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五大皇帝,其中四大皇帝都是中原王朝的帝王,分别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唐朝,特别是贞观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之一,然而在避讳上却显得相当保守。贞观时代需要避讳的不仅是个别时间,而是贯穿整个唐朝的历史。比如,在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9月4日),这一天唐高祖正是将皇位禅让给唐太宗,但改元却在第二年。唐太宗的名字很接地气,叫李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然而,作为皇帝,一叫民,不仅“世”字不能叫了,就连“民”也不能叫了。这种“姓名权”达到了高峰,可以用“商标”来比喻。
在这个时期,避讳成为皇帝的“专利”、“专属”,似乎就如同商标一般。幸运的是,古代皇帝、圣人避讳是只是名、字(表字)而不是姓氏,否则每次有皇帝登基就意味着消失一个姓氏。不过,贞观时代的皇帝们对于这个避讳制度还是非常认真的。
在济南战役中,李文祥所在的部队将敌人的三层火力线强势打破,但面对坚固的城墙,团长决定通过手持炸药包的方式将城墙炸毁。这个任务对于团长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这将可能导致很多人的牺牲。看到瘦小的李文祥,团长以他不是党员为理由拒绝了他的参加,但李文祥坚决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最终成功地说服了团长。带着40多斤的炸药包,冒着敌人的三层火力交叉网,李文祥凭借夜晚的优势成功抵达了城墙下。他成功地炸毁了城墙,为济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济南战役结束后,李文祥所在的部队前往上海参与上海战役。上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非常硬气,利用隐秘的建筑工事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面对这一情况,团长再次决定使用敢死队手持炸药包的方式去炸掉敌人的碉堡。这一次,李文祥主动站了出来,因为他已经成为了党员。面对敌人的猛烈火力,李文祥在沟里静待时机,趁夜色行动,再次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获得了一等功。
在平潭岛战役中,李文祥再次获得了战斗模范称号,用智慧带领班里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从战士到副连长,他陆续获得了多个二等功、多个一等功、特等功,还包括人民功臣奖章、战斗英雄奖章等。新中国成立后,李文祥因为一场大病错过了三野代表人选的机会。由于缺乏文化教育,李文祥只愿意在部队里打仗。然而,在等待国家号召渡江战役打响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回到战场上。
复员之后,李文祥在建筑公司组织工厂建设,后来他又将电厂厂长的职位让给了年轻人。在三年困难时期,他放弃了国家干部的身份,主动选择成为一名农民。尽管条件艰苦,家境贫寒,但李文祥从未诉苦,也没有抱怨。当女儿因为家庭贫困而提出退学时,李文祥一个人躲在门外抽着烟放声大哭。这位曾经的战地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真正的爱国者的品质。
虽然他在外面勇猛无畏,但回到家里却是家徒四壁。然而,面对困境,李文祥依然坚守初心,甘愿放弃国家干部身份,选择艰苦朴素的农民生活。这种为国家、为人民默默付出的精神,正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在寒冬腊月的一天,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悄悄前来慰问李文祥。李文祥拿出自己的军功章,却不知对方是省委书记。55年后,李文祥以国家特等功臣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让卢展工深感敬佩。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对党组织心存顾虑,即使在被“骗”去市里的医院体检时,仍然表现出对于身份的敏感。这是一位不谙世事的老人,他的坚毅和不屈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2011年,全国评选出了50位对革命有重大贡献的优秀党员,李文祥荣登其中之一。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用汗水和鲜血铸就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发展道路。他们在国家需要时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保护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在和平时期,他们脱下军装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即便有困难也从未麻烦过党组织。他们既是平凡人,又是值得被歌颂的英雄。
下一篇:原创 为什么说主席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