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辈出,关公无庸置疑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
因为宗教的力量,所以传播能力比文学或各种创作都要来得高。其他人基本上还要读书才会认识。
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个故事而已。关羽最为人所知的形象,就是忠义勇猛。但在三国志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劝降」是很有一套的。
首先,刘表死后,刘备派关羽前往江陵把军权跟士兵夺过来。刘备又不是荆州牧,关羽也不会有刘琦刘琮的文书。他凭什么去江陵喊了话,士兵就跟他走?
赤壁之战后,刘备出借关羽给周瑜,关羽被派去绝北道。一两只小部队怎么绝北道?
从魏书中可以看到,当时江陵以北叛乱丛生,曹操手下大将几乎就是忙着平乱跟打关羽。而关羽人生最终的襄樊之战,也是从关羽诱使宛城叛乱拉起的帷幕。比起用一句「策马刺良于万之中,斩其首还」来证实关羽的武勇。关羽操控人心的能力,恐怕更是他为将的特殊技能。
甚至三国演义中,关羽也招降了周仓等山贼不是?
关羽本是河东解人,三国演义帮大家翻译成解良人。本名长生。长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后来隐姓埋名逃到北方的涿郡去。会需要这样逃跑,表示长生家里不怎么有钱,也不是什么大官。
却说长生年轻的时候,跟隔壁杨县的徐家公明颇有来往。徐公明家里可不一般,年少时便为河东郡吏。如果是杨县县吏那就没啥。关羽跟徐晃的故乡,都在河东郡治的旁边。属于司隶校尉部。
这表示长生的交游水平,并不是游侠流氓而已。而他犯下的罪行,也不是郡级小官可以帮他压下的……三国演义说他杀了当地大豪,倒也算有理有据。
话说回来,同时代还有一个胡子哥,也是郡吏,也犯事从山东逃往辽东。这个胡子哥没杀人,而是惹上了州府。
我想,长生恐怕不仅仅是杀了个解县土豪这么单纯,惹到中央官员的可能性,非常大。
事实上,在关羽的出生年份推估上(宗教界提供),汉灵帝即位的时候,关羽差不多十来岁。那正是宦官跟士人打得火热的时代。
更有趣的是,汉灵帝本是解渎亭侯。有没有这个亭在解县周遭的八卦?而汉灵帝本身的年纪,也跟关羽十分相近。关羽没有留下原名,只知道本字长生。汉灵帝没有留下表字,只知道名为刘宏。今天哥的脑洞,没有极限!
说啥汉献帝是孔明的,退下。今天要说的,就是关羽才是解渎亭侯刘苌之子,是真真正正的汉灵帝!
却说公元168年,汉桓帝过世,没有留下子嗣。大臣与宦官便商议,从桓帝出身的河间王室挑选继任者。选中了解渎亭侯刘宏。
那一年,刘宏十三岁。他不想当皇帝,他从小就隐姓埋名跟附近的少年混在一起。所以刘宏找了一个仆从之子,让他跟着大臣们去了,去当汉朝的皇帝。
刘宏本人则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往东北去了。他像一只被关住的鸟,终于得到了自由。
为了纪念自由的可贵,刘宏帮自己改名为关羽。而云端那长远的未来,就成了刘宏的表字。
事实上,长生作为表字太过俗气,若说关羽家不是读书人,那其实根本不需要表字。长生,应该是刘宏的乳名。
刘宏之父刘苌,《后汉书》中亦作刘长。刘长所生,岂非长生?
而关羽的外表,也有东汉皇室的味道在。
《后汉书》说,汉光武帝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三国志》言,「羽美须髯」。
《东观汉记》说,刘秀的儿子汉明帝「皇子阳生,丰下锐上,颜赤色,有似于尧,上以赤色名之曰阳」。
《三国演义》言,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脣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关羽是个大红脸,汉明帝刘阳(封皇太子后改名刘庄),也是大红脸。为什么后世的说书人,要把关羽描绘成大红脸?关键不在汉明帝,而是那段叙述的另一个重点「有似于尧」。
红脸,是帝相。要知道,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但一直到明朝后期的神宗万历帝,才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也就是说,并不是在关羽封帝之后,才追加了红脸特色。反过来,是关羽原本就有着「帝王之相」的传闻。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是「尧」吗?既不是五帝之始:黄帝,也不是最终的舜。因为「汉承尧运」。
这是在刘邦统一天下时,就被提出的说法。直到王莽篡汉,仍是使用这个套路「刘氏,尧之后也」。(王氏,虞帝之后也)「似尧」这个祥瑞,是大汉朝正统中的正统。
刘秀因为早有打算换掉原本郭圣通所生的太子,所以帮阴丽华的长子弄了这个「当顺天命」的祥瑞。
再说到传说中关羽的武器「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偃月刀就偃月刀吧,为什么又多个青龙?
