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怪李斯要扶立胡亥,终于懂了,即使公子扶苏继位大秦一样会灭亡
创始人
2025-07-21 04:33:06
0

前言

权力的诱惑有多大?大到可以让人背叛君主,置亲人于不顾?大到可以让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葬送整个王朝?

在秦朝的最后时刻,一场权力的角逐正上演着。扶苏还是胡亥?谁将继承秦朝的江山?在这场角逐中,我们将见证权力是如何把人性中的贪婪和野心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一个辉煌王朝的覆灭。

一、仁善之子

嬴政,史称秦始皇,一代枭雄。他用铁腕手段一统天下,建立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可就在他执掌大权之时,一个令他颇为头疼的问题摆在了眼前——

接班人的选择

作为长子,扶苏自然是嬴政心中的首选。这个孩子自幼品行端正,仁善温和,正直坚毅,给人一种大树参天的凛然英姿。嬴政曾希望扶苏能像他的名字一样,成为一棵扶摇直上的大树,有朝一日撑起秦朝的天空。

可惜,扶苏的性格注定与嬴政有些格格不入。嬴政是一个追求权力的实干家,他用狠辣手段消灭了六国,一统天下。而扶苏则过于仁善,甚至有些懦弱。扶苏的仁善品性,源于他自幼受到的教育环境。

作为帝王之子,他从小就被严格要求遵循礼教,学习儒家的仁义道德,这造就了他温文尔雅的性情。可正是这份仁善,却与嬴政铁腕统治的作风格格不入。

二、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在秦国上演——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专制统治,嬴政下令焚毁除了农书、医书、术数书之外的一切典籍,并活埋了四百多名不肯改邪归正的儒生。这一狠绝手段,无疑是对六国文化的彻底铲除。

然而,扶苏却对此事深恶痛绝,他上书进谏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扶苏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嬴政此举的不赞同。在他看来,刚刚统一的天下,百姓还未完全臣服,此时若是铲除文化,必将引起民心动荡。

可嬴政对此视而不见,他只是一味追求专制统治,丝毫不顾文化传承。嬴政见状,顿时大怒。他发现长子扶苏的性格过于仁善,根本无法担当一代主公的重任。于是,他将扶苏发配到了北方的长城边疆,跟随大将蒙恬一同修筑长城,锻炼其胆识。

三、法家之徒

与扶苏截然不同的,是丞相李斯。作为荀子的弟子,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思想信奉者。在他看来,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酷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欲望,国家才能安定有序。

正是出于这种观念,李斯才会全力支持嬴政的专制统治,并在朝中屡屡主张

"重刑峻法"

。他坚信,只有用狠辣手段消灭异己,秦朝的统治才能永世长存。李斯对法家思想的执著,源于他自幼受到的教育。作为荀子的弟子,他从小就被灌输

"性恶论"

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用严厉的法律来约束。

这种思想在他身上根深蒂固,即便已成为丞相,他依旧坚持法家的做法。在他看来,只有嬴政这样的暴虐统治,才能确保秦朝的江山永固。任何怀柔之策,都会给异己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王朝的覆亡。因此,他才会一味主张"重刑峻法",试图彻底消灭异己。

四、赵高之谗

然而,就在嬴政病逝的那一刻,李斯的理念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临终前,嬴政原本想将大权传给长子扶苏。可是,一个叫赵高的小太监却怀着不可告人的野心,他说服李斯共同扶持幼子胡亥继位。

赵高对李斯说:

"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这几乎是在明示,只要李斯肯帮助胡亥登基,他将获得极高的封赏,子孙后代也将荫庇于新朝。赵高之所以会怀有如此大的野心,源于他的身世。

作为一名太监,他无法建立自己的家族,只能依附于朝廷

而一旦胡亥登基,他就有机会凭借亲信的身份,获取更大的权力。因此,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说服李斯推举胡亥继位。而他之所以选中李斯,是因为李斯作为丞相,掌握着实权,是助胡亥登基的关键人物。只要拉拢了李斯,他的野心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五、权力的诱惑

面对赵高的诱惑,李斯动心了。他深知,如果由扶苏继位,那仁善的性格必将令他依赖蒙恬一族。到时候,蒙毅很可能会取代他的丞相之位。

更重要的是,扶苏一旦执政,必将施行仁政,那他的法家思想就将无立足之地了。

相比之下,胡亥的治国能力平平,若是由他继位,大权很可能落入自己的手中。再加上赵高许下的重赏,李斯几乎是在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下,选择了背叛嬴政的遗志,与赵高合谋,推举胡亥登基称帝。

李斯之所以会如此轻易地被权力和利益所诱惑,源于他对法家思想的执著。在他看来,只有掌握了实权,他的法家理念才能得以贯彻。一旦扶苏继位,他的地位必将不保,法家思想也将被抛弃。

因此,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他

不惜背叛君主,与赵高勾结,推举胡亥登基

。可见,理念的执著,往往会蒙蔽人的理智,导致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

六、秦亡之因

其实,李斯心中也清楚,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继位,秦朝的覆亡都是迟早的事。这源于秦朝的统治基础——法家思想。嬴政为了巩固统治,不断

