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仓储制度:无法承受贪污、腐败、天灾,粮仓最沦为“场面活”
创始人
2025-07-25 17:33:42
0

“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穿暖,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到了灾年,能够有口吃的就很不错了,不会去要求一定要吃饱,吃好。在古代若是人吃不饱是很可怕的,大家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寻找粮食,就会激起民变。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王朝清朝,是君主集权的巅峰时期。它的仓储制度,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又不断的发展,曾经一度非常兴盛。其实,统治者注重这些并不奇怪。因为他要防备饥荒产生,而引起的叛乱。但凡有一线生机,大家也不会去冒险。

(一)、一应俱全的仓储制度

“民以食为天”,在过去的小农经济体系中,很多人勤勤恳恳一辈子就只为了吃上一口饱饭。但古代都是看天吃饭的,若是有洪灾或者旱灾,很有可能一年的辛勤劳动全都付诸东流。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对于古代的皇帝而言可能有些可笑,但毕竟也要做做样子。而且,仓储制度本身不单单是为了百姓服务的。

1.自上而下的粮仓运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话虽如此,但是在古代阶级固化非常严重,什么好事都得先王公贵胄来。《清史稿》“顺治三年,圣祖设清吏司;主掌漕运”。在刚刚入关的时候,顺治皇帝就在北京设立了十三仓。这里边储存的,都是只供给于皇室和位高权重的大臣。

而且,它们都是从鱼米水乡沿着京杭大运河漕运而来。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粮食。稍微次一点的粮食,就在“钱粮胡同”发放。而能够享用这些粮食的人,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每天遛鸟斗虫的八旗子弟。

《清史稿》“顺治年间,各府、州、郡均设常平及义、社仓,责成道员专管。历年于户部造册以记之,如遇灾荒,即以赈济。”顺治年间,为了防止“谷贵伤民,谷贱伤农”,也在北京设立了常平仓。就是维持粮食,在一个正常的价格。

常平仓才是真正为百姓服务的,充分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每逢粮食大获丰收,朝廷就以正常价格收农民手中的余粮,而到了灾年的时候,就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受灾的百姓。古代的底层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那一口粮食。

辛辛苦苦一年,只是为了明年还能活下去。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那一口吃食。

2.国家和民间共同创办的粮仓

“顺治年间,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上述三种都是由官府直接创办的。当然,在古代的乡约制度影响下,乡镇百姓也想出了自救的方法。他们将部分余粮,统一贮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建社仓以备荒年,创书院以兴文教。”此外,乡绅们还会带头建立社仓。就是大户人家,将家中的粮食无偿捐献出来,清朝对于这种做法十分认同。捐的多者,还会赏赐顶戴花翎。也会按照捐赠的数目,免除相应的赋税。

可见,清朝的仓储制度十分完备。既有为皇室设立的,也有为贵族设立的还有为了调控物价的常平仓,以及受到政府鼓励的社仓和义仓等等。其实,很多东西不能看表面。这些仓储看上去十分完备,但是事在人为,它们往往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到了清朝末年,这些仓储更是成为了朝廷的累赘。那么清廷颇费心血打造的仓储,为何就成了“面子工程”?

(二)、贪官污吏横行,祸国殃民

《大清会典》“但荒政十二则应策: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除了建立仓储制度,清朝还想出了十条应对的政策,从表面上看,可谓是下足了工夫。但是执行这些政策的毕竟是“人”,在那个社会想要不贪赃枉法是不可能的。

1.当浑浊成了普遍现象,清白就成了罪过

记得在某部电视剧中,和珅把给灾民的粮食换成了麸糠,而纪昀因此非常愤怒。和珅说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灾民,还是人吗?”的确,他用细粮,换成廉价的饲料,非常过分。但是却能够救活更多的人,而他本人和党羽们也能从中中饱私囊。

如此一来,各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而且,和珅还认为自己是百姓的救星。因为若是不让基层官员们从赈灾的粮食中攫取些利益,他们就会全部侵吞。这并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

遇到灾荒,不论是高官还是小吏都要从救济粮中分一杯羹。他们就像是生长在粮食上的蛀虫,一点一点的将其啃食干净。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人不会去考虑他人的死活。整个官场的风气,就是如此。

天下又不是自己的,先想方设法的捞够油水再说。而仓储就是在这样一群人的管理下,逐步的走向没落。正因为有了这群人在,再完备的救灾体系都会沦为中看不中用的场面活。

2.腐败问题太过严重

“权力就会引发腐败,绝对的权力,就会引发绝对的腐败”。这些朝廷命官和封疆大吏,就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他们代表着皇帝的权威,绝对不容置疑,不容侵犯。尽管清朝设立了养廉银制度,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归根结底,清朝仓储制度的没落还是在于其本身的制度问题。“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粮仓就像是一堆粮食,被很多老鼠看管着。这种运营体系,如果能够正常,那才是怪事。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恪尽职守。

但是当时日长了,腐败的人多了,偷占粮仓的粮食就成为了普遍现象。而且,如果大家都在贪,而你不贪,那么就会被同僚所排斥。大家认为,你不是在自视清高而是不想和众人站在一条船上。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自己的乌纱帽不保。

