动,不要受他们的拖累。”三是要偷偷地跑,他对先遣师的指挥官黄淑说:“剪断电话线、关闭无线电,相机行事。”四是不管如何,只管跑,他对后续部队指挥官周开成、李荩萱说:“如发生特殊情况,紧急向第16兵团靠拢。如有可能,无须顾及行军序列,可以超越该兵团。”
第三、李弥敢于抗命不遵,提前一天开腿。按照杜聿明的命令,第13兵团除黄淑率领的先遣师四个团提前行动,向萧县、瓦子口方向占领阵地,以掩护全部部队撤退外,其余主力担负整个集团的断后、掩护任务,必须坚持到12月1日晚。李弥根本不听命令,杜聿明的指挥部于12月1日拂晓开腿之后,第2、第16兵团行动之时,他便命令他的部下,也开腿了。不仅没有为整个集团负掩护任务,让解放军的追击部队如入无人之境,还一下子冲乱了第16兵团的撤退阵形,当他们赶到第16兵团前面时,孙元良的部队,已经误了大半天的路程。孙元良或许不明白,李弥为何跑得比他这个“长腿将军”还快,原因是人家提前“轻装”了。
第四、两次违抗杜聿明命令,指使黄淑两度逃跑。黄淑领到的杜聿明的命令是,在瓦子口等地坚持到集团后续部队通过后,才能撤退归建的。可当12月1日黄昏后,按照原定计划,各部还在刚刚撤退的路上时,李弥就命令黄淑于12月2日早晨,开腿跑路。不料被杜聿明逮了个正着,严令黄淑回头担任掩护任务。而正在红庙激战之时,李弥再次命令黄淑,撤!
第五、面对杜聿明的责难,李弥说了句,我不知道。杜聿明见到李弥之后,大为光火,质问他,为何提前撤退,造成解放军这么快就追击上来?李弥说了句,参谋长没跟我说。他的参谋长吴家钰,已经提前背书,说了句:“你们指挥部传达命令的时候,说的就是11月30日晚,我没有记错,是不是你们说错了啊?”气得杜聿明吐血,也无可奈何他们。因为当时确实是口头传达的命令,仓促之间,又没有“对账”。
第六、对于撤退的失败,李弥同样是一肚子火气,他对黄淑、周开成等将领说:“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把我们连累上了。可以走时不让走,现在要走也走不了。我们失败就失败在这些人手里。”他的手下,觉得他们的司令官说的没错,打前锋的是他们,搞掩护的也是他们,打了前锋仍然要留在阵地上掩护的,同样是他们,不是杜聿明、邱清泉要自保,拉他们挡枪子,又是什么?其实他们忘记了,人家邱、孙两兵团打津浦路时,李弥也是这样逃避责任,最终才留下来担任徐州警备的。
如此看来,徐州撤退之混乱、之失败,李弥的过错,是首当其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