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陈友谅幕僚虱母仙何野云与揭西仙坡杨氏二世祖同朝为官
创始人
2025-07-21 04:03:26
0

PS. 下面故事,是陈友谅幕僚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的故事,与其他名字是“何野云”的人无关。(世上有多位同名同姓的“何野云”,不是所有何野云,都是虱母仙),拒绝张冠李戴,拒绝移花接木。

-

虱母仙何野云(1325~1393年),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洪武年间。元末时下山作为谋士军师,辅助陈友谅的红巾军,和朱元璋率领的、刘伯温当军师的起义军,逐鹿天下。后来,陈友谅败亡,何野云浪迹天涯。因浑身虱子,蓬头垢面,行为怪异,故民间称其号为“虱母仙”。在潮汕一带云游,寄情于山水。

明初洪武年间,何野云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阳,揭阳以及海阳,为人营造阴宅,指导建筑风水,成为名噪一时的地师。何野云技术高超,据说他有时候哼着“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里愁……国破山河在……”等词句。陈友谅军师隐姓埋名,取“何”姓寓不让世人知道从何而来,“野云”取野鹤闲云之意,化名为何野云,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

-

陈友谅幕僚虱母仙何野云与杨氏二世祖仕崇公同朝为官

虱母仙何野云隐居潮汕之后,平时就发挥其生平所学的玄学绝技,帮周边老百姓看风水,指导建设寨门祠堂等,以此造福一方黎民百姓,相传揭西县金和镇仙坡乡的大寨门就是他选址指导建设的。

公元1360年,何野云事助陈友谅,揭西金和镇仙坡村杨氏二世祖仕崇公跟何野云一样同在陈友谅的陈汉政权为官。这就是何野云与杨仕崇公同朝为官的来历。后来1363年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败亡。陈友谅儿子陈理率残部投降朱元璋,杨仕崇公随陈理投降朱元璋。后仕崇公跟随朱元璋转战江浙与元军作战,屡立战功。在一次战役中,仕崇公与元军作战力竭晕死,公坐骑白马驼回。明朝刚建立,官封兵部侍郎,不久公去世,坐骑战马绝食而死。战马葬于公墓右侧,称义马坟,现墓仍完好。墓及义马坟1991年裔孙集资重修。(资料来源:揭西仙坡村杨氏后人)。

而当时陈理投降朱元璋时,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不愿投降朱元璋,所以他隐姓埋名流落潮汕。

有心人说:朱元璋不可能封一名降将为兵部侍郎。世事无绝对,不要被有心人误导。历史不是按照某人的剧本安排好的,一定要如何如何。

例如:唐朝名将,秦琼,字叔宝。还有尉迟恭,字敬德。

两人都为降将,但两人都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被民间尊为“门神”。

明朝洪武,1368-1393年年间,有一天,虱母仙云游来到金和镇的仙坡乡,但见此处地理形状奇异秀丽,三面环水,一面是陆地,如同浮水莲花,不禁啧啧称奇,连声叹妙。村中长者见此人如此赞叹,料知其必是有道高人,遂上前热情招呼,相邀至寨中奉香茗款待,并请求仙人为其指点迷津。仙人受其热情款待,见其颇有诚心,掐指一算,心中了然,于是对长者说:“我今日心情舒畅,无意云游至贵乡,见此地形同浮水莲花,实乃风水宝地,莫奈贵乡没有建造一个合式的寨门,美中不足,故连年来乡民都清贫度日,也少出贤达之人。今日受你盛情款待,算是有缘,且我刚才一算,知你们村民淳朴善良,积厚德可以载万物,到今日也合该享受福报了。”长者闻言大喜,立即起身鞠躬请求仙人帮其选定、指导建设寨门。于是,虱母仙环绕全村前后转了两圈,详细观察地形之后,选定了建寨门的地点。长者动员全乡壮丁,在虱母仙的指导下很快就把寨门建好。自从虱母仙帮助安了寨门之后,仙坡乡不但财丁兴旺发达起来,而且代有才俊贤达出世。

