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获悉曹丕称帝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因曹丕的最先称帝开启,人们印象中三国这段历史中,只有曹丕、刘备和孙权三人称帝。
这是最大的错误,早在曹丕称帝前就有一个人称帝了,他就是被称为狂人的袁术。袁术,袁绍的弟弟,董卓进京后,袁术担任后将军。作为东汉末年最为重要的军阀,袁术被历代史学界所忽视。
起初,袁术一直在朝廷任职,真正成为一方割据诸侯,是在董卓废帝时。《三国志·袁术传》中记载了当时袁术的情况,“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
当时的南阳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郡,拥有这里意味着一个大本营。虽然不久丢了,但到了197年年初,袁术的势力来到巅峰时期。此时袁术的势力范围,北到陈、沛;南到会稽东冶;东临下邳、广陵;西接刘表江夏等地。如此巨大的势力范围,横跨扬、豫、徐三州十一郡。
这里插一句,无论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袁绍的评价都颇低。陈寿直接不客气地评价道:“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先称帝。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时期,大汉虽然岌岌可危,但是两汉已经存在四百多年,而且已经深入人心。
袁术称帝,直接引发了蝴蝶效应,所有人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如此,袁术奢侈荒淫、挥霍无度,而将士们却饥寒交迫,“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
在曹操、孙策、吕布的打击下,袁术溃不成军。袁术的结局是这样的,走投无路的他准备投奔时任青州刺史的袁绍长子袁谭,结果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拦住。眼看投奔袁谭没有可能,袁术只能退往寿春。
当时正值酷热夏季,袁术希望能喝上一碗蜜糖水解渴,但军中只有麦屑三十斛。到了最后,袁术仰天长叹:“袁术至于此乎!”随后,吐血数升而亡。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袁术被刘备等人吓破了胆,结果一命呜呼。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