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会把一些无法用现实依据来合理解释的怪现象,称作“邪门”。而沙丘正是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
沙丘可不是什么沙漠丘陵,它是一个古代地名,因其土壤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所得名沙丘。如今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
对古代人来说,沙丘确实不是什么风水宝地。它既不像南京,虎踞龙盘,历来被许多统治者定为国都;又不像洛阳,十省通衢,山河拱戴。
为什么说它邪门呢?
因为有三个我国历史著名的帝王在他这儿摔了跤,夭了寿。沙丘见证了三位帝王的陨落以及国家的突变,因此也被后世称为“困龙之地”。
而这三位帝王,分别是商纣王、赵武灵王和秦始皇。
《牛城晚报》曾这样评价沙丘平台:
“这里,决定了三代帝王的生死命运,维系着两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剧舞台”。
商纣王不用介绍,荒淫无道的暴君。他为了更好地扩大自己寄情酒色的圈子,于是盯上了沙丘之地,决心将它打造成盛大的休闲娱乐场所。
当年的沙丘还是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好在它占地面积够大,地势较平坦。心动不如行动,商纣王很快就绘制好了自己理想乌托邦的蓝图。
他唤来全国的能工巧匠,不分昼夜地抢工期、抓进度。把这个当做头等大事,时不时还亲自监工。很快,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就在沙丘上平地而起。
苑台完工后,商纣王又脑洞大开,将各种奇珍异兽捕捉进来,供自己把玩观赏。又挖了一个池子,里面美酒源源不断,为的是能随时畅饮在池边。
有酒不够,还得有肉。纣王又命人将烹制好的熟肉,挂在树枝上。数不清的俊男美女,穿着清凉地在里面追逐玩耍,饿了便上树取肉,渴了就卧池喝酒。
《史记》中也有记载:“商纣王在沙丘大兴土木,增建苑台,放置了各种鸟兽,还设酒池肉林,使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通宵达旦。”
所谓“乐极生悲”,商纣王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很快被迎头痛击。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纣王早已丢了民心,诸侯纷纷倒戈。商纣王最终成了亡国之君,自焚身亡。
四百余年商王朝就此灭亡,而这座曾经涤荡着欢歌笑语的沙丘也日渐荒凉。这片废弃的园子,也仿佛成为纪念往昔热闹的凄凉坟冢。
战国时期,沙丘被规划进赵国版图。这时候的沙丘,虽历经朝代更迭,但是还保留了建筑的完整。
第二位主人公赵武灵王,也是个厉害人物,梁启超都夸他是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中的第一伟人。提到他,就不得不说一下他在军事管理上推行的“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顾名思义,就是将中国军队中最初的宽袖军装,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也正是借鉴了北戎狄服装衣短袖窄的特点。
他还鼓励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这一改变,也大大增强了作战的致胜率,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如此雄韬伟略的赵武灵王,却做了一个让自己抱憾终生的重大决定。
他在自己年富力强的鼎盛时期,将王位传给了儿子赵何(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
他又将沙丘废园修整翻新,沙丘宫也改名为主父宫。
赵武灵王并没有就此享受清福,他带着大儿子赵章一同居住,这个赵章也是命运多舛,原本他是太子,妥妥的王位接班人。谁料王位被后妈的儿子给捷足先登,现在又被老爹带到这个沙丘之地安居,他心里一万个不服气。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赵章,让赵章也称王。要实现这个想法的前提,是需要收回赵惠文王的实权,让赵武灵王重新掌权。
已经坐了4年王位的赵惠文王哪里还肯将王位还回去?他再也不是那个全凭父亲做主的幼子了。
无奈的赵武灵王不甘寂寞,他决心重新扶植大儿子赵章,重新夺权。
后来赵章发动了政变,结局惨败,赵惠文王杀掉了同父异母的哥哥赵章,还将父亲赵武灵王围困在沙丘宫。
忌惮杀害主父的罪名,赵惠文王便采取断水断粮的政策。整整3个月,可怜的赵武灵王扒光了沙丘宫的地皮,也找不到一丁点的吃食,最终被活活饿死!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兵变”。这座沙丘宫的第二位主人,也没有逃脱命定的悲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华夏。为了"示强威,服海内",在位期间,他经常亲自出征巡游。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他的第五次出巡。这一次,他决定往东南一带巡视。随行的还有丞相李斯和他的爱子胡亥。
整个出巡计划都比较顺畅,可偏偏在归途中,秦始皇一行来到了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南)时患病,且久不痊愈。
一直到第二年7月,病重更愈,此时队伍已迁移到了沙丘宫,打算安置秦始皇于此地疗养。
秦始皇自知大限将至,便拖着病重的身子,勉强支撑着写下了玺书,要他的儿子赵扶苏赶回来准备葬礼。
玺书还没来得及送出,秦始皇便崩逝于沙丘平台。
死无对证的情况下,就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一直觊觎着皇位,一路上都是他伴随始皇出巡。秦始皇这一死,正是他近水楼台的大好机会。
他与宦官赵高和李斯密谋,开启了密封的玺书,伪造了让胡亥即位、扶苏自裁的假遗诏。
于是,这一伙人秘不发丧,他们将鱼装在秦始皇的巡车上,用鱼腥味来掩盖尸体的异味,以此蒙蔽群众,一直到返回咸阳。
被蒙在鼓里的赵扶苏信以为真,接到假遗诏之后就自杀了。
心怀不轨的胡亥成功当上了皇帝,史称“沙丘之谋”。
也正是从这个节骨眼的转变开始,后来的秦国被赵高掌握了大权,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迅速落没。
时代更迭,历史的惊人相似,让沙丘的“困龙”之说也不再是空穴来风。如果说,一次是偶然,那么三次,则有点“必然”的味道。
沙丘这个不足百里的地方,却牵扯出三场政权裂变,三个君王殒命。就连“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和“千古一帝”秦始皇都终结于此。
还有人认为,沙丘的气场与帝王气场相悖。它四面开阔,且土质全是沙子,没有水源,不适合龙生存。所以龙来到此处就会被困住直至死亡。
当然,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为例证,沙丘上三王遇难的历史事件,也让这个地方笼罩着神秘的色彩。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历代君王都对它讳莫如深,沙丘自此再也没有往昔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