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盗墓贼之所以不去盗挖关羽的墓,是因为关羽为人忠义。出于敬畏心理很多人都会去祭拜关二爷,关羽之墓便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其实这并不符合常理,战争频发的年代,人们都已经食不果腹了,哪里还会去管什么忠义?
其实关羽之墓,不但有被盗挖过,而且还不止一次。三国时期关羽的墓一共有三座,一座是曹操下令修建的,地址就在洛阳。另一座是孙权下令修建的,地址就在当阳。最后一座自然是刘备为关羽修建的,刘备死后关羽的女儿,将父亲的衣冠冢迁到了抚仙湖附近。
洛阳关羽墓,在明嘉靖年间曾经历过一番修缮,其地址就在洛阳城郊以南五里处。此处关羽墓埋葬的便是关羽的首级。
1955年因为汛情,洛阳关羽墓的旧址曾被泥石流淹没过。直到1979年洛阳当地村民,才挖出了关羽墓中的少量随葬物品。随后当地村民,便利用手上有限的石料重新修建了一座关冢(位置肯定发生了改变)。重建关羽墓期间,考古工作人员曾来到洛阳进行实地考察。
工作人员从泥土中挖出了一颗人类头骨以及少量的随葬物品。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从关羽墓旧址附近的泥土中,挖出了一具人类骸骨。考古工作人员判断,他们所发现的人类骸骨很有可能是后世的盗墓者。
令考古队无比遗憾的是,洛阳关羽首级墓中,大多数随葬物品已经不知于何年何月被盗墓贼给盗走了。
除了洛阳关羽墓之外,孙权也曾在湖北当阳为关羽修建了陵墓。
孙权给关羽修建的陵墓规格较小,且关羽的尸身还被孙权封在了铜棺内。当阳关羽墓中,随葬物品不但可以用寒酸来形容,装殓关羽的铜棺还被四根铁链悬挂,悬于墓室正中。
该处关羽墓规格较小可以理解,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便是希望能够祸水东引,所以孙权是希望世人忽略掉当阳境内有关羽墓存在的。在埋葬完关羽的尸身后,当阳当地更是流传起相关的传说。这就更好理解了,孙权在利用流言掩人耳目。随之当阳关羽墓也是唯一一座,未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关羽墓。
南宋时期当阳关羽墓曾被重新扩建,加盖封土。直到明朝成化年间,当阳知县奏请朝廷后,明廷才再次下令对当阳关羽墓进行大规模扩建。
因为宋人极度推崇关羽忠义的品性,所以在宋朝期间,当阳关羽墓一直被大力保护,宋朝君主更是钦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正是由于宋朝将关羽地位的的提高,后世之人才会越发尊敬关羽,并尊其为武圣。
第三座关羽墓,便是关羽死后,刘备下令在蜀国境内修建的关羽衣冠冢。
刘备死后,和东吴重修旧好的诸葛亮,将关羽的夫人和女儿(关银屏)接回了蜀国,后来关羽之女嫁给了蜀国重臣李恢之子李蔚。关羽之女成亲后,又随同丈夫李蔚一起前往南蛮地区做官,为蜀国镇守边境。
随之蜀国境内的关羽衣冠冢,也被关羽之女迁到了抚仙湖附近(因为关索早逝,关索死后的庙宇就在抚仙湖附近)。
诸葛亮死后,南蛮地区再次发生叛乱,关羽之女追随丈夫前去平叛。关银屏死后,其陵墓也被修建在了南蛮境内。到了司马炎执政时期,有一伙盗墓贼,盗挖了关羽衣冠冢和关羽之女的陵墓。
就在这伙盗墓贼乘船,到达澄江南面的抚仙湖时(关索的陵墓便在此地),突然天降暴雨,将盗墓贼所乘坐的船只给掀翻了。盗墓贼被淹死的同时,关羽衣冠冢中的随葬物品以及关羽之女墓中的剑(关羽之女大婚时,赵云送去的新婚贺礼),一同沉没于抚仙湖中。
时至今日抚仙湖当地,还有关羽衣冠冢中的随葬物品和青,沉没于抚仙湖中的传说在流传。
当地百姓更是口口相传,盗墓贼之所以会溺死于抚仙湖,正是因为他们盗挖了关羽的衣冠冢和关羽之女墓的行为,惹恼了关羽的亡魂。这样的传说不免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随葬物品最多的关羽墓,便是蜀中的关羽衣冠冢。
孙权为了掩盖境内(当阳)有关羽墓存在的事实,简葬了关羽的尸身。曹操因头痛之疾,也潦草下葬了关羽的首级。只有刘备出于兄弟之情,为关羽修建了随葬物品丰富的衣冠冢。
洛阳和蜀中的关羽墓都曾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当阳境内名声不显(当时),简葬的关羽尸身墓,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