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gài方言发音)。”这是曾经流传于北宋开封大街小巷的一首民谣。
短短的一句歌谣中,涉及到了两个臭名昭著的人。“桶”指的是人称“北宋六贼之首”的童贯,而“菜”则指的是宰相蔡京。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奸臣,就是北宋末年的太尉高俅。
狼狈为奸的三人,将北宋朝廷搅和得乌烟瘴气。可以说,北宋的灭亡,这三人都有责任。
正所谓“恶有恶报”,这三位天怒人怨的大奸臣,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蔡京:晚年流放,饿死途中。
作为“六贼之首”,蔡京是与秦桧、严嵩并列的大奸相。
蔡京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家祖上出了七名进士、三个探花。蔡京也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23岁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蔡京的一生,实在是跌宕起伏。他四度出任宰相,前后共执了17年的相印。仅凭这一点,就堪称古代历史上第一人。
蔡京从最初的县尉,一路升迁到权倾朝野的宰相,除了他优秀的政务能力外,更离不开他的善于钻营和曲意逢迎。
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宋神宗卧病不起。当时司马光掌握着朝中大权,他坚持守旧,推翻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政策,引起了诸多大臣的不满,但蔡京却对司马光亦步亦趋,积极配合。
就比如说,司马光要求在五天之内恢复差役法,大臣们认为时间太短,难以达成,只有蔡京一言不发,如期完成了任务。
为此,司马光还当着众人的面,对蔡京大赞一番:“若人人奉法如君(指蔡京),有什么行不通!”
元符二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继位。蔡京因树敌太多,遭人弹劾,被罢免官职,贬居杭州。
在杭州居住期间,蔡京遇到了宦官童贯。
原来,宋徽宗酷爱奇珍异石,童贯便四处访求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恰好也来到了杭州。
为了获得为官的机会,蔡京开始巴结童贯,他日夜陪在童贯身边,还将自己珍藏的屏幛、画扇等物贡献出来,交给童贯送至宫中。
为了吸引宋徽宗的注意,蔡京还在每件珍藏品上都附上自己的评论,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华。
除了讨好皇帝和宦官,蔡京又开始打通关节,讨好各路嫔妃和宦官。一时间,宫中内外,对蔡京一致好评。蔡京也意料之中的得以重新起用,任职定州知州。
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重用蔡京,擢升他为左仆射。
随着地位的提高,蔡京开始大肆敛财。同时,他还将自己家中的人全部封了官,就连陪嫁的婢女都封为了夫人。
至于朝中那些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蔡京也是严厉打击。他先后将三百零九人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导致前朝的老臣所剩无几,蔡京还不满意,他列出罪状,还下令这些人的子孙不得在京城及附近做官。
崇宁五年(1106年),蔡京被提拔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为魏国公。
此时国家太平昌盛,国库充盈。蔡京又怂恿宋徽宗享受供奉,将前代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
正所谓“盛极必衰”,蔡京风头正盛的时候,他引发众怒,迎来了灭顶之灾。
大观三年(1109年),朝臣们纷纷弹劾蔡京,揭发他的恣意为奸,窃弄威权、陷害忠良。就连蔡京的儿子蔡攸,也加入了揭发父亲恶行的队伍之中。
在舆论谴责下,62岁的蔡京只好辞官退休。说是退休,但他并没有真正退出朝堂,每月一日、十五日,他都要朝拜皇上。
三年后,蔡京再次被召回京师,官复宰相。
宋徽宗经常与蔡京家做客,期间赏赐不计其数。蔡京用家人的礼仪,坐着与宋徽宗饮酒。
时间久了,宋徽宗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蔡京家的奴仆都是大官。皇帝顿时对蔡京有了厌嫌,便让蔡京罢官退休。
