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古中华地在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有一片辽阔富饶的土地,那就是中华故土—外东北。外东北包括库页岛,在近代沙俄入侵前,自古为中国领土。这里的民族是中国的边疆民族,从古到今建立了不少政权如高句丽、渤海等;辽金元明清也一直在这里设立行政机构,实行有效治理。
黑龙江下游
可惜,到了近代,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仅仅派数千士兵,几乎不开一枪一炮,讹诈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背着清朝中央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瑷珲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过了两年,俄罗斯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同样不费一兵一卒,强迫清朝签订北京条约,该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承认了《瑷珲条约》割让的领土,而且进一步占领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44万平方公里领土。更加可恶的是,这两个条约把中俄的边界线划到朝鲜边境的图们江口附近,彻底封锁了中国在日本海的出海口。至今,站在吉林省珲春市防城,十几公里外的日本海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但对于中国人而又是你,只能望洋兴叹了。
中国内河黑龙江成为今天界江
二、巨龙失利爪几十年后,日本侵略并并吞朝鲜半岛,中国直接进入日本海就更困难了。冷战期间,朝鲜南北一分为二,隐世之国变成争霸前线,封锁亚洲的第一岛链也与外东北近在咫尺,整个东北亚成为美苏角逐的重要舞台。外东北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资源丰富:1、森林:外东北只占清朝领土面积的8%,但是自然资源占30%。目前外东北森林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而今天整个中国森林仅仅100万平方公里而已。2、矿产:外东北黄金累积总产量高达2000吨。而2018年全中国黄金产量不过400万吨。还有煤炭等资源。
黑龙江入海口
3、可耕地:外东北可耕地达到近10亿亩,占全俄罗斯的38%,为现在中国可耕地的一半。4、航运和港口: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都可以成为中国通向太平洋的重要航线。这里还有天然良港海参崴。5、地理位置:离北太平洋很紧,不惧敌对势力封锁。毗邻日韩,也是中国离北美北欧最近的地方之一,有利于对外开放。更不用说水利资源和渔业资源了可是,一失误成千古恨,再回首一是百年身。三、世纪大工程在外东北,还有一个富饶的岛屿——库页岛。这个岛屿分别隔着宗谷海峡和鞑靼海峡,与北海道和黑龙江下游咫尺之遥。
鞑靼海峡
俄罗斯称之为萨哈林岛(来自满语黑河之口),日本称之为桦太岛(からふと,系“秦人”、“唐人”的训读)。如果中国今天还拥有漫长海岸线外东北,必定大力开发外东北,或许可以成为东北的“大湾区”,奔腾的黑龙江可以成为亚洲的莱茵河。使之成为东北亚的金三角。这样,我国经济重心不仅可以北移,而且可以改变东亚经济、政治、军事格局,和美欧一决高低。另外,经济的发展,中国必定会在鞑靼海峡和宗谷海峡建设两大世纪工程桥隧,连接中日。鞑靼海峡长度约350公里,航道最浅处仅8米,最深230米,沿海有很多天然良港。该地由于洋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而且全部是领海。在此建桥或建隧道,均无技术问题。宗谷海峡位于北海道和库页岛之间。日本人很晚才占有北海道。直到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宗谷海峡条件更好,有不冻良港稚内港,离日本经济中心也不远。该地也是第一岛链的重要节点,由于敏感,在美军要求下,日本领海在此仅3海里。
鞑靼海峡和宗谷海峡
宗谷海峡南北最窄处宽约42千米(近23海里),水深30-60米,最深处118米。建设桥隧难度也不大。所以如果外东北仍属于中国,并得到开发的话。这两大世纪工程必定早已实施。可惜一切不能重来。四、抱恨等未来从地理条件上讲,这里建设隧道比建设桥梁更好。
设想中的桥梁
首先,这里都是洋流交汇处,春夏或夏秋之际,长时间大雾,不利于航行,所以造桥也不利于交通。其次,海峡地处高纬度,冬季气候严寒,出现两个半月左右的冰封现象,冰封前和冰消后海峡中还有浮冰,对桥梁自身安全及交通也有不利因素。第三,这两条海峡经常有大风,所以桥梁比隧道要好。第四,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雪,夏季多雨。隧道比桥梁更有利于交通。这一切,对于基建狂魔而言,易如反掌,但是由于领土的丢失,这一切都只能抱恨等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