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是无数个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打下来的,这些先辈在革命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劳苦功高,
所以为了表示对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在1955年为他们授予军衔。
然而在当时有个规定,就是离开军队的便不能参与授衔,所以当时还有很多人是因为工作需要,错过了授衔。
其中有一位从资历上来讲都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却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授衔,那么这位革命先辈又是谁呢?
一、赣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
此人正是罗贵波,可能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相较于韩先楚等人来说,罗贵波的资历其实也很老,罗贵波出生于1907年江西南康。
在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便加入到我党组织,成为我党中的一名成员,后来积极的参与到我党的反围剿斗争中。
罗贵波在1929年8月份的时候就当上了中共赣县县委书记,以及赣县游击队长兼任政委,进行了一系列的游击斗争,并且参与创建了赣南革命根据地。
在1930年,年仅23岁的罗贵波担任红军第35军军长,兼任政委,尽管此时的罗贵波年纪尚轻,但是他的头脑却十分的清醒。
罗贵波作为赣南苏区的创始人,还是很有资历的,年纪轻轻就成为了35军的军长,而林帅当时也是和他同龄的年纪当上了军长。
好巧不巧的是两人还是同一年出生,可能罗贵波不如林帅的名声响亮,毕竟他没有到前线指挥作战。
而且在抗战时期,罗贵波不仅担任358旅的政委,还到晋绥军区担任第八军分区司令,兼任政委,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还担任吕梁军区政委,以及晋中军区司令的职位。
所以按照罗贵波这样的资历被授予上将军衔没有问题,而罗贵波在革命战争时期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在1930年的时候,红一方面军按照军总方面的指示,进行了35军的改编工作,在35军刚成立时,
人数不足两千,枪支更是十分的稀缺,都没有上卡,这从武器装备的配备上来说都不够。
这也意味着很多人都没有枪,手中拿的都是大刀长矛,而且队伍的基础力量也不同,有的是知识分子,但也占极少数,有的则是工人和农民,还有一些则是城镇中的无业游民。
但在我党的带领下,思想上得到了提升和进步,将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但是其中也有少部分的人无法理解我党的思想,又或是无法忍受这种艰苦的生活,脱离了队伍。
但是这支队伍尽管有少数人离开,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有志之士加入进来,从最初的建立,到一点点的扩大,这为35军接下来的革命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35军成功组建后,先是在赣南地区配合红军主力进行了作战,并且对赣南苏区进行了扩大和保护,这也是当时总部下达的指示。
由于当时没有便利的通讯联络工具,所以这些指示都是一些大的方向,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如何去实施都是罗贵波等领导人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抗日期间做出贡献
在赣南工作的那段时间,罗贵波带领35军辗转各地,此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大后方作为支撑,所以根本没有可以进行休整的地方。
再加上国军对我军的围剿,导致我军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进行停留,所以我军需要辗转多个地方,就是打到哪就在某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
而且我军所到之处还帮助当地的百姓打倒欺压他们的地主劣绅,并且建立起地方的农会、公会等。
所以我军无论走到哪,都非常的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这使我军在群众间建立起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军会将打土豪劣绅获得的财物一部分用于军用,一部分则分配给当地老百姓。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罗贵波所在的八分区需要同日军作战,但还有一条隐蔽的战线任务,那就是护送我军的重要人物通过日军的封锁进入延安根据地。
罗贵波作为八分区的司令,则在这件事情费了很大的心思,因为都是我军的重要人物,若是在通过日占区的时候出现半点闪失,都会对我军队伍造成严重的伤害。
所以为此罗贵波特地成立了一个交通科,而下属则有四个交通队,主要任务就是筑造一个钢铁般的防护通道,保证重要人物的安全。
当时这一通道可以说为我军的安保提供很大的保障,同时也便利了我军通过敌人的封锁进入延安根据地,当时彭老总、刘伯承以及粟裕将军等人都从此经过,没有出现任何的差池。
所以八分区筑起的这个铜墙铁壁般的通道,极大的保证了我军重要人物的安全,也令日军束手无策,当时人们都将此当做我军的后盾,只要进入八分区就安全了。
因此八分区也成为了日军眼中的一颗“钉子”,也多次对其进行过扫荡工作,但是并没有让其达到目的,反而大规模的扫荡引起了盟军的注意。
于是外媒记者进入八分区,对罗贵波进行了采访,起初他们对于罗贵波的能力感到质疑,但是随着他们真的跟随罗贵波进入了战场,
看到我军战士在罗贵波的指挥下端掉了日军的炮楼才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见我军能活捉日军更是令外媒记者大开眼界,不禁赞叹罗贵波的作战指挥高超,更是成为外媒眼中我军影响力很高的一位将领。
三、未参加授衔
罗贵波无论是在红军时期,还是在抗战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要说有着如此资历却最终为何没有被评上军衔,主要还是因为工作上的调动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后,罗贵波便担任了首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在1950年受到中央方面的指派,前往越南担任驻越南顾问团的团长,帮助越南进行独立运动。
所以罗贵波自此便离开了军队,而当时有个规定就是离开军队的便不能再参加授衔,所以罗贵波便没有被授予军衔,然而其实按照他的资历或许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晚年间的罗贵波回到山西汾阳,进行调查走访期间,发现当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他的内心也是十分的难过。
回到家中便和妻子商量:
“山西的人民群众生活没有改善,我这心里不是滋味,把我们的存款捐出去吧。”
“我们吃差点没事,毕竟当年是人民帮助了我们,如今他们生活困难,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最终罗贵波将家中存的不到两千块钱都捐给了山西的乡亲们,尽管不能让山西人民都富裕起来,但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山西人民。
结语
罗贵波的资历和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没有评上军衔,但在我们心中罗贵波已经是一名大将军。
然而真正为革命为人民的革命家,就像罗贵波这种然是不在乎这些外在的光环,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的是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