宣和六年(1124年),蔡京凭借朱勔的势力,再度为相。这是蔡京第四次掌权,此时他已77岁高龄,老眼昏花,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处理。
最终,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
由于战事不断,蔡京便举家南下,躲避战乱。
这弃国于不顾的行为,一下惹毛了天下人,官员不断上书弹劾他,百姓们也编段子讽刺他,将蔡京定为六贼之首。
于是,宋钦宗将蔡京发配岭南,流放儋州。
年迈的蔡京本就经不起折腾,再加上他恶名在外,即便是他带着大量的钱财,百姓们却拒绝卖食物给他。最终,蔡京饿死在前往儋州的路上,享年80岁。
童贯:伏法受诛,枭首示众。
童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太监,他在枢密院掌了二十余年兵权。他还是蔡京、高俅晋升的路上的引路人。
童贯出生于开封城,他年少时期还读过私塾。到了十八九岁时,童贯才进入后宫,成为少有的成年后才阉割的太监之一。
童贯进宫时在宦官李宪门下,他性情乖巧,又擅长察言观色,揣度圣意,深得宋徽宗的喜欢。
后来,宋徽宗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便以供奉官的身份,帮皇帝寻觅名家书画、奇珍巧物。
也正是在杭州居住期间,童贯结识了前来巴结他的蔡京。
蔡京给童贯提供奇珍异宝,帮助童贯顺利完成任务,哄得宋徽宗龙颜大悦。
作为回报,童贯也帮助罢官的蔡京回到了京城。两人开始狼狈为奸,各自平步青云。
从杭州回到京师开封后不久,童贯就立下了一次彪炳的”功勋“。
当时西夏的党项政权屡屡犯边,在宰相蔡京的支持下,北宋朝廷决定对西夏出兵。
在出兵讨伐前,童贯找到蔡京,让他给自己谋了一个监军的差事,想借此记一笔功。
不曾想,童贯的西北之行,让他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也成为他人生路上的巨大转折点。
当时军队行至湟州时,恰好宫中意外失火,宋徽宗心里七上又八下,他认为这是老天爷在警示自己。于是宋徽宗立刻下了一道手谕,禁止童贯出兵。
立功心切的童贯看了诏令之后,对军中将领说道:“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童贯说完,就将圣旨往靴子里一塞,依然按计划向前行进。
此次出兵,成功收复了四州,为宋朝拓疆上千里。童贯一战成名,从宦官序列转至军队序列,直至做到了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武康军节度使的位置。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
有朝臣不解地问道:“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
童贯回国后,又镀了一层金。他以太尉的身份,掌管了整个枢密院,拥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
不久之后,童贯又加封了太傅和泾国公,成为当时朝廷里,地位仅次于蔡京的实权人物。
由于童贯当时几乎与蔡京平起平坐,民间便戏称蔡京为“公相”,童贯则为“媪相”。
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军攻打秀州,童贯领兵讨伐。
不到两年的时间,童贯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收复了被义军占领的城池,方腊余部都被平灭。童贯因功升太师,改封为楚国公。
成为楚国公后,童贯又花大价钱买回了燕京等空城。这个所谓的功劳,使得童贯被晋封为广阳郡王,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封王的太监。
好景不长,女真人的刀锋直指中原,吓得宋徽宗慌忙禅位钦宗,自行向南逃命。
宋钦宗继位之后,童贯的好日子算过到头了。
宋钦宗决定亲征,他下令童贯在东京留守,负责开封城的防务。
童贯吓得瑟瑟发抖,他没有遵从宋钦宗的旨意,而是带着近万人的军队,跟随宋徽宗赵佶一起南逃。
在逃跑的路上,童贯又肆意杀害走得慢的卫士,有一百多人中箭而死,一路哭声不断。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谏官、御史开始弹劾,童贯也因此接连被贬,最终被发配至英州。