长柄刀,在宋代成为部队制式武器流传下来,普遍认为偃月刀也是这时候的产物。有一派说法则认为,唐代的「陌刀」,就已经是长柄刀了。
记载上是:「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古代的断马剑又是什么?《汉书》有云:「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尚方是天子用具工坊,斩马剑出自尚方,乃是天子宝剑,下斩佞臣--这就是尚方宝剑的由来。
我们可以知道,尚方斩马剑绝非一般长剑。东汉光武帝刘秀更打造送给匈奴,换取和平。「念单于国尚未安,方厉武节,以战攻为务,竽瑟之用不如良弓利剑。」此后斩马剑不复记载。毕竟汉明帝有个马皇后,曾经把反汉贼臣马何罗的名字改成莽何罗。
你说她能允许「斩马」剑的名讳吗?那么,这斩马剑到底有什么特别?上面唐朝人说了,是长柄刀剑。长柄刀剑,只有天子工坊能够打造,必定有其不凡的技术含量。
汉末以降,世家大族的将领,开始出现一种特别的长柄兵器。刃身与棍身,都有极高的技术要求,造价高昂,锻造费时,还不一定会成功。当时称此兵器为「马槊」。
马槊的工艺技术起源,会否就是随着东汉皇室的式微,从天子工坊传到世家大族的「斩马剑」?
这是一个推测。要说的只是:关羽手上的兵器来源,其实也是「天子神兵」出身。
而这项天子神兵消失在历史上,也同样的跟汉明帝有关。而汉灵帝刘宏的出身,血统也是非常纯正,可以直接追溯到汉明帝身上。完全不是什么旁支血脉,卖草鞋的皇叔可以相比的。大胡子大家见得多了,大红脸则没有吧?
为什么民间传说,关羽的长相是正统帝王之家?兵器是天子神兵?为什么曹操,那么希望把关羽收在身边?
为什么关羽的脾气这么差,却有那么多人想要投降于他?这边还可以再注意一下,关羽的劝降能力,在荆州得到最大的发挥。
东汉的皇室,正是起于荆州。在东汉之前,天下战争根本只是配角的荆州,为什么在三国时代,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为什么在这里称霸的关羽,跟东汉皇室有着这么千丝万缕的连系?
东汉末年,到底有多少人发现了,关羽才是那个没有登基的真命天子?却说关羽在涿郡落脚生根,凭着从侯府带出来的财物,倒也不愁生计。
只是他没想到,没了身份,就找不到老师。关羽虽性喜自由,但仍对学问非常感兴趣。是说玩耍也不能落下了。
关羽出生帝王之家,自有一股慑人气魄(胡扯)……其实是关羽出身京畿,玩耍的方式特别新潮,当时涿郡少年莫不以关羽为首。
但关羽生性随意,也不特别拉帮结伙组织,所以也没有特别引起当地人与官府的注意。
公元177年,镇子里回来了一个留学生:刘备。刘备带回来更新更有趣的玩法,关羽也留意上了。而且刘备师从大儒卢植,对于经史更是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令关羽很是欣赏。不知不觉间,关羽的伙伴们,变成了刘备的伙伴。
关羽反正也不喜欢当领导者,索性拜刘备为大哥。
事实上,两人本是同宗。正因为刘备跟刘宏称兄道弟,所以才会被献帝称为皇叔。
对关羽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组织结构。陈寿也明白写着,张飞奉为兄长的人,是关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刘备军,其实是关羽组织起来,让刘备担任神主牌的一支队伍。可情况不会一直不变。
第一个变量就是常山赵子龙。赵子龙是士人出身,而且是遵从礼法的那种死硬派。所以赵云觉得,这个上下关系是不正常的:明明刘备是老大,为什么事情都是关羽在决策?
当刘备跟关羽分散,关羽名扬天下的时候,赵子龙也是宁可去找相对难寻得的刘备。
然后我们补述一下刘备军加盟曹操的时刻。
蜀记有云,这时候,关羽要刘备杀了曹操。也就是汉灵帝刘宏认为,只要把刘备摆上曹操的位子,他的人生就稳当了。
刘宏自己的人生。荣华富贵在手中,有问题前面有傀儡教主挡着呢。如果教主一直都是透过关羽来跟组织沟通,自己只是露露脸当吉祥物,这时刘备没道理不从。
但赵子龙的一度加盟,肯定令刘备怀疑起了自己身为教主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刘备拒绝。
同样再倒带一些,不论关羽有多不喜欢,他的领袖气质还是隐藏不了的。所以刘备走到哪,如果需要一个额外长官,首选永远是关羽。
可是刘备从陶谦手里接过徐州牧的时候,他让张飞当了长官。这个时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糜竺糜芳兄弟的投诚。真正纳降的人,是关羽。只是荣耀归于刘备。
而糜竺等人也试图要取代关羽的地位。赵子龙的横插一手,与糜竺孙干等人的谋篡,造就了关羽后来很讨厌士大夫的性格。关羽也明白,像刘备这种奇货可遇而不可求,至少他自己就没本事同样操控曹操。所以一打探到刘备的消息,关羽就离开了曹操跟那个没有皇室血统的姪子汉献帝。
而关羽的邪恶计划,在荆州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关羽叛曹之后,就跟刘备研拟下一步:前往荆州。
要注意的是,这边关羽的人设其实相当胸无大志。他只是想要依附在刘表底下,减少风险而已。
谁知道,荆州也有一个在等待奇货的隐士卧龙。诸葛亮的加盟,严重冲击了关羽的地位。原本总是与刘备形影不离的关羽,被派去江陵夺军,又被出借给周瑜。
反而谁跟诸葛亮更常驻守在刘备身旁?士人派的赵云。这样下去不行了。关羽干脆趁刘备还有信任的时候,要求建立荆州分部。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支同样打算竖起刘秀旗号的势力,不能容许关羽活下去了。江东孙权。那又是另一个隐藏在三国志中,不能说的秘密。不过唬烂程度比关羽=汉灵帝要低得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