到明朝中后期,经济发达,又出了一个巨富人家,主人叫杨天禄,善经营,会理财,家中囤积财富,可敌一方。

人称“杨禄佬富甲整个霖田都(棉湖旧称)”。当时人有“仙坡富人仔不识犁”的说法,形容杨天禄家财非常富足,富得儿孙连犁田的犁头都不认识,错当成金银。据说,有一天杨天禄外出收租,因极其溺爱其孙子,就带上孙子一同前去。半路上,他的孙子看到农户犁田后闪闪发亮的犁铧丢在门口路边,便对他爷爷说:“爷爷您说俺家最富,不见得吧?您看,人家把金银也丢在路边呢!”弄得杨天禄哭笑不得。

这个杨天禄虽然是得益于虱母仙立寨门改善风水才发达起来的,但他一点也不信,只狂妄地相信那是他靠自己的实力赚的财富。人一旦有钱有势就难免得意忘形。他每次外出收租都必须从寨门经过,但因为寨门太窄太低,他每次出人都要下马,嫌太麻烦太不体面,于是就把它改成现在这样宽的大寨门。这样一来,杨天禄佬收租出人就方便啦,不用下马,而且可以大摇大摆,耀武扬威而过。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杨天禄自建的二个新寨全部被九军所破,他的儿子也被杀光。大寨继续被九军围困,因寨门是虱母仙所建,九军围攻了整整三年却未能攻破,寨中父老安然无恙。大寨虽未被攻破,但连年遭九军围困,父老乡亲失去营生,经济逐渐衰落。

后来,仙坡乡乡民因虱母仙帮助开创仙坡乡大寨门有功,于大寨之东建“三山永峙”庙供祀虱母仙,庙中左边祀陇尾老爷(即是虱母仙)。往后乡民若开辟新寨、建寨门必求助于陇尾老爷。今天,“三山永峙”古庙依旧香火旺盛,庙宇面向普宁铁山尖,后倚仙劲山,庙前数十步有一深潭,右边有一古榕,遮天蔽日,山明水秀,风光独好。

-

虱母仙何野云年龄分析

虱母仙何野云生于1325年,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指点高氏建祠堂是43岁。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旧主陈友谅。这个侧面证明自古以来传言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兵败后流落到此是正确的,从时间上看吻合。

而丰城何野云,元朝末年至洪武元年,是未成年的儿童,他会是真的虱母仙吗?主家会请14岁的小孩做风水师建祠堂或寨门吗?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可以肯定认祖宗者和虱母仙是不同的两个人。

***

潮汕有虱母仙墓(文物保护单位)、虱母仙祠堂、各虱母仙庙,正常认祖宗是祭拜祖先,如果是真的,每年认祖者有组织宗亲来祭拜吗?

***

何僊陵的虱母仙墓,古墓碑,刻寓意元朝的“元”字,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还有古代多部《潮阳县志》、《潮阳姓氏丛谈》、《潮阳市志》、《凤港族谱》、《港头张氏族谱》等官方和非官方文献,还有自古以来潮汕各地的无数传说,还有何野云自己写的遗诗,无数证据都证实了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事实。

而“有心人”罗织的那些文献,只能证明他们历史上曾经有“何野云”这个人。并没有任何古籍直接证明“虱母仙”就是他们的祖宗。

世上同名同姓名叫“何野云”的有多人,但天下虱母仙只有一位。

不是名字叫何野云,都是虱母仙。

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 ****************

编者按:作为虱母仙仙师的信仰者,我们很期望了解虱母仙仙师的具体来历身世。我们只尊重历史事实,不认可亵渎冒认;我们只致敬真理公义,鄙视利益捆绑;我们只尊崇实事求是,坚守信仰走正路。举头三尺有神明,常存敬畏之心,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历史考证应该实事求是,公正,不偏不倚,拒绝张冠李戴,拒绝移花接木。造谣捏造,从来不是人间正道。

********

虱母仙考论

********************

最近,有人自称“虱母仙裔孙”,宣称:虱母仙不是陈友谅军师,而是他们的祖先,他们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时间年代考论

