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宋史》:王朴为何能留下美名?
创始人
2025-08-06 02:32:51
0

作者:许云辉

汴京三月,春风和煦,鸟语花香。初登帝位的宋太祖在侍从簇拥下,志满意得走过周世宗时期的功臣阁。忽然,功臣阁大门被疾风吹开,正中悬挂的一张画像赫然正对宋太祖。宋太祖看清画像主人,立即敛容止步,神态肃正“整御袍襟带”,异常谦恭地对着画像三鞠躬。

左右大惑不解:“陛下贵为新朝天子,他就是个前朝旧臣,您为何对其行如此大礼?”

宋太祖指着身上的黄袍感慨:“诸位爱卿,如果此人还健在,朕岂能穿上这身龙袍!”

这个令宋太祖敬畏到如此地步的前朝之臣,正是本事与脾气一样大的王朴。

(一)先见之明

王朴“幼警慧,好学善属文”,但因世事蹉跎,45岁才大器晚成中状元。但是,福祸相依,丰富的学海生涯与坎坷的生活阅历成为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使王朴练就异乎寻常的敏锐嗅觉,得以顺利逃过人生一劫。

他投身后汉枢密使(今国防部长)杨邠府中充当门客,成为政坛实习生,很快窥探出政坛的险恶阴暗:后汉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杨邠不思辅佐朝纲,反而与同为顾命大臣的“王章、史弘肇等有隙”,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王朴眼见君臣不和,将相离心,后汉江山恰似“厕所边摔倒----离死(屎)不远”,预感大厦将倾,遵循亚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古训,毅然离开杨邠,“乞告东归”。

果然,不久后,一心夺回皇权的后汉隐帝在佞臣教唆下,“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后汉隐帝杀红了眼,“害邠等三族”,还对三家门客赶尽杀绝。王朴因有先见之明,得以平安无事。

(二)力谏用兵

后周建,皇子柴荣出任镇宁节度使,大张旗鼓招贤纳士组建班子。王朴如见曙光,主动投奔柴荣帐下,为柴荣出谋划策,深受器重。柴荣变身周世宗,王朴水涨船高升任刑部高官。

周世宗即位后,决心将后周事业做大做强,因此“锐意征伐”,将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定摆在首要位置。尤其在力排众议御驾亲征、在高平大败北汉之后,周世宗意气风发,更加“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为统一思想,周世宗精心挑选出含王朴在内的二十名饱学文士,让他们当堂完成命题作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十七名文士在《平边策》中,都排除战争是后周立国的第一选项。他们引经据典,力证武力平定战乱害人害己,得不偿失。老气横秋建议周世宗循孔老夫子的教导:“故(如果)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些陈词滥调,看得周世宗频频皱眉、阵阵反胃,直到看见王朴等三人“皆言用兵之策”,方觉神清气爽,浑身舒泰。王朴的文章立论鲜明:“江淮为可先取!”

王朴高屋建瓴“画平一天下之策,先下江南,收岭南,次巴蜀,次幽、燕,而后及于河东。”他详细分析江南敌我态势及长短,说明此消彼长之道,献上兵指江淮良策,激励周世宗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周世宗素知王朴是志向高远之士,读罢王朴意气风发的命题作文,“见其议论伟然”不同凡响,“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王朴的远见卓识和战略战术思想,与周世宗不谋而合。周世宗如遇知音,拍板采纳王朴向江淮进军的建议,发动著名的淮南之战,取得重大战役成果。

(三)治理京城

周世宗“外事征伐”,三征淮南期间,放手让王朴兼任东京留守,赋予他“京邑庶务,悉以便宜制之”的特权。

王朴不负厚望,留守京师“内修法度。”他“制礼作乐,考定声律,正星历,修刑统,百废俱起。”坐镇京都期间,他不仅将政务处理得有条不紊,还实地考察京城建筑,别具匠心制定出京城扩建方案,亲手绘制城改蓝图,“凡通衢委巷,广袤之间,靡不由其心匠”。

王朴大刀阔斧“广新城,通道路”,必然触犯到不少权贵利益。但是,权贵们忌惮因“朴性刚烈”,无人敢当出头鸟。反倒是一个下级官员乡虞候不识好歹,公然跳出来捋王朴的虎须。当时,因“街巷隘狭”,依照图纸必须拆除旧房拓展道路。乡虞候对旧城改造工程心怀不满,致使拆阔路段工程进展缓慢。王朴怒从心起,在大庭广众下对他施行鞭打脊背的刑罚。

乡虞候回家后极为不满,四处宣扬:“姓王的太过分了!老子好歹是皇上任命的乡虞候,岂容他想打就打!”王朴得知,“命左右擒至,立毙于马前。”周世宗得知此事,笑着对近臣们说:“此大愚人,去王朴面前夸宣补乡虞候,宜其死矣!”

