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二年,工部官员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圣旨:宋徽宗要求在华阳宫下挖一条地道,而这条地道的目的地竟然是京城里最大的妓院镇安坊。
工部官员们虽然面面相觑,但都心照不宣地明白皇帝为何这么做。
因为当时汴京城里热搜第一的绯闻就是宋徽宗经常去青楼跟一名女子约会,这名女子就住在镇安房,她的名字叫李师师。
李师师出生于北宋末年一个染布匠的家庭,父亲叫王寅,所以李师师真名应该叫王师师。
她的母亲生完她就难产死了,没有母乳,王寅只有用豆浆喂女儿,李师师因此也出落得白白净净。
当时,汴京有个风俗,为了让子女健康成长,父母应该送子女出家。当然,这个出家是名义上的,一般都是在寺庙里寄名,过一段时间就接回家抚养。
于是,王寅就把女儿送到了宝光寺。
在北宋,人们对和尚都尊称师傅,看见大和尚就叫大师傅,所以就借了个师字。因为是个女孩,就两个字叠在一起,叫师师。
师师四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因罪入狱,竟然死在狱中。孤苦无依的师师只能在大街上流浪。
后来,有个好心的李妈妈收养了她,但这个李妈妈的工作单位比较特殊,是在教坊工作。
教坊就是青楼古代合法的红灯区,从此王师师就改名叫李师师,跟着李妈妈一起住在了青楼。
李师师不仅人好看,还特别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一曲平沙落雁,一剑秋波横带,艳压群芳,当之无愧地成为汴京城头号名妓。
但不管再出名,这种艺伎在古代就是下九流,文人骚客的笔下写他们一个字,那都是对自己学问的侮辱。
那李诗诗为何能流传千古呢?
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帝。一方面他文采书画造诣极高,比如书法中著名的瘦金体就是他独创的,而另一方面他又怠慢朝政,荒淫无度,不仅任命财经等建成祸害天下,还在宫中尽情纵欲。
据《靖康稗史笺证》卷5《呻吟语》记载,宋徽宗每周至少要临幸一名少女,然后就给她们一个宫女的头衔,等他退位时,宫中宫女共有六千人。
元朝宰相脱脱写《宋史.徽宗记》时,气得投笔感慨: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也就是说他干啥都行,就是不能当皇帝。
至于宋徽宗堂堂一个皇帝,是如何跟一个青楼女子搭上线的呢?
宋徽宗身边有个叫张迪的太监,当时宋徽宗天天在宫里批奏折都要闷出病来了。张迪揣测出了皇帝的心思,他就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镇安坊头牌李诗诗的芳华绝代,倾国倾城。
宋徽宗听后怦然心动,决定马上出发。于是他化身为一个名富商和张迪一起出宫来到镇安坊,又赏了李妈妈一大堆银子,直接要求点头牌李师师。
李妈妈将宋徽宗安排到包厢,先是让他吃水果,结果吃了一大盘,李师师都没出现。
李妈妈又把他领到另一屋吃宵夜,宋徽宗以为吃完宵夜后就能见人了,结果李妈妈又拿出毛巾让宋徽宗先去洗澡,说是李师师爱干净。
没办法,只好照办。宋徽宗洗完澡后,李世石才终于现身。只见她一身素衫,头发还没干透,用一根别致的簪子挽着。
李师师一言不发,从墙上取琴抚弹,一曲《平沙落雁》,尽显壮士心中大雁之远志。一曲《高山流水》,恰似伯牙子期琴谱会知音。
宋徽宗也是精通情义之人,他被李师师的妙音深深打动。两人一个弹,一个听,不知不觉间已是天亮,宋徽宗只好告辞回宫。
宋徽宗人是走了,但他逛青楼的消息不而走,一时间在东京城里炸开了锅。
此后的日子,宋徽宗越发地想念李师师,但无数双眼晴盯着,又不好去青楼找她,咋办呢?
