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学良被释放后,中央派人请回大陆,他:要我回大陆,有三个条件
创始人
2025-07-20 17:32:50
0

1991 年 5 月的一个阳光和煦的清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位满头银丝的老者缓缓地步出机舱,此人恰是刚从中国大陆抵达此地的吕正操上将。此时的吕正操心绪繁杂,他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邀请其老友张学良重归阔别已久的故土。

此次会面究竟会如何影响两位老人的命运轨迹?又会给中国的历史带来怎样的转折机遇?

张学良出生于 1901 年,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他的父亲乃是奉系军阀之首张作霖。在如此的家庭背景之下,张学良自幼年起便触及军事与政治领域。他接受了优质的教育,既具深厚的传统国学底蕴,又纳西方的先进理念。年少时的张学良英姿飒爽,风度翩翩,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愫与进取精神。在父亲张作霖的熏染下,他早早投身行伍,展露了非凡的军事禀赋。

1928 年,张作霖于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临危受任,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决然决定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达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此一举动,充分彰显了张学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念与民族大义。东北易帜后,张学良积极整饬东北军政,致力于发展经济与教育。他注重工业建设,引入先进技术,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在教育方面,他大力兴办学校,提升民众素养,为东北的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张学良的生活里,亦存在一些小趣闻,让人得见他与众不同的一面。

有一次,张学良在视察部队时,看到一个士兵在偷偷哭泣。他上前询问原因,士兵说他想念家乡的亲人。张学良听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安慰他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等打完仗,我们一起回家。”这件小事,体现了张学良对士兵的关爱和理解。

还有一次,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一起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一位外国女士对张学良的风度翩翩赞不绝口,不停地向他敬酒。张学良礼貌地回应着,但始终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于凤至看在眼里,心中暗暗高兴。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对夫人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我心中只有你。”这句话,让于凤至感动不已。

另外,张学良非常喜欢打网球。他经常邀请朋友一起打球,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比赛,打得难解难分。最后,张学良以微弱的优势获胜。他笑着对朋友说:“下次再来,我可不会手下留情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猝然而至。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东北军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之下,被迫撤入关内。这一事件,使张学良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与骂名。但他内心的苦痛与无奈,又有几人能够体悟呢?此后,张学良一直深陷痛苦的挣扎之中。他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深怀不满,同时也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满怀忧虑。

在此种情形下,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更改“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一事件震惊中外,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张学良和杨虎城以其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然而,他们亦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软禁,丧失了自由。

被软禁后的张学良,虽然失去了自由,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读书、写字、画画,用自己的方式度过漫长的岁月。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重获自由,为国家和人民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1 年,张学良在获台湾方面应允后,前往美国纽约。一直与张学良保持往来的吕正操获悉此事,旋即派遣自己的女儿前往美国探望张学良,并询问道:“倘若父亲欲来美国,您是否愿与之相见?”张学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定然要见!”

在获取这一明确答复之后,吕正操当即着手准备动身前往美国。鉴于当时两岸关系颇为微妙,为规避可能产生的不必要麻烦,张学良和吕正操商定在友人家中会面,以避开媒体的相关报道。

跨越半个多世纪,两位老人依然如故,还一边共进午餐,一边重温旧事。他们的交谈充满了幽默和回忆,表现出对往昔岁月的眷恋。

吕正操递给张学良一封由邓颖超同志所写的邀请信,正式邀请他回国。张学良虽然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却也要面对政治的复杂现实,以及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

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不要欢迎”,我作为一个失去东三省的人,受不起这个欢迎会。

条件二是“不见记者”,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需要再次被推到公众前台。

条件三是“千万不要搞恭维的那一套”。

这些条件足以显示出张学良对回国的渴望,却又不愿牵涉到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去。

吕正操当然一口答应。这次见面,两个老人都觉得圆了一个心愿。

张学良最后还是没能回国。一方面是台湾不放心,他的回国消息被李登辉获悉并暗中干涉;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顾虑。他一直觉得对不起东北人民,心里过不去那道坎。最终导致张学良未能重返大陆。

2000年,张学良百岁华诞的时候,家乡人民和在美国的亲友,故人都向他表示了祝贺,特别是来自故土的呼唤,让易动感情的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可是这时的他身体已经不能经受一点风波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对身边的友人说:

“虽然很想回去,但就怕感情上的冲击受不了啊!”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终将抚平一切伤痕。但张学良的故事,将永远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对于张学良这位历史人物,你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相关内容

纪念若塔,利物浦vs雷普斯...
北京时间7月13日,利物浦对阵普雷斯顿的友谊赛赛前,数万球迷齐声高...
2025-07-20 12:43:04
原创 ...
曾经的古老传说,以及现代科技的力量,共同构成了揭开日本人祖先之谜的...
2025-07-20 12:34:33
原创 ...
彭德怀要枪毙一名逃兵,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个未来的司令。 ...
2025-07-20 12:34:26
原创 ...
我之英雄,彼之人屠。 作为金人的敌手当中的英雄,当然是不能有详细的...
2025-07-20 12:34:22
原创 ...
中国的历史常常与传奇交织在一起,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常常穿插着虚假...
2025-07-20 12:34:16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
2025-07-20 12:34:09
原创 ...
前言 “万恶的旧社会”已经足够“恐怖”了,而在晚清时期,那场面就要...
2025-07-20 12:34:08
原创 ...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断,很多人好奇,以当时的生活水平,那些战争的组...
2025-07-20 12:34:01
原创 ...
看似强大的美国,其实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妖气。现如今的美国,问题频出,...
2025-07-20 12:33:58

热门资讯

3.2万人相约盛夏!2025贵... 央广网六盘水7月20日消息(记者杨贇 实习记者罗金)7月20日7时30分,以“清凉马拉松·激情六盘水...
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三不“原则 民国时期是一段充满变革与思考的岁月。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在个人修养上...
原创 中... 锦绣河山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中国和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
马王堆汉墓简帛研究取得最新成果 核心阅读 考古发现讲究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最好还要见“思想”。马王堆汉墓大量精美的文物是“物...
日本的社会变革 《现代日本的缔造》 〔美〕马里乌斯·詹森 著 莫嘉靖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4年5月 文 | ...
原创 4... 前言 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都对边境问题十分的闹心,秦始皇为了抵御边境匈奴的袭击,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原创 “... 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于河北沧州,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便随之参加起义,在之后的国民军中担任总司...
原创 楚... 前言 你可曾想过,那句久负盛名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底蕴含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秘密?这句预言不仅成为...
甘肃礼县:打“先秦”牌 唱“三...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9日电 (李轩)甘肃礼县,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文化遗存的古城,正以“...
原创 为... 引言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木牛流马》 随着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