旧城改造工程在王朴雷厉风行推行主持下,京都焕然一新,尽显“庄伟宏阔”气派。周世宗赢得征讨淮南的重大胜利凯旋回京后,满怀喜悦检验王朴留守京师的成果:京城旧貌换新颜,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恪尽职守,京城百姓遵纪守法,市面繁荣稳定,一副万象更新的景象。

(四)猝然离世

959年4月25日,王朴散朝后,专程拜访前任宰相李谷。二人志气相投,把酒言欢,其乐融融。突然,正在侃侃而谈的王朴旧疾发作,眼前一黑栽倒在座位上。手下急忙把他扛回家中急救,可惜王朴始终睁不开眼,“一夕而卒,时年四十有五。”

周世宗惊闻噩耗,如遭雷震,“即时幸其第,及柩前,以所执玉钺卓地而恸者数四。”其后,他追赠王朴为侍中,将他与其他名臣画像供奉在特意修建的功臣阁内,以示怀念。

王朴去世前,与魏仁浦共同担任枢密使(今国防部长)。当时,大将赵匡胤已升任禁军统帅,上下班时侍卫前呼后拥贵气逼人。一日,有个殿直(皇帝侍从官)因执行紧急公务,不慎骑马冲进赵匡胤卫队。赵匡胤小题大做,跑到枢密院办公处“诉其无礼。”魏仁浦不敢怠慢,立即令相关部门调查核实。

王朴却给充满骄娇二气的赵匡胤兜头一盆冷水:“您虽然名为极高,但并未到达使相(朝廷授予节度使与宰相平等地位的荣誉称号,无宰相实权)地位。殿直是廷臣,与您平级,共同侍奉君主。何况,您是禁军首领,应该有容人气度,‘不宜如此!’”赵匡胤被怼得面红耳赤,只得“唯唯而出”,从此更加敬畏刚烈耿直的王朴。

赵匡胤胸襟广阔,知过能改,上位后提起王朴,时常称赞其“有上辅之器。”其他人则对王朴敬鬼神而远之,敬其才,畏其性。王朴时常在“稠人广座之中,正色高谈”,逮谁怼谁,丰厚学识配合伶牙俐齿,时常怼得不同意见者哑口无言。因此,每到此时,不同意见者为了避免成为王朴狂喷的靶子,个个噤若寒蝉,连连称是,“无敢触其锋者。”

“五代人才,王朴为冠。”王朴“智谋绝俗”的才华深受时人及后人赞叹。欧阳修盛赞:“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明代崔铣甚至把“王朴兴周”的功劳与“子产相郑、孔明立蜀”相提并论。

纵观王朴一生,虽然性情刚烈到令权贵忌惮,但他一心为国、呕心沥血协助周世宗治国理政,得罪的无非是既得利益者,自己私德从未有亏。他公正无私举荐贤士,从不搞“武大郎招伙计---比自己高得不要”那一套,在《宋史》留下“(王)朴能荐士”美名。正因仰天俯地问心无愧,他才敢如此随心所欲得罪任何人!而被他得罪的人,面子上虽然难看,但私下都承认他的确是个一心为公、才华横溢的怪人!所以,王朴用事实证明:本事有多大,脾气就会有多大!

真正的汉子,往往正是这类有本事有脾气的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内容

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家...
当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然而,家长们也...
2025-08-05 08:41:50
粤动中华 迷你马拉松火热启...
4公里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了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跑步爱好者踊跃参与。受访...
2025-08-05 08:40:19
罗源鉴江镇历史文集《鉴水长...
《鉴水长流》,一部承载着罗源鉴江镇历史记忆的文集正式出版。它如同一...
2025-08-05 08:39:39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赛区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开始接受报名啦!...
2025-08-05 08:39:02
原创 ...
你知道中国古代谁是最富有的人吗?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是“ 富可敌国 ”...
2025-08-05 08:34:12
原创 ...
老周 摘要: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
2025-08-05 08:34:03
原创 ...
二战结束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军头们口...
2025-08-05 08:33:53
原创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
2025-08-05 08:33:51
原创 ...
他是国军上将,绰号水晶猴,骂过蒋介石,建国后获一级解放勋章 在民国...
2025-08-05 08:33:45

热门资讯

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 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革。封建社会发发展到了最后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世界上大量的白银...
原创 魏... 魏国有五子良将,蜀国有五虎上将,可谓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武将集团。他们身怀绝世武艺,立下赫赫战功,被后...
深圳女孩重生之“我在非洲种水稻... 深圳 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 吸引着无数追梦人 敢闯敢拼,热爱生活 是深圳人的底色 在这座充满激情与活力...
原创 刘... 刘裕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治考量: 树立权威:司马懿曾篡夺魏国政权...
原创 抗... 难得的抗战时真实的延安老照片,真实写照,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艰苦朴素,官兵一致。革命前辈,永远敬仰!...
原创 水... 前言 可以说在水浒中高太尉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其中很多英雄的故事都是因他而起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原创 1... 前言 1993年,一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张爱萍,在一次公开场合深情发言:“像 彭老总这样的人,...
原创 守... 提到我国最早的海防建设,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尽管有学者认为,早在齐国时便设下了海防。但...
原创 让... 近日,日本明治天皇的玄孙竹田恒泰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他声称日本从未和中国打过仗...
原创 赤... 赤壁之战这场发生在公元208年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个关于智慧、策略与人心的较量。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