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早朝时间通常是在早上8点,慈禧太后却每天3点多就起床。起这么早,究竟所为何事呢?
说起慈禧的起居日常,她身边的宫女最清楚不过了。
在《宫女谈往录》中,就由曾经伺候过慈禧的老宫女亲口讲述,详细记载了晚清后宫生活的点点滴滴。
关于慈禧起早这事,老宫女是这么说的:“老太后就是讲精气神,一天到晚那么多事儿,全得由老太后心里过。每天腾出闲工夫,又讲究吃,又讲究穿,又讲究修饰,又讲究玩乐。不管是刮风下雨,一定早早起床,准时到养心殿早朝。”
起床第一步:泡手,敷脸。
慈禧每天起床的时间为寅时(三点至五点),她卧室里的灯是个工作信号。每当灯亮,宫女太监们便知道,慈禧要起床了。
在慈禧的寝宫内,有2名值夜班的宫女等着侍候太后起床。当慈禧坐起来,宫女便会趴在地上磕头行礼,高喊一声:“老祖宗吉祥!”
听到这声喊话后,寝宫外的人也收到信号,知道老太后已经坐起来了,开始下地。
做粗活的宫女从宫外搭来一桶热水,在门外预备着。
老太监张福早早地熬好了温润的银耳羹。这份银耳羹,是慈禧太后起床后要吃的第一口滋补品。
慈禧下地后,门口值夜的两个宫女,才能打开寝宫的门,当天所有的值班宫女都会进来跪安。
跪安完毕后,宫女们再又陆续退出寝宫,该干嘛干嘛去了。
接下来,太后寝宫的门帘会掀开一半,挑起半个帘子时,负责司衾的宫女,会给太后收拾被褥,然后端来满热水的银盆,服侍太后洗手。
普通人洗手,可能就是搓一搓,冲一冲就结束了。但慈禧洗手,则要用热毛巾包住双手,期间要换两三盆热水,把手背和手指的关节都泡畅通。
慈禧的手非常细腻、圆润柔和,看着就像十八九岁姑娘的手,这也得益于她持之以恒的保养方法。
泡完手之后,接下来就是洗脸。
与其说洗脸,不如说是熥(tēng)脸。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热敷,这样能减少脸上的皱纹。
具体操作是,用银盆装满洒了特制香料的热水,再以细腻柔软的纯棉毛巾,浸透热即可。
热毛巾敷完脸后,慈禧太后便坐在梳妆台前,准备上妆。
化妆是慈禧每天的必修课,她性子刚强,绝不会让底下人看到她蓬头垢面的模样。
侍寝宫女将慈禧两鬓松散的的头发轻轻地拢至耳后,便开始往慈禧的脸上敷粉。值得一说的是,慈禧使用的胭脂和细粉都是由她亲自研制的。
愉快的早晨从”梳头刘“开始。
妆面完成后,精致的慈禧就开始传唤”梳头刘“进来替她梳头。
“梳头刘”是慈禧的专用发型师,是个名叫刘德盛的老太监,宫里都亲切地喊他“梳头刘”。
“梳头刘”性格温和,谦逊有礼,任何人见到他,都能看到他眼角里透出的笑意。他经常给宫女带些针针线线的东西,宫女们跟他都很亲近,诚心诚意喊他一声刘大叔。
刘太监不仅性格好,梳头的手法还极其专业,深受慈禧的宠爱。在给慈禧梳头的数十年里,从来都没有被别人替换过。
慈禧太后心情好的时候,就会给他赐茶喝。要知道,赏茶在宫里是极体面的事,刘太监却连连跪安:“奴才不敢承受,奴才不敢承受!”
慈禧越是给他脸,他越是谦虚小心,这也是刘太监长期得宠的原因。
好了,言归正传。慈禧洗漱完毕后,刘太监得到传唤,便头顶黄云龙套的包袱(里面是梳头工具)走进来跪安。
宫女接过梳头工具后,刘太监便清脆地喊一声:“老佛爷吉祥,奴才给您请万安啦!”
得到慈禧的准许后,刘太监才能进入太后的寝室。太监能进太后寝室的,刘太监算是独一份了。
刘太监进屋磕完头后,便打开黄云龙套包袱,拿出梳头的簪子、梳子、篦子等工具,开始给慈禧太后梳头。
梳头的工作细致且繁琐,花费的时间也长。慈禧太后每到这时候,就会找刘太监聊天:“你在外头听到什么新鲜事没有?说给我听听!”
