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灭六国这件事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伟大的功绩
,但是在秦朝大一统的同时就意味着六国不复存在,这
对六国来说是非常接受不了的
。
事实上,秦国崛起的趋势早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就表明了在秦始皇之前的至少
六代秦国君王就已经开始奋斗
。
当时能人异士那么多,
难道没有人意识到秦国将会势不可挡的趋势么?
显然不是的,
战国时期至少有三个人能够阻止秦国崛起
。
只可惜权力斗争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国家内部也相当水深火热
,这些人虽然对历史有着伟大的贡献,但是最终仍旧只是昙花一现,
他们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
一、纵横家苏秦
时间从春秋进入到战国之后,诸侯国选择的发展潮流也产生了变化,
在魏国率先任用李悝和吴起进行到了变法之后,实力突飞猛进。
列国在见到魏国改革确实有成效之后难免不动心
,因此在这样的潮流之中,当时秦国国君
秦孝公也任用上商鞅进行了改革,使秦国国力大大提升
。
秦国原本就是诸侯国里的强国,经过改革之后其他国家更不是他的对手
,因此在自然要想方设法抵御秦国,尤其是秦国周围的国家。
在这种状况之下,
当时诸子百家中一个新兴的学说
“纵横家”
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曾经师从鬼谷子的
苏秦
。
苏秦认为,当时的形势既然对秦国以外的国家来说很不利,那
这些国家就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抵御秦国
,这样就算秦国再强大也不是六个国家的对手。
因此
他就身体力行地在列国之间进行游说
,从赵国开始,苏秦说服了赵国的君主赵肃侯之后,向南继续游说其他国家,
最终将赵、韩、魏、齐、楚五个国家拉拢成了共同利益体,一起抵抗秦国
。
这个方法表现出来的效果相当不错,
秦国在长达十五年内受到了严重阻碍
,但是秦国也并不坐以待毙,在多次碰壁之后,也开始着手破局。
这时候,
在秦国当官的
张仪
就向秦惠文王提出了破解方法
,他和苏秦是同门师兄弟,研究的就是纵横术,
苏秦使用合纵让列国团结之后,张仪就开始施展连横
。
张仪也亲自出使列国,施展离间术,逐个击破组成联盟的五个国家
,因此
“合纵”联盟就这样瓦解了
,被狠狠压制的秦国重新恢复威势。
然而
苏秦作为曾经帮助六国抵御秦国的功臣,最终的结局却可以说相当悲惨
,人言可畏,
在大臣们的诽谤之下,苏秦不再受到到信任,游移与燕国和齐国之间,
最终被齐国派刺客暗杀致死
。
二、赵武灵王
在苏秦施展合纵之术的同时,赵国内部也没有坐以待毙,
赵肃侯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赵雍继位,也就是
赵武灵王
。
赵武灵王意识到了仅靠联盟来保护国家是不够的
,因为列国之间也有着自己的矛盾,就算因为秦国这个最大的威胁下暂时团结起来了,但是仍旧不牢固。
他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中,
国家之间的战争已经很难像从前一样靠说客动动嘴皮子就能避免了
,这就意味着
当你劝其他国家不要打我的时候,最好是建立在你自己有实力但是不想动手的基础上的
。
但是当时
各国经过了改革之后军事实力都有所上升,赵国很难在其中哟组合初中的军事实力
,于是赵武灵王就将目光转移到了总是侵袭赵国边疆的匈奴上。
在这个时期,对后世汉朝来说相当头疼的
匈奴就已经出现在了北方草原上,因此赵国不得不在防范列国进攻的同时守卫边疆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是这并不是没有收获的,
在和匈奴作战的数年之间,赵国将士也从匈奴那里学到了不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骑射
。
骑射这项技能对于生长在草原上的匈奴人来说就和吃顿饭喝水一样平常,但是对于中原国家来说就很不寻常了。
于是
赵武灵王下令让赵国将士穿着胡服、学习骑射
,虽然受到的阻力很大,中原人不能接受学习野蛮的胡人,但是
在赵武灵王的以身作则下,还是逐渐推行开了
。
“胡服骑射”带来的效果也很明显,
赵国军事实力显著上升
,让赵武灵王为自己的决策感到非常骄傲,于是
做出了人生最错误的决定——主动退位
。
他想的是自己退位之后就能专心搞赵国的军事
,但是现实是
他退位之后导致赵国内乱,在乱中,
赵武灵王被儿子囚禁在行宫中三个月,最终悲惨饿死
。
三、名将李牧
最后这位差点就能阻止秦国统一的也个赵国人,他就是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
李牧
。
前文提到了
赵国北方经常受到草原民族的侵扰,而
李牧最开始就是为赵国抗击匈奴出身的
,不管是管理军队还是制定战法都相当优秀,是战国数一数二的良将,一度打得匈奴不敢侵犯赵国。
因为种种功绩,李牧被提拔为赵国重臣
,而赵悼襄王继位之后,朝廷原本的重臣们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
赵国人才呈现出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
这时候李牧就成为了赵国地位最高的重臣
。
在赵悼襄王的重用之下,
尽管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一蹶不振,但是李牧仍旧撑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在他的带领之下,不仅打败了燕国,为赵国开疆拓土,甚至还
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两次战役中大败秦军
,阻止了野心勃勃地秦国继续东出。
不难想象,如果李牧一直担任着赵国的大将,那秦国会受到多大的压力
,也许统一六国的计划也会退而求其次。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了人祸上,
秦国见到动兵打不过赵国,于是就
施展了离间计
,让赵国自己解决掉李牧
。
秦将王翦买通了赵悼襄王身边的大臣郭开,让他
在赵悼襄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声称手握重兵,恐怕有造反的心
。
赵悼襄王没有经过调查就相信了这个说法,于是紧急
将和秦军作战的李牧召了回来,然后赐死了他。
在此之后,没了李牧这个最大的阻碍,
秦军势如破竹,灭亡了赵国
。
结语
《阿房宫赋》中有这样一句话: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仅仅一句话就将六国为什么不能阻止秦统一天下的原因写了出来:
秦国连出几代明君,带领秦国马不停蹄地崛起,而
六国连自己国家的能人都用不好,政治斗争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逝,
最终相当于是被自己的昏庸害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