洪武元年,1368年,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帝,怀念故主陈友谅。除了潮阳文史丛书有记载,五皈寺洪武二年的古碑也记录了这件事。在那年,虱母仙43岁。而“丰城何野云”才14岁。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虱母仙建潮阳和平镇陈氏祖墓,在那年,虱母仙48岁。而“丰城何野云”才19岁。

这些事,证明:虱母仙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虱母仙何野云在潮阳的时候,“丰城何野云”还是个儿童。

还有,虱母仙有个认的干女儿,即凤港四世祖嫲赵氏。这个干女儿生于1347年,虱母仙比干女儿大22岁。但是,“丰城何野云”却比虱母仙的干女儿小7岁,父亲不可能比女儿年龄小。这也说明:虱母仙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实事求是的《凤港卢氏族谱》

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相传是虱母仙何野云的养女。赵氏生于1347年,而何野云生于1325年,养父与养女相差22岁,古时结婚早,这是符合常理的。这也证明了,《凤港卢氏族谱》是实事求是的记载的。

此外,据《潮阳县志》1997年版930页记录,卢氏四世祖公卒于1394年,卢氏四世祖公遵虱母仙的遗嘱安葬虱母仙,证明虱母仙确实是比卢氏四世祖公早逝,虱母仙终老于1393年是准确记载的。

据仙城镇 《仙门城赵氏族谱》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创建仙师庙,恭奉纪念已羽仙的虱母仙,李白,华佗三位仙师,其中虱母仙居中,另两位仙师分居左右。创建仙师庙的时候,“丰城何野云”还在生,这也说明:虱母仙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仙城的祖墓碑刻

潮阳仙城赵家,众所周知与虱母仙何野云渊源极深,仙城赵氏的一世祖墓和二世祖墓,都是仙师建造。

仙门城赵氏是宋朝皇族魏王后裔,因元朝灭了宋,所以他们后代在元朝的墓碑,不刻“元”(元朝是仇家,外族),而是刻“宋”。据观察,仙城的一世祖和二世祖的墓碑,都是刻“宋”。

仙城的一世祖和二世祖,都是元末明初的人,根据他们墓碑的字刻,我们可以知晓,他们两位的墓,建造时间应该是元末明初,根据仙城两位祖公的履历,一世祖墓应该是建造在明朝建立之前,二世祖墓应该是建立的明朝刚建立的时期,所以他们的墓碑都是刻“宋”。原因分析可参考下图:

作为对比,仙门城的三世祖赵碧川,及后面的四世祖,他们的墓都建于明朝,此时,他们的墓碑的石刻,就是“明”了。

根据上述,虱母仙何野云建造仙城一世祖墓及二世祖墓,在明朝跟元朝的交界时期,虱母仙何野云应该是在 38~42岁的时候

此时,丰城何野云还是未成年的儿童。

仙城赵家的祖墓碑,隐藏着虱母仙的真实身份,其建造时间符合元末陈友谅兵败后,幕僚之一,军师流落潮汕的时间,虱母仙何野云为陈友谅军师是正确的,虱母仙与丰城何野云是不同的两个人。

不是所有何野云,都是虱母仙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从业活动在明朝刚建立的朱元璋洪武时期,并且终老于洪武26年,1393年。而“丰城何野云”,主要从业在明朝第三个皇帝,永乐年间,时代跟虱母仙的时代不一样。

古往今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比如: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兵法天才韩信,另一个是落魄王族韩信。

根据潮阳市志编纂委员会,摘录了何野云留的遗诗,说明了他的身份:

我本汉室一丈夫

鏖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这首遗诗,说明何野云是鄱阳湖一战失去首领陈友谅后,隐姓埋名来到这里。

潮阳官方记载,何野云归仙后,虱母仙的碑文为“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刻“元”字而不刻“明”字,“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

“虱母仙”与“何野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潮汕地区的概念,我们的概念是“虱母仙”,此名具有唯一性,天下只此一位。潮汕自古以来的说法,就是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在潮汕如果对人说“何野云”这个名字,不一定人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虱母仙”,老幼妇孺几乎个个都知道;