这时候太监张迪又出了个主意:陛下的皇宫离镇安坊不远,要不修条地道直通李师师住处,到时候陛下就可以随时找她了。
徽宗一听立马同意。张迪还贴心地在地道两旁修了许多休息屋,一路上让御林军站岗,保证皇帝的安全。
自此,徽宗每天幸福地来往于皇宫与镇安坊之间。他和李师师一起探讨书法,切磋琴艺,通宵鸾凤。
宋徽宗给了李师师很多赏赐,其中有一张蛇腹琴,是宫内珍藏的宝物。
所谓蛇腹琴,是指这种琴很古老,因为年代久远,原来琴身上的漆变成了黄黑色,就像蛇腹下的花纹一样,因此得名。
此外,宋徽宗赏给李师师的书画文物、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
就连生病期间,徽宗也会强撑着精神去看李师师。结果一次会面,他发现了李师师的小秘密。
像李师师这样的美女最喜欢才子,许多著名的词人都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比如晏几道、秦观、张先,以及北宋最负盛名的词人周邦彦。
而李师师的这个小秘密就是周邦彦。
在宋徽宗出现之前,李师师就和周邦彦是才子佳人的一对。皇帝看上李师师之后,周邦彦只有含泪退出。
恰好这几天徽宗生病了,于是周邦彦见缝插针,马上到李师师闺房里和他约会。
没想到徽宗突然要见李师师,眼看宋徽宗就要到李师师的闺房,情急之下,周邦彦只好钻进了床底。毕竟,敢跟皇帝抢女人,这不是茅房里点灯笼——找死(屎)吗?
徽宗来后,用并州的上好的剪刀给李师师剪了一个橙子,还撒了点吴盐,然后和李师师畅叙幽情,谈情说爱了。
躺在床底下的周彦邦只有暗暗吃醋,于是他选择了文人的方式“报仇”。
他写了首词名叫《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体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深度还原了皇帝跟李师师约会的场面,经李师师一唱,瞬间传遍了京城。
吃瓜群众都知道了,只有宋徽宗自己不知道。
但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徽宗知道侯震怒,他马上把蔡京叫来训话:“这个叫周彦邦的人是谁?给我狠狠查办!”
蔡京一查,发现此人是个小税吏,工作还蛮正派的。蔡京一时也不知道皇帝为何要搞他。
后来蔡京听人说起了《少年游》,他才恍然大悟,于是就随便找个工作失误的理由,把周彦邦流放了。
情敌一除,徽宗又和李师师过起了幸福的二人生活。
但好景不长,公元1126年11月,天下大乱,金兵已经杀到了首都汴京城下,可此时北宋守军衣薄身单,蜷缩在城墙根瑟瑟发抖。李师师请求皇帝给士兵发冬装,皇帝直接拒绝:“朕哪有钱哪,让他们忍忍吧。”
李师师很失望,她捐出了她这些年身为青楼头牌的所有身家,为将士做棉衣。
随后,无比失望的李师师就在城北的慈云观出家,准备就此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也许过分美丽也是一种罪,命运始终不肯放过她。
靖康元年闰11月25,汴京城沦陷。
金国主帅金太宗听说李师师是绝代佳人,要求手下人把他掳来当妻。
最终,汉奸张邦昌在慈云观找到了她。李师师得知这一消息表现得很平静,她说:“好,让我画个妆收拾一下。”
于是李师师重新捯伤了一番,真可谓倾国倾城。
她见到张邦昌后,直接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师师厉声痛骂:“恶毒小人,你竟然做了汉奸。”
随即,她又对金国侍卫笑着说:“你们金国的皇帝不是要我吗?回去告诉他,已经晚了。”
李师师说罢,一把从发髻上取下金簪,准备插进自己的脖子自杀。
但是她的手劲儿太大,直接把金簪掰成两半。
李师师又把这断开的两半金簪直接吞嘴里自杀,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在场的金兵都被吓傻了,那么多大老爷们一个个投降做汉奸,而一个低贱如尘的青楼女子竟有如此高的品行。
此后,李师师的故事千百年间不断地活跃在文人骚客的笔触下,就像那些刻在蓝宝石上的律法,永远被人们审视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