加重赋役,劳民伤财

。他不仅下令修建长城、直道灵渠等大型工程,还要为自己营建一座宏伟的陵墓。

这些舍民利己的做法,无疑加剧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更重要的是,秦朝在统一六国之后,并未彻底肃清异己。这为日后的农民起义埋下了祸根。一旦有人揭竿而起,秦朝就将分崩离析。

可见,秦朝的覆亡早已注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嬴政的暴虐统治,加上法家思想的极端,注定了秦朝的命运。即便是扶苏继位,他的仁政未必就能扭转乾坤。因为秦朝的根基已经腐朽,任何维修都无法阻止它的崩塌。

李斯之所以还会选择推举胡亥,是因为他清楚无论如何,

秦朝都难逃一死

。与其让扶苏继位,不如让胡亥登基,这样他至少还能获得一时的权力和利益。

七、权力之争

最终,在赵高和李斯的合谋下,胡亥登基称帝,扶苏的皇储之位也就此失去。不过,这场权力之争并未就此结束。上位后的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李斯连同其三族诛灭。赵高则趁机夺权,成为秦朝的实际执政者。

可就在他意气风发之时,农民起义的烽烟却已在全国各地升起。

赵高一心只想着夺权,却忽视了秦朝日益严重的矛盾。

他以为只要掌控了朝政,就能永远执掌大权。却不曾想,人民的不满早已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

一旦有人率先揭竿而起,整个秦朝就将土崩瓦解。果不其然,在项羽、陈胜等人的领导下,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了。赵高的一厢情愿,注定了他的权力之路走向了尽头。

八、秦亡之祸

一个曾经灿烂辉煌的王朝,就这样在内乱中迅速土崩瓦解。如果说,嬴政的暴政是导致秦亡的根源的话,那么赵高和李斯这场权力之争,无疑是压垮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不惜背叛君主,置王朝安危于不顾,这才是秦亡的真正罪魁祸首。

权力的诱惑,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

。赵高和李斯就是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他们一心只想着如何获取更大的权力,却忽视了秦朝日益严重的矛盾。最终,他们的权力之争不仅没有挽救秦朝,反而加速了它的覆亡。

一个曾经灿烂辉煌的王朝,就这样在内乱中迅速土崩瓦解,这是多么令人扼腕痛惜。如果当初赵高和李斯能够

摒弃私心,顾全大局

,或许秦朝的命运就会改写。可惜,权力的诱惑让他们失去了理智,做出了令人痛心的错误选择。

结语

权力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握在贤明者手中,能造福万民;握在小人手里,却会酿成灭顶之灾。赵高和李斯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他们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令人痛心的错误选择,最终酿成了秦朝的覆亡。

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权力和利益所蒙蔽,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关内容

纪念若塔,利物浦vs雷普斯...
北京时间7月13日,利物浦对阵普雷斯顿的友谊赛赛前,数万球迷齐声高...
2025-07-20 12:43:04
原创 ...
曾经的古老传说,以及现代科技的力量,共同构成了揭开日本人祖先之谜的...
2025-07-20 12:34:33
原创 ...
彭德怀要枪毙一名逃兵,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个未来的司令。 ...
2025-07-20 12:34:26
原创 ...
我之英雄,彼之人屠。 作为金人的敌手当中的英雄,当然是不能有详细的...
2025-07-20 12:34:22
原创 ...
中国的历史常常与传奇交织在一起,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常常穿插着虚假...
2025-07-20 12:34:16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
2025-07-20 12:34:09
原创 ...
前言 “万恶的旧社会”已经足够“恐怖”了,而在晚清时期,那场面就要...
2025-07-20 12:34:08
原创 ...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断,很多人好奇,以当时的生活水平,那些战争的组...
2025-07-20 12:34:01
原创 ...
看似强大的美国,其实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妖气。现如今的美国,问题频出,...
2025-07-20 12:33:58

热门资讯

原创 华... 国学大师陈寅恪,被称为百年清华四大哲人之一,曾在1930年作论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其中...
原创 大... 辛亥之乱,第一忠臣。——铁良给升允的挽联 封建王朝时期,一位官员最重要的品格便是忠心,我国的历史上也...
中外专家学者聚首天津 纪念北疆... 中新网天津9月20日电 (记者 周亚强)“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
原创 慈...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慈禧是少数几个可以掌握朝廷权力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想要废黜了皇帝,而且多年来一...
原创 明...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离开东宫时,10岁的朱由检拉住他的袖子道:“哥哥,皇帝是什么官儿,我能做皇帝...
原创 八... 七七事变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而当时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大主力师:115师、120师和129师...
原创 学... 历史上英明神武的皇帝不乏其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不过要论起勤政,可能...
原创 康... 《逸周书·谥法解》说:“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由此来说...
原创 古... 人们很喜欢古墓类的影视,以及古墓类的书籍,剧中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尤其,这几年引起轰动的电视剧《...
原创 刚... 路随是唐朝中期的一名宰相,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是御史中丞的儿子。在唐德宗统治期间,他通过明经考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