清初潮阳的第一部县志康熙《潮阳县志》(广州越秀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书),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和后来的光绪《潮阳县志》,对虱母仙的表述,标题都是“虱母仙”,而不是“何野云”,因为“何野云”这个名字没有唯一性,存在同名同姓者。

“何野云”此名不具有唯一性,“何野云”这个名字不是他们丰城独有的。我们汉字的性质,会存在很多同名同姓的人。名字是“何野云”不代表就是虱母仙。

读者要注意区分概念的不同,如果概念不清晰就会被误导:

“有心人宣称大量明清史料,证明何野云是丰城的”。这句话咋看之下没有问题,但如果细心点思考,问题是,“何野云”这名字不具备唯一性原则,同名同姓古来有之,“何野云”不能等同于虱母仙。本段开头的那句话,有转换概念的问题,主体搞错,不明确。有文字游戏的嫌疑。

此处要澄清的是:没有任何一项明清官方史料证明虱母仙是他们丰城的所谓朱棣国师。相反,古代有正史性质的官方地方志《潮阳县志》,明清存世至今的总共有四部,其中有三部记载了虱母仙。康熙《潮阳县志》卷十七,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和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明确虱母仙是从陈友谅兵败,装疯卖傻来到旧时潮州府。并且潮汕各地的历史记录,确认虱母仙就是活动在明朝洪武期间,并且羽仙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潮汕三市的多项官方志,和文物古迹,和潮汕三市各村各寨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传言,虱母仙是陈友谅军师。并且更关键的是,丰城何野云和潮汕虱母仙,所处的年代还不同。虱母仙是活动在朱元璋洪武年间,陈友谅兵败后的时期,而他们的“丰城何野云”是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永乐时期及之后。

清初康熙《潮阳县志》和后续版本多次确认

作为地方性正史的古代官方志连续记载虱母仙,清朝初潮阳第一部县志康熙《潮阳县志》卷之十七,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和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多次记载虱母仙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潮。

康熙是清朝的初期,说明清初,民间和官方已经广泛知晓虱母仙陈友谅军师。而距清初时间不远的明朝官方志不愿记录虱母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虱母仙是明朝曾经的敌对分子。到了清朝建立后,距明朝末仅仅43年的潮阳的第一部地方志,康熙《潮阳县志》马上对虱母仙进行了记载。后来,嘉庆《潮阳县志》,光绪《潮阳县志》再次对虱母仙的身份进行了确认。

明朝官方志不愿记载虱母仙,证明虱母仙是明朝曾经的敌对分子,陈友谅的部下。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陈友谅的另一位参谋“幕讲僧”,作为跟虱母仙一样的同为陈友谅幕僚的“幕讲僧”,明朝官方志不愿记载,而到了清朝雍正时期才被录入官方志《宁波府志》。

*

清朝潮阳第一部县志康熙《潮阳县志》,嘉庆《潮阳县志》,和光绪《潮阳县志》关于虱母仙的记载,原文:

“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

分析:

《潮阳县志》对虱母仙的身份记载,“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可以理解为:

虱母仙,或许名字是何野云,追随陈友谅后兵败,假装疯癫来到旧时潮州府。

佯狂:[拼音] [yáng kuáng],[释义] (动)假装疯癫

因此,虱母仙的名字是不是“何野云”,是有疑问的!但是陈友谅下属的身份,则是肯定的。

陈友谅兵多将广,有60万人马。虱母仙不一定是那位在权利核心的邹普胜,姓名不一定会被历史记载。从《潮阳县志》的考证,虱母仙曾经是陈友谅手下是确定的。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化名“何野云”的含义:

何:不愿世人知道他从何而来

野云:野鹤闲云任逍遥

注:虱母仙不可能是钦天监,如果是钦天监,他就不必假装疯癫躲避明朝的追捕。

*

今人说历史会真吗?

