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每当我们赢得比赛举办方就会颁发奖章作为褒奖。在遥远的古代亦是如此。古人若是为国为民做出了贡献,自然会受到皇上的嘉奖,奖励除了金银财宝还有奖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免死金牌。免死金牌顾名思义,能让人免于死罪,甚至子孙后代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古人来说这是极高的荣誉,一般只有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人才能获得。
我们常说的免死金牌就是“丹书铁券”,类似于现在的奖章,与现如今奖章不同的是,铁券上有皇上赋予的种种特权,比现在的奖章实用多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了尽快稳定统治局面和对有功的大臣进行嘉奖,就发明了这种铁券,不过当时铁券被赋予的权力还不大,仅仅是作为升职加薪时的凭证,并不具备免死的功能。这主要与刘邦的自我考虑有关,刘邦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知道自己刚建国不久,政局不稳定,给功臣发免死金牌势必会引起天下大乱。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铁券被赋予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了免死作用,到了南宋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芝麻小官表现得好也能授予铁券以作为奖励。颁发铁券的奖励制度确实有利于政治发展,它有效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荣誉感。到了宋元明时期,铁券颁发制度逐渐完善,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铁券的功能和颁发对象,同时为了防止有人造假,就把铁券分成两半,一半发给有功之臣,一半藏在宫中。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爆发了骇人听闻的“胡蓝之狱”,朱元璋认为丞相胡惟庸和蓝玉要谋反,气得兽性大发,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五年13年时间,他几乎把明初的开国功臣赶尽杀绝,受害者有45000多人。由此可见,从明朝开始拥有免死金牌的人并不多。洪武二十四年,有个贪官受贿被朱元璋逮了个正着,按照朱元璋的处事风格,此人是死罪难免了,犯人的儿子在情急之下拿出了祖传的免死金牌,但犯人不是功臣的儿子,这块金牌在杀人如麻的朱元璋面前行得通吗?
犯人名叫钱用勤,是某个地方的小知府,因受不了钱的诱惑收了昧良心钱。看着老爸被人带走,儿子钱悝心惊胆战,他担心老爸的性命也担心自己的前途,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自家的免死金牌,虽然是个老古董,可没其他办法只能试试运气了。就这样,钱悝带着祖传的免死金牌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免死金牌很是意外,因为他自己发出去的金牌当然心里有数,怎么突然从钱用勤家里冒出一块来,而且从金牌的字迹和光泽来看这绝不是明朝的产物。待朱元璋吃力地读完铁券上的字后才明白过来,这的确不是明朝产物,而是几百年前唐昭宗赐给判贼有功的钱镠的。
公元前895年,小有成就的董昌表示不能屈居于唐朝,于是大举反旗,唐昭宗派钱镠前往镇压。不到一年,钱镠凯旋,唐昭宗赏赐其铁券,恕其九死、子孙免三死。虽然这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朱元璋完全有理由视而不见,但他还是赦免了钱用勤的死罪。
有人认为朱元璋这样做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行,我认为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借此告诉百姓要忠君爱国。胡蓝之狱爆发后,朱元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一落千丈,他这么做既可以显得自己心胸宽广又能告诫百姓忠于君主,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