刘太监早就做好了准备,就将自己编造的那些龙凤呈祥、风调雨顺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说给慈禧太后听。
刘太监不仅心灵手巧,嘴巴更是又巧又甜。他是个笑话篓子,每次都逗得慈禧太后眉开眼笑。
在给慈禧梳头的同时,司帐、司衾的两个宫女整理好床上的一切,伺候梳头的宫女捧着梳头匣子在旁边侍立。外面更衣间里管服饰的宫女,此时已经准备好当时当今的服装鞋袜。
梳头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张福老太监便会捧着食盒,将那碗炖了一早上的冰糖银耳羹送到慈禧的储秀宫门外,再由侍寝的宫女送到慈禧的跟前。
慈禧便一边听着梳头刘的趣事,一边用银勺舀着银耳。这是整个储秀宫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不仅慈禧心情舒畅,值班的宫女太监也很开心。
对她们而言,慈禧太后高高兴兴的,她们的差事就好办了。
梳完头,慈禧太后要再描一次眉毛、刷鬓角,敷粉擦红。
一套流程下来,六十多岁的老寡妇,看着娇滴滴的。慈禧太后在镜子跟前,眯着眼睛,上下左右地仔细打量。
侍寝的宫女必定是左夸右赞,哄老太后高兴。
慈禧特讲究,对外面的专注力一丝不苟。她站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把两只脚比齐,看看鞋袜(绫子做的袜子,中间有条线要对好鞋口)正不正,然后才轻盈盈地走出来。
寝宫外,李莲英、崔玉贵、张福等太监,早就恭候着慈禧太后现身。一看到储秀宫的帘子拉开,他们就像得到一声号令一样,一齐跪在台阶上,用男不男女不女的鸡嗓子,高声喊着:“老佛爷吉祥!”
慈禧太后春风满面,容光焕发,笑盈盈地接见他们,每天如此。
吸烟、喝奶茶、用早膳。
接见完毕,慈禧太后还得吸上几口烟。
这时候就轮到敬烟的宫女开始忙活了。慈禧太后习惯了左边含烟嘴,所以敬烟的宫女必须站在左方,站的距离大约离太后两块方砖左右。
宫女把烟装好后,用右手托着烟袋,轻轻把烟嘴送到太后嘴边。
前面也说到了,慈禧是个讲究人,她不吸关东烟,吸水烟。通常敬烟宫女都是准备一两一包的小绿包,金黄色的烟丝很长,捻在手上比较柔软,闻着有股香气味,也有些辛辣味,但不浓烈。
吸了两管烟之后,张福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
慈禧太后最喜欢喝人奶喝牛奶,清宫保留着东北人的饮食习惯,喝奶要配茶,因此也叫奶茶。
喝完奶茶,寿膳房的早膳也安排上来了。
慈禧的膳食更是花样百出,仅仅米粥就有十多样,比如玉田红稻米粥、江南的香糯米粥、薏仁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
还有各种的茶汤: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
除此之外,还有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清真的炸馓子、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制品,如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这些佳肴都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
慈禧用早膳的时候,也是李莲英献殷勤的好时机。
李莲英指挥崔玉贵接过御膳房太监送来的包袱,然后他再亲自当着太后的面打开食盒。
这也是有讲究的,宫中规定,食盒必须当着慈禧的面打开。这一来是以示尊敬,二来呢,则是为了保证食物的安全。
早朝换装。
吃过早点、漱完口、喝半杯茶,再吸一管烟,慈禧太后的早餐时间也就结束了。
吃饱喝足后,宫女们就把慈禧太后扶到更衣室,开始换装。
慈禧喜欢穿莲花底满是珍珠的凤履,戴上两把头的凤冠,两旁缀上珍珠串的络子,戴上应时当令的宫花,披上彩凤的凤帔。
换好衣服,前往养心殿的轿子也抬到了慈禧的储秀宫门口。
当然,这一切的有条不紊,都归功于李莲英的指挥。
慈禧太后上了轿,李莲英接过宫女递来的水烟袋,崔玉贵则捧着绿头签(上早朝的名单)。两个太监紧扶着轿杆,前呼后拥地上朝去了。
慈禧太后一启驾,储秀宫也落不得一刻闲。所有的宫女太监都全部“出笼”,扫院子的、擦玻璃的、收拾游廊的、擦抹屋里屋外陈设的,人人各司其职,把慈禧太后的寝宫收拾得一干二净。
以上便是慈禧几十年如一日的晨起生活,几乎已经形成惯例,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然是早起来,就忙活起来了,忙着化妆,忙着美颜,忙着养生。
正所谓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慈禧在追求美的这条路上,可以说是开创了古今之外独树一帜的“典范”。
她懂得养生方可驻颜、驻颜贵在养生的道理,并且不惜工本地追求养生驻颜之道。
追求美丽和长寿本没有错,但慈禧却无视水深火热的国情和民愤,做出一系列丧权辱国、奢靡荒唐之事。她的“美丽”建立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之上,其历史形象也终将是丑陋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