《潮阳县志》是直接说明虱母仙来历的官方古籍,并且是多次记载。虱母仙活动在明朝洪武年间的各种事迹,跟《潮阳县志》相互对证,大量古籍官方史料证明虱母仙是陈友谅军师。

今人说历史会真吗?以今人的非官方、非第三方、非客观、非中立性、自己证明自己的论述、用一本无法考证真伪的族谱,妄图推翻古代官方的、第三方、中立性客观的、集合了不少先贤编纂组考证的多个版本的古代《潮阳县志》。以今人的非客观的论述,妄图推翻古代先贤考证的客观的官方志《潮阳县志》,合理性有多少?

古代的人的身份必须要有古代官方史书证明,就像现代的身份证,只有官方颁发的才是真的!

没有任何一项古代官方历史证明虱母仙是他们丰城的所谓朱棣国师,并且,丰城何野云自称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的钦天监国师,但是无任何一本官方历史书有记载这个朱棣国师。没有官方历史记载,有可能是真的吗?比如:我们用的身份证,只有官方颁发的才是真的。同样道理,古代的人没有古代官方史书证明,没有实际证据,只凭现代人一张嘴,编一些故事,来认定古人的身份,今人说历史会真吗?

史学考证需要严谨,不能靠马马虎虎、隐隐约约臆断猜测。就像一个数字,多一个小数点或者少一个小数点,结果都大不相同。历史不能靠猜测臆想下结论,不能靠张冠李戴地讲故事,不能靠模棱两可的“好像”“仿佛”“可能”等猜测,就下结论虱母仙是他们的。荒谬的是:丰城何野云和潮汕虱母仙,所处的年代还不同。虱母仙是活动在朱元璋洪武时期,而他们的“丰城何野云”是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永乐时期及之后。

明朝至少有四位何野云

清代的时候,著名的学者丘逢甲,认为:虱母仙无后,存在虱母仙何野云被冒名托名的现象。

这个说法,得到实际事例的证明。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生活并终老在明洪武年间。但是虱母仙终老后的其他时代,有其他的“何野云”存在。目前发现,明朝至少有四位叫“何野云”,分别在不同的时代,下面表格整理了这四位不同的何野云的事迹列表。详情可以搜索网络。

从明朝有四位不同时代的何野云,我们可知道,天下同名同姓叫“何野云”的有多人,不是名字叫“何野云”,都是虱母仙。

*

甚至在清朝时期,也有“虱母仙”的存在。但是,广泛认可的,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虱母仙何野云是从陈友谅而败后,假装疯癫,隐姓埋名流落潮汕的,时代是元末明初,元朝末年到明初洪武年间,洪武二十六年,虱母仙1393年仙逝后,另外出现了其他“何野云”活动的事迹,可能原因有下面几个:

第一,由于时代久远,或者其他原因,后人追加时出现误会。可能本就是陈友谅军师虱母仙的作品,但时间记载出现错误;也可能不知的原因的巧合;可能是同名或同姓,张冠李戴,作品后人追加的时候就冠名虱母仙。

第二,由于政治原因,明朝的追捕,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不敢公开他的本名,只说化名,导致记载出现欠缺。而且陈友谅军师当年兵败后不回家乡,自然是想保全家人,免受牵连。军师余生孤独,寂寞只有自己知道。从他留下的“野鹤孤飞年又年”的诗句可知他当时的心境。

第三,是由于年代久远,作者已无从稽考,故托名他人。因为建筑奇特,也归“何野云”所建造。

第四,商业目的,中国古代图书的“托名”屡见不鲜,就是在著作上把作者的名字署名为某某名人。比如:《搜神后记》一书,其作者署名为陶渊明,事实证明,书中的一些事情都发生在陶渊明其身故后,所以陶渊明不可能是该书的作者,只是原作者的“托名”,利用的就是这位“五柳先生”的“名人效应”。

同样,洪武后面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仙逝后的从业者,大树底下好乘凉,一些地理师觉得自己实力不够,以求利用“名人效应”,自称“何野云”的,达到方便从业的目的也有可能的。

