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乱世出英雄”,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蜀汉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英雄辈出的背后,也有着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刘谌。他既不是开国之君刘备,也不是亡国之君刘禅,却在蜀汉生死存亡之际,做出了一个让后人铭记的决定。套用一句老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刘谌的故事,就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
想当年,刘备白手起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一番打拼,终于在西南之地建立了蜀汉政权,一时间,蜀汉上下,人心所向,仿佛天下即将一统。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到了刘禅这一代,虽然有着“乐不思蜀”的笑谈,但谁又能否认,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刘禅也有自己的无奈与苦衷呢?
刘谌,作为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在蜀汉灭亡之前,几乎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史书上没有他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他的花边新闻,仿佛他就是蜀汉皇室中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然而,当邓艾大军如洪水猛兽般席卷而来,刘禅在朝堂之上犹豫不决,准备开城投降之时,刘谌这位平时默默无闻的皇子,却像一颗被点燃的炮仗,瞬间照亮了蜀汉的最后一抹余晖。
刘谌慷慨激昂地誓言:
“孩儿刘湛,誓死不降,尔等贪生怕死的腐儒,毁我大汉!!
”尽管这誓言出于虚构,但在面对国家即将覆灭的危急关头,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步父亲刘禅后尘选择投降,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与那些主张投降的大臣们据理力争。
然而,刘谌的反抗,终究无法改变大局。当邓艾的大军兵临城下,刘禅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那一刻,刘谌的心,仿佛被千万把刀割过,疼痛难忍。他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蜀汉的命运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子女,在昭烈庙中自尽,以死明志。
那一天,昭烈庙内,烛光摇曳,刘谌一家人的身影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望着父亲的雕像,眼中满是不舍与决绝。他轻声对妻子说:“吾家累世汉臣,今虽国破,吾亦不愿偷生。”说完,他拔出腰间的宝剑,一剑封喉,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衣襟,也染红了昭烈庙的地面。他的妻子和子女,也纷纷效仿。
【·结语·】
对于刘谌来说,他的自杀却是一种解脱。他明白,既然生命最终的结局都相同,那么他宁愿选择一种壮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刘谌是蜀汉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人物。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义精神,他的壮烈行动不仅为蜀汉的灭亡留下了一丝体面。
让我们铭记这位蜀汉最后的硬汉——刘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