这其实是封建集权制度的普遍问题,他们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而且,也不做出透明化处理。所以,这种腐败情况也是从上到下的。

对于皇室而言,他们把天下当成自己家,所以肯定希望把家里装扮的非常精美。但是那些官员,就像府邸中的管家。这个家的好坏,虽然和自己有些关系但是并无大碍。他们心里想的,还是自己的小家。

(三)、粮仓本身的问题和自然灾害频发

清朝的粮仓体系,是非常脆弱的。它经不起任何打击,平日里若是拿出点粮食来赈济一小部分人自然没有问题。然而,当天不遂人愿的时候,粮仓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同时,制定的所有救灾计划,也会进入僵化状态。

1.灾害频仍,仓贪制度失效

在清朝建国的二百六十八年中,有记载的自然灾害就高达一千五百余起。再加上清朝后期,国库空虚,已经没有能力维持其正常运转。就像光绪元年的那场丁戊奇荒,仓廪制度非但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反而还成了杀人的罪魁祸首。

中原地区出现了持续三年的旱灾,超过一千万人罹难,两千万人踏上了背井离乡的生活。这本该就是一场天灾,但是官员和商人互相勾结,就酿成了人祸。掌管仓遑的官吏,把救济粮交给高利贷商,再由他们卖出,双方分摊利益。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只是丁戊奇荒死的人太多,所以颇受重视。本该救命于水火的救济仓却成为了屠杀百姓的利刃。当然,这种情况皇帝已经无法遏制。首先是本身的实力有限,其次,官员们都是阳奉阴违。

而且,很多地方发生灾荒以后,他们为了政绩都选择隐瞒不报。只要没有报灾的记录,那么粮仓中的粮食自然也发放不下去。

2.仓管制度,本身存在问题

“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官僚体系的腐败,导致很多平民百姓根本无法享受到仓制度的利好。而且,清朝的仓储自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依托,否则在多方侵蚀之下必然会失去作用。

在乾隆。乾隆年间,仓颉就已经进入了瘫痪状态。因为乾隆皇帝好大喜功,造成了国库亏空。到了嘉靖皇帝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一旦国家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维持,它就会成为花瓶一样的摆设。但是这项面子工程,没有还不行。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仓廪早就行将就木,但为了维护面子和尊严,还是不会将其撤销。这其实是由高度集权制本身决定的。它们即使做错了,而自己也知道了,也不能承认,不能改。否则自己在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威权形象就会受到打击。这对于他们而言,才是最为致命的。

结语:

仓储制度的建立本身,主要还是为了赈灾,而赈灾的背后则是统治者维护统治。因为如果受灾的人过多,而无法及时得到救助,就会揭竿而起。在历朝历代中,清朝的仓廪可以说是最全面的,但它是建立在君主集权制的基础上,所以很快就衰败了。

参考文献:

《清史稿》

相关内容

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家...
当子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然而,家长们也...
2025-08-05 08:41:50
粤动中华 迷你马拉松火热启...
4公里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了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跑步爱好者踊跃参与。受访...
2025-08-05 08:40:19
罗源鉴江镇历史文集《鉴水长...
《鉴水长流》,一部承载着罗源鉴江镇历史记忆的文集正式出版。它如同一...
2025-08-05 08:39:39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
职工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两岸赛区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开始接受报名啦!...
2025-08-05 08:39:02
原创 ...
你知道中国古代谁是最富有的人吗?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是“ 富可敌国 ”...
2025-08-05 08:34:12
原创 ...
老周 摘要: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
2025-08-05 08:34:03
原创 ...
二战结束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军头们口...
2025-08-05 08:33:53
原创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
2025-08-05 08:33:51
原创 ...
他是国军上将,绰号水晶猴,骂过蒋介石,建国后获一级解放勋章 在民国...
2025-08-05 08:33:45

热门资讯

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 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革。封建社会发发展到了最后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世界上大量的白银...
原创 魏... 魏国有五子良将,蜀国有五虎上将,可谓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武将集团。他们身怀绝世武艺,立下赫赫战功,被后...
深圳女孩重生之“我在非洲种水稻... 深圳 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 吸引着无数追梦人 敢闯敢拼,热爱生活 是深圳人的底色 在这座充满激情与活力...
原创 刘... 刘裕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治考量: 树立权威:司马懿曾篡夺魏国政权...
原创 抗... 难得的抗战时真实的延安老照片,真实写照,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艰苦朴素,官兵一致。革命前辈,永远敬仰!...
原创 水... 前言 可以说在水浒中高太尉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其中很多英雄的故事都是因他而起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原创 1... 前言 1993年,一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张爱萍,在一次公开场合深情发言:“像 彭老总这样的人,...
原创 守... 提到我国最早的海防建设,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从明朝开始的。尽管有学者认为,早在齐国时便设下了海防。但...
原创 让... 近日,日本明治天皇的玄孙竹田恒泰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他声称日本从未和中国打过仗...
原创 赤... 赤壁之战这场发生在公元208年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个关于智慧、策略与人心的较量。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