传言虱母仙仙逝之后还有零星的一些所谓“何野云”的作品,甚至在清朝也传言有何野云的作品,还有台湾地区也有。据观察,现代也有某些“风水师”用“何野云”的名号,以便让事主信任。

第五,也是普遍认知的,有未经考证的说法,传言洪武年间虱母仙仙逝之后,后来有徒子徒孙用“何野云”的名号在外行走。或者是虱母仙的后人或者传人,用虱母仙何野云的名号在从业。或者他人借名,借用虱母仙何野云的名号从业,方便业务。

以上原因只是分析猜测,毕竟无法亲眼目睹600多年前的明朝发生的事情,只能根据有记载的资料分析,只能接近真相,历史无法100%还原。

------------------------------

族谱不能做史料依据的原因

比如廖均卿,廖均卿的族谱说,长陵卜选,是他一个人选的,永乐皇帝对其他所有风水师都不满意,还杀了王侃、吴永等风水师。

这个说法,被正史否定。正史记载的是:陵寝建成后,朝廷论功行赏,王侃居首功,升易州同知,后又钦天监监正,钦天监一把手。吴永也没有被杀,被封为僧录司右阐教,从六品。廖均卿,写家谱说,皇帝只是赏赐一把扇子,游朝宗写家谱说,皇帝赏赐了一件衣服。

地理师陈益峰在文章“明朝天寿山皇陵,经考证为王贤、王侃、马文素等人卜选”中考证: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王贤,其次是王侃和马文素。廖均卿只是有参与。遍查史料《明太宗实录》等等记载,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是:王贤、王侃和马文素为主,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提过一些重要意见。游朝宗、中山夅、非幻和尚、廖均卿等人参与。

现代地理师陈益峰在他的文章“永陵为官卜,与民师无关”提到:自古以来,民间的地理先生,为了生活,爱吹牛,故事一大堆,对身世经历,大规模的造谣,编造神话,给某某富贵人物接触过一点点,就号称谁的御用风水师先生,编造给谁谁预测如何神奇,给谁看地理如何神奇。

古代朝廷,对民间江湖地理先生,非常慎重。一般是只是征求意见,很少重用,防备和怀疑,远大于重用。

所以,综上述,在历史考证中,应该以官方的志书为本,民间资料为辅,辩证的分析。

还有他们宣称族谱记载其祖先是钦天监,参加了皇陵的规划修建,但官方历史书却没有记载,正常来说皇家的官员基本有史书记录的。其族谱真实性有多少呢?他们的族谱可信度有多少呢?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丰城的官方信息

自称“虱母仙裔孙”的人,否定军师的身份。丰城的官方,是否也这样认为呢?在丰城市官方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可以看到,丰城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何家提案的答复,何家的提案是:“关于挖掘何野云等丰城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建议”。人大的答复是:何野云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丰城官方也认为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

自称“虱母仙裔孙”的人,还宣称何野云的墓在丰城,但是从丰城官方的答复看到的是:“何野云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凤港乡凤颈下手砂”,这说明,丰城官方也是认为何野云墓是在潮阳凤港,凤港的墓是文物保护单位。而丰城的所谓何野云的墓,是2021年新建,没见到有历史的痕迹,没有古碑,没有衣冠,没有骸骨,没有史书记载。

从丰城官方的信息内容,我们不禁要疑惑,自称的“虱母仙裔孙”,提供的信息有多少是真的?

***

根据各种史料及民间均明确“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得到《潮阳县志》的记载,为唯一的官方文件,这点毋容置疑。

另外从生活常识来说,我们会把自己的情况告知身边比较亲近熟知且信任的人。虱母仙为仙城赵氏建了城寨、规划了赵氏宗祠、建一世祖公墓、建二世平田公祖墓、和指点三世碧川祖生基,可知虱母仙跟赵家交情深厚。虱母仙为凤港卢氏,建了欹寨门,并且虱母仙在凤港还有一养女。按照常理,在长期相处的情形下,虱母仙必然会跟他们透露自己的身世:陈友谅军师的身份。现在仙城和凤港流传下来的说法,就是虱母仙曾经是陈友谅军师。这与广泛流传在潮汕民间的说法是一致的。《潮阳县志》亦印证了这个说法。

世上同名同姓叫“何野云”的有多人, 但天下虱母仙只有一位。

不是所有名字叫“何野云”的人,都是虱母仙!