就在童贯前往英州时,他的十大罪状呈送到了宋钦宗的案台上。宋钦宗大怒,命监察御史张澄连夜追上童贯后将其斩杀。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童贯在南雄的使院内伏诛,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高俅:逃过一劫,子孙封侯
在北宋六贼,并没有高俅的名号。
这并不代表高俅比童贯、蔡京等人“善良”,而是和他们相比,高俅是又坏又没有能力。
作为《水浒传》中的大反派,高俅在《宋史》中并没有单独的传记。
和前面两位比起来,高俅的履历显得灰暗了一些。
高俅的出身不高,他曾是大文豪苏东坡身边的小厮,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小秘书”。
能在大文豪身边做秘书,高俅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他粗通拳脚,精通蹴鞠,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极会处理人际关系。
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因与王安石闹矛盾,于是苏东坡自请调任杭州。在离京之前,他将高俅送到了好朋友王诜的府上。
王诜的身份很多,他是宋神宗的妹夫、宋徽宗的姑父,还是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由于王诜和皇帝是亲戚,自然和皇室走得比较密切,尤其是他的内侄,未来的宋徽宗赵佶,经常来姑父家登门。
一次,赵佶来王诜家拜访,恰好碰见高俅正在与小厮们蹴鞠(踢球)。
高俅的球技非常高超,长得又帅,赵佶立刻化身球迷。于是他征得了王诜的同意,将高俅收为自己的侍从。
高俅不仅球踢得好,他长得还帅,又能察言观色,识文懂墨,因此成为了宋徽宗在潜邸时的心腹。
后来,赵佶继位后,高俅也由潜邸的侍从,变成了朝堂上的侍卫,得了个御前侍卫的差事。
靠着投其所好的功力,高俅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宋徽宗给他疯狂镀金。
由于高俅没有立过战功,而宋朝的祖制又规定,武将没有边功是不能跻身军事武将的行列的。
于是,宋徽宗就花费心思,让高俅做了出使辽东的横班使臣。
后来,宋徽宗又把他打发到大西北,在猛将刘仲武的麾下呆了几天,跟着猛将兄与吐蕃赵怀德叛军干了一架。
一番镀金之后,高俅先是从御前侍卫,做到了侍卫头子,最后做到了八十万禁军的最高统领。
身居高位后,高俅就展现出了侍宠营私的一面。
他在军队中大搞不正之风,私自占有军产,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还让军中将士为自己服务,充当私人奴仆。
此外,高俅还发明出一个给捞钱的办法。军中士兵只要给他交钱,就可以免于操练。而那些没钱的,只能苦哈哈的去操练。
如此一来,军中上下纷纷想方设法找钱孝敬高俅,整个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一个“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
同时,高俅还不忘继续讨好皇帝,将挪用的军费、军饷,给赵佶搜罗奇珍异宝。
也正是高俅在军中的胡作非为,才导致在金国入侵时,守卫汴梁城的几十万禁军很快土崩瓦解,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不过,高俅虽然把军队系统搞的乌烟瘴气,但他的罪过与“六贼”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充其量是个弄臣而已。
在靖康之难爆发前,宋徽宗为了逃命,把皇位交给了儿子宋钦宗,自己带着一帮宠臣往南逃去,这其中便有高俅。
在逃亡的路上,高俅由于和童贯不和,导致被排挤,最终,高俅返回了开封。
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高俅被排挤后返回了开封,以至于他在宋钦宗对童贯等人的清算中逃过一劫。
最终,童贯被枭首示众,蔡京流放去世。高俅却捡回了一条命,他不仅毫发不伤,还能继续为官。
不过,高俅并没有活太久,他在靖康元年因病去世。
高俅出殡的时候,宋徽宗极尽悲伤,他亲自穿上孝服,为高俅送葬。
高俅去世后,他的子孙也继续沾光。据《宋史·卷二十一》记载,高俅的第三子高柄,在绍兴十七年(1147年)被封为昌国公。
总的说来,蔡京、童贯作为北宋六贼的前两名,他们生前的罪孽太多,结局也相当凄惨。而高俅地位最低,影响力和知名度也相对较小,结局也算是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