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1872年12月16日—1947年8月7日,俄罗斯族与波兰族混血,
俄国军事家、南俄白卫军首领,沙俄步兵中将。
1872年12月16日(俄历12月4日),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出生于沙俄治下华沙省弗沃茨瓦韦克,他的父亲是沙俄军官,母亲是波兰人。
邓尼金1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自此一落千丈,少年的他就靠着打工来补贴家用和供自己读书,一直到18岁实科学校毕业。
这里说段题外话,以前我的文章里就提到过这种“实科学校”,所谓实科是与文科相对应,在近代之前欧洲只有文科学校,17世纪中期,英国人配第首次提出了“实科学问”概念。18世纪初随着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事业的必展,首先在普鲁士出现开设实用课程、旨在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员的学校,被称为实科学校,后来推广到了整个欧洲。
1890年,18岁的邓尼金毕业后志愿参加了沙皇军队,先是被编入第1步兵团服役,随后他被送到了基辅容克步兵学校接受学习和训练,两年后,邓尼金以少尉军衔从步兵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第2炮兵旅服役。
1895年,邓尼金考入了总参谋部尼古拉学院。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因为军事战史这门课不及格,邓尼金被开除出院。回到部队的邓尼金知耻而后勇,第二年再次考入了总参谋部尼古拉学院,这次他不敢懈怠了,花了三年时间成功地完成了学业。
1899年,27岁的的邓尼金从总参谋部尼古拉学院毕业后获得了上尉军衔,然后,他回到了第2炮兵旅继续服役。
1902年1月,邓尼金在普乌图斯克第183步兵团担任连长,因表现突出他获得了三级圣斯坦尼斯瓦夫勋章一枚。第二年10月,他调任第2骑兵军任副官。
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听闻消息的邓尼金少校向上级要求前往参战,2月27日,邓尼金被批准借调到远东部队,他经莫斯科前往了哈尔滨,担任了沙俄驻阿穆尔州第3边防旅参谋长,不久调到满洲集团军第8军担任军部干事。
11月10日,邓尼金晋升中校,同一天,他开始担任外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参谋长。1905年3月,邓尼金随部队参加了保卫奉天的战斗,失败后退往四平一带驻守直到战争结束。8月,邓尼金晋升上校。12月,在日俄双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后,邓尼金离开了远东返回原部队服役。在一年多的战争中,邓尼金的卓越表现让他获得了1枚二级圣斯坦尼斯瓦夫勋章以及二级和三级圣安娜勋章各1枚。
1906年1月,回到第2骑兵军的邓尼金临时担任了军部参谋,5月,他被任命为第228预备步兵团的营长。之后,邓尼金因参战而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假期,他利用这段时间去了国外度假,一路游览了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
假期结束回国后,邓尼金调到喀山军区任职。1907年1月,他担任了第57预备步兵旅参谋长。
1910年7月12日,邓尼金调到基辅军区,担任了阿尔汉格尔斯克第17步兵团团长,驻扎在日托米尔,负责该方向的沿线铁路安全。
1914年4月5日,邓尼金担任了基辅军区司令部督察长官,7月4日晋升为少将,同一天,邓尼金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军需长官。三周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9月3日,第8集团军司令官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骑兵上将(此人后来选择加入了苏联红军)任命邓尼金为第
4步兵旅旅长,在加利西亚战役中,邓尼金的指挥能力让布鲁希洛夫颇为欣赏。
加利西亚战役胜利后,奥匈帝国军队退守喀尔巴阡山脉一线,10月24日,在炮兵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下,邓尼金抓住奥军弱点果断发起进攻,占领了敌方公路上的村庄。11月,在喀尔巴阡战役中,邓尼金指挥步兵旅攻占了奥匈帝国城市梅济拉博尔采,俘敌3700余人,缴获了9门火炮和大量其他装备。
进入1915年,邓尼金仍然在喀尔巴阡山脉一线与奥匈帝国作战。2月,他率部增援友邻部队,一战俘获2000多奥军士兵,将奥匈帝国的军队赶回了桑河一线。4月,第4步兵旅扩编为师,邓尼金担任了第4步兵师师长。
9月,在德军的大举进攻下,俄军开始全线后撤,在西南方面军后撤的同时,邓尼金反向而行,一举收复乌克兰西部边境城市卢茨克,消灭敌军上万,俘虏了敌军军官158名和士兵9773名,之后顺利撤回俄军新的防线。
10月,邓尼金再次率部向敌后进军,越过斯特雷河攻占旧恰尔托里斯克,随后成功撤回了出发阵地。
1916年3月,已担任了西南方面军司令的布鲁希洛夫骑兵上将指挥发起了“布鲁希洛夫攻势”,邓尼金的部队负责在卢茨克方向突破。5月,刚晋升为步兵中将的邓尼金指挥部队一举突破了6道防线,于6月5日顺利攻占卢茨克。“布鲁希洛夫攻势”的成功让布鲁希洛夫名声大振,作战有功的邓尼金也于9月9日升任了第8集团军司令。此后他率部一直在罗马尼亚方向作战。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国爆发革命,史称“二月革命”。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同日,临时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