**************

------------------------------------

---------------------------------------------------------

虱母仙“何野云”,对旧主陈友谅忠心不二,下面整理几件事例来说明: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一

在惠来,“寄陇村文化公园”的古榕树下,有岩石,石上刻有字,曰“忠孝”。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兵败,军师,虱母仙何野云,隐姓埋名,装疯卖傻,逃亡到这里,留下“忠孝”两字,以明对陈友谅忠贞不渝之志。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二

五皈寺位于潮南区陇田镇,南宋末年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怀念故主陈友谅,这同样是虱母仙“何野云”忠心不二的表现。

寺内有古碑刻记载文天祥和何野云的事迹,是文物保护单位,潮阳文史丛书也有记载。

洪武元年,1368年,真正的虱母仙43岁,自称虱母仙裔孙者的祖先才14岁。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三

在潮阳凤港的虱母仙墓,墓碑:不刻“明”字,而是刻“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朱元璋的明朝屈服。这说明虱母仙到临终的时候,也依然对陈友谅忠心不二。

这块墓碑为文物保护单位,即照片中间发黄的那块为古碑。

虱母仙的墓碑碑文内容,表达虱母仙“何野云”就算临终之时,依然对旧主陈友谅的思念与忠心。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忠心耿耿,品德高尚的先贤。

总结:

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至情至性之人,对旧主陈友谅忠贞不渝,上面的物证均可证明此点。

存世至今的古代《潮阳县志》总共有四部,其中就有三部记载了虱母仙,即康熙,嘉庆和光绪的县志,都记录虱母仙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潮。还有非官方文献,还有自古以来潮汕各地的物证,无数证据都证实了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事实。

而“有心人”罗织的文献,没有任何一项官方文献,证明虱母仙是他们的祖宗。他们的官方文献,只能证明历史上曾经有个叫“何野云”的人。同名同姓者史上有多人。并且,没有任何官方史书,证明他们的祖宗是所谓的什么朱棣国师,此国师仅仅存在于他们自编的族谱里。他们族谱的朱棣国师,这种级别的人物既然会没有史书记载,历史上有没有存在是有疑问的!

“有心人”没有确切的官方古籍证据,凭借牵强附会地编故事,诋毁潮汕历史文化,玷污虱母仙清名。

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结语***

在任何一个时代,各方豪雄基本会有顾问团,幕僚,智库等团队,各位豪雄在行事时会咨询幕僚团队的意见和建议。而陈友谅也必然有一批幕僚智库的团队,除了少数几位前端的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幕僚智库团队只是在后台出谋划策,而没被文献记载。相信虱母仙何野云可能是没被记载的陈友谅幕僚智库团队成员之一,属于军师的范畴。英雄不问出处,“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

虱母仙“何野云”确有其人,但并非真实姓名,只是化名。就像现代的艺人,有的会起个艺名,人们往往记住了他们的艺名,真实名字不一定知道,比如“成龙”。

古往今来,有无数高人奇人没被历史文献所记载,所以曾经的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真实姓名,根本就没必要再去考证,现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证距今600多年前的具体细节(一些文献只能参考),肯定没有确定的答案,就让其作为一个美丽的谜,一个神奇的传说在人们心中千古流传。潮汕就是虱母仙何野云的第二故乡,而且何野云的骸骨也长眠在潮汕。我们可以说:“何野云的故乡在潮汕!”

