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大的瓜,非“俄罗斯和乌克兰”莫属。
提前这两个国家的恩恩怨怨,大家众说纷纭,至于孰是孰非,在这里咱们不做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于哪方比较有理,这个留给后人评判。
历史的车轮滚滚,历朝历代在此起彼伏中进入和退出历史舞台。新政权的建立和旧政权的落幕,在常人眼里都是通过战争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然而,历史会说话,很多证据也会证明,凡事没有绝对,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是依靠军事硬手段才能获胜。
《脆弱的征服》就向大家展示了:欧洲扩张与新世界秩序创建的真实故事。
《脆弱的征服》作者杰森.沙曼,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国际关系专业教授。曾任教于美国几所知名大学,威望极高,在历史和政治上颇有研究和建树。所以,这本书颇具说服力,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还原历史真相,看透根源所在,给世人以教育和警示,让后人从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智慧,才是历史学家的最终目的。
欧洲,一直是不容忽视的焦点,古代贸易和战火也曾一度涉及。譬如,13世纪时,统帅拔都率蒙古铁蹄攻占了基辅罗斯,建立了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提到这点,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武力征服世界的那个年代。
然而,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发动战争和国家建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军事与政治发展之间存在多样性,并非只有一条单行道通向唯一的终点,而是存在导向多种结果的不同路径。
扩张并不等同于统治或征服。
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是第一个全球国际体系的建立时期。在此期间,之前彼此隔绝的区域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其核心也就是欧洲的扩张。
不要将“欧洲扩张”等同于“欧洲征服”或者“欧洲统治”。相反的是,在欧洲和非洲,欧洲扩张的进程更多地归功于欧洲的屈服而不是统治。
早在900-1200年,中国就发明并改进了火药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领先欧洲几百年。当他们遭遇比之前欧洲强国都更为强大的东方帝国时,他们除了屈服别无选择。
然而,强国主要关心的是陆地领土,对海洋领域不屑一顾。而欧洲人的主要目标则恰恰相反,主要目标大体与海洋相关,并致力于开辟贸易路线,建立港口前哨。这是一种互补和共存的关系。
此外,欧洲人还喜欢在东方和大西洋当地培养盟友、建立附属国。当欧洲冒险家去美洲时,带去的多种流行病摧毁了当地帝国,虽然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还是不容忽视。作者认为:欧洲扩张的先锋队并非国家的陆军或者海军,而是小股探险家或少数贸易公司。
作者提出的论点驳斥并取代了军事竞争模式。
作者从人口、财富和军事力量的角度来分析:自全球国际体系形成以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是由西方主导的。当时的欧洲国家与亚洲强国如莫卧儿帝国或中国的明清帝国相比是弱小的。
1800年后,工业革命带来压倒性的优势。在19世纪的“新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军队击败了几乎所有非西方的强大势力。之后,欧洲步入了时代的前沿,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脆弱的征服》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作者认为:西方在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相对短暂的,因而,如果这种主导地位现在收到西方以外的大国崛起的挑战,也就没有那么令人惊讶了。
假设在某一天中国或者印度成为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过是1700年左右历史的重演罢了。
读史明智,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可以深刻改变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认识。
滚滚红尘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