潮汕人信仰的虱母仙是明朝洪武年间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而不是信仰其他时代的同名同姓的其他“何野云”。

流光逝水,梦花幻浪,他的真实身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他就是一只野鹤,一朵清云,曾经逍遥在这片山水之间,给这方土地留下美丽的传奇。记师尊“虱母仙”何野云

参考资料

  • 1 古代官方史书:康熙《潮阳县志》卷十七 虱母仙
  • 2 古代官方史书: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 虱母仙
  • 3 古代官方史书: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 虱母仙
  • 4 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潮阳姓氏丛谈》: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5页
  • 5 《潮阳市志》编纂委员会.《潮阳市志》下册 (1979~2003):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2003:第816页
  • 6 政协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委员会.《佛教在潮阳》: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7-108页
  • 7 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阳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30页
  • 8 曾秀斌.《虱母仙的传说》: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2007:93
  • 9 潮阳县贵屿镇志编纂小组.《潮阳县贵屿镇志》:潮阳县贵屿镇志编纂组,1992:2
  • 10 潮州日报数字报·潮州新闻网:何方神圣“虱母仙” .潮州新闻网.2018-12-25
  • 11 张海鸥.《谷饶乡志》:潮汕文化对外交流中心,2001:87-88
  • 12 潮州市枫溪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州市枫溪区志》(1996~2010):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530
  • 13 仙门城: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汕头日报 -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2021-03-22
  • 14 吴南生.《南粤百镇 流沙卷》:广东省普宁市怡昌印刷厂,1994:154
  • 15 果陇村志编纂委员会.《普宁市果陇村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282-283
  • 16 杜良林.可爱的西陇:《可爱的西陇》编委会出版,1994:58
  • 17 林凯龙.《潮汕古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6:92
  • 18 隗芾.潮汕导游: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29
  • 19 赏灯祈福何处往?摩肩接踵破门楼.揭阳日报网.2021-01-13
  • 20 寄与陇头人(3).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2020-11-22

相关内容

纪念若塔,利物浦vs雷普斯...
北京时间7月13日,利物浦对阵普雷斯顿的友谊赛赛前,数万球迷齐声高...
2025-07-20 12:43:04
原创 ...
曾经的古老传说,以及现代科技的力量,共同构成了揭开日本人祖先之谜的...
2025-07-20 12:34:33
原创 ...
彭德怀要枪毙一名逃兵,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个未来的司令。 ...
2025-07-20 12:34:26
原创 ...
我之英雄,彼之人屠。 作为金人的敌手当中的英雄,当然是不能有详细的...
2025-07-20 12:34:22
原创 ...
中国的历史常常与传奇交织在一起,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常常穿插着虚假...
2025-07-20 12:34:16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
2025-07-20 12:34:09
原创 ...
前言 “万恶的旧社会”已经足够“恐怖”了,而在晚清时期,那场面就要...
2025-07-20 12:34:08
原创 ...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断,很多人好奇,以当时的生活水平,那些战争的组...
2025-07-20 12:34:01
原创 ...
看似强大的美国,其实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妖气。现如今的美国,问题频出,...
2025-07-20 12:33:58

热门资讯

原创 华... 国学大师陈寅恪,被称为百年清华四大哲人之一,曾在1930年作论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其中...
原创 大... 辛亥之乱,第一忠臣。——铁良给升允的挽联 封建王朝时期,一位官员最重要的品格便是忠心,我国的历史上也...
中外专家学者聚首天津 纪念北疆... 中新网天津9月20日电 (记者 周亚强)“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
原创 慈...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慈禧是少数几个可以掌握朝廷权力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想要废黜了皇帝,而且多年来一...
原创 明...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离开东宫时,10岁的朱由检拉住他的袖子道:“哥哥,皇帝是什么官儿,我能做皇帝...
原创 八... 七七事变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而当时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大主力师:115师、120师和129师...
原创 学... 历史上英明神武的皇帝不乏其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不过要论起勤政,可能...
原创 康... 《逸周书·谥法解》说:“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由此来说...
原创 古... 人们很喜欢古墓类的影视,以及古墓类的书籍,剧中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尤其,这几年引起轰动的电视剧《...
原创 刚... 路随是唐朝中期的一名宰相,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是御史中丞的儿子。在唐德宗统治期间,他通过明经考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