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
编辑|昭明
康熙皇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但是,他的在养儿子这件事上,的确有些不足。
虽然立下了皇太子,但是多次废立,已经极大的打击了皇太子的威信,而且,他的其他儿子也确实非常的优秀。
但是,在面对这些优秀的儿子,康熙皇帝没有及时的做出,对于皇位的安排,这才导致了最终“九子夺嫡”的惨剧。
相信,以康熙皇帝众位皇子的才华和能力,如果他们能够继续为中国做贡献,大清一定比从前更加强大。
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有一位引起了史学家的注意,他就是皇十三子胤祥。
要说,皇帝的儿子哪有不愿意争位的,那么老十三绝对是一个奇葩。
才华横溢的十三皇子
说起来,十三皇子或许是唯一一个,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获得皇帝赏识的皇子。
能在众多的皇子中脱颖而出,只能说,老十三真的是非常优秀,并且在很长的时间,深得皇帝喜爱。
史料证明,康熙三十七年,那个时候,仅仅十二岁的胤祥,就开始随王伴驾,他凭借出色的才华,获得了康熙的喜爱,甚至是大臣的欣赏。
据说,胤祥的诗词,就连饱学之士也非常欣赏,胤祥的书法,康熙皇帝更是自豪的拿来展示给大臣们看。
不仅仅是在诗词文章上,就是骑射弓马,胤祥也非常擅长,据说是“每射必中”,作为一个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满族一直以马背上的功夫自豪。
弓马骑射样样精通的胤祥,自然是最出色的那一个。
于是,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只要是皇帝出行,皇十三子胤祥必定是伴驾的那一个。
而这一时期,同时在皇帝面前常常出现的,除了胤祥就是,皇太子和皇四子了。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胤祥能够得到皇帝赏识的同时,还能不得罪太子和皇四子,那么他的情商可谓是真的高。
所以史学家对于他得看法是,不仅个人才能出众,而且情商极高,擅长交际,很有办事能力,是皇子中难得的有才之人。
这个评价还是很准确的。
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胤祥还是受到了废太子事件的影响。
准确的说,是所有的皇子都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康熙皇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儿子们。
他开始对谁都不那么信任了。
就是伴驾的人选,也从三王伴驾改成了,各个皇子轮流伴驾。
然而,胤祥仍然是特殊的,因为他仍然在伴驾的名单之中。
据说,胤祥对于英文也有涉猎,在康熙帝接见外邦使臣的时候,胤祥往往能够帮他做一些翻译工作,因而对他很信赖。
康熙五十年起,几乎在重大场合就很难见到胤祥了,一说是康熙皇帝对这个儿子厌弃了,一说是他被圈禁了。
虽然各种影视作品中,胤祥在康熙后期其实是被圈禁的,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胤祥应该是患了病。
一些准确的史料曾经记载,康熙皇帝曾经询问胤祥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
可见,当时他的确是患病了,据说是腿上生了毒疮,流血流脓,但是反复发作,无法根治。
后来,他年纪轻轻就去世,很可能就是生病的原因。
胤祥在雍正朝大展身手
不得不说,雍正最后能登上皇位,胤祥是出了大力的。
而在九王夺嫡这样的乱象中杀出,并且直到后来能够得到雍正的全面信任,胤祥是一位非常清醒,并且极具政治头脑的人物。
雍正即位之后,其他的兄弟死的死,圈禁的圈禁。
唯一一个受重用的就是胤祥,这位曾经的队友。
胤祥虽然极具才华,但是他从始至终从来没想过要去夺皇位,这也是他能够独善其身的原因。
他认为,谁当皇帝并不重要,能够治理国家,并且善待百姓,以民为本,才是一个好皇帝。
因此,他非常不喜欢争权夺利,因为这样,只能给国家带来灾难。
雍正即位,胤祥被重用。
胤祥当即升任总理大臣,并和硕怡亲王,主要负责户部,这可是实权部门。
很快,胤祥就展现了自己知人善任,能知事任事的才能。
而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发展方面,胤祥都做出了惊人的成就。
捡几个重要的来说。
他成立了军需房,统领全国军官的选拔,武官的任用,军费的调拨以及武器的制造研发等等事情,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胤祥在,军需从来不需要额外另行拨付。
在治理水患一事上,他亲力亲为,打破传统的方式,亲自深入水患一线,考察民情,水情,亲自绘制切实可行的水道治理图。
在他的治理下,京畿重地,水利畅通,而且开垦了大批的良田。
对于审理案件,胤祥也是很有心得,他不主张用刑讯逼供来获得口供,反而采用,从观察罪犯的表现开始,分门别类,能够感化的去感化他,不能的就讲道理说服他。
因为胤祥的个人能力很强,雍正对他的信任也是非常高的。放心的给与他重要的权力。
举贤任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
一旦这个人,犯了错误,举荐之人很有可能就会被牵连,作为皇子,胤祥也确实没有必要,拉拢自己的势力。
但是他同样为国举荐了很多的人才,后来任陕西巡抚的石林,赵国麟,查阿郎,等等很多人都是胤祥举荐的。
他对待官员,从来一视同仁,不掺杂党争私怨。
年羹尧被委以重任,但是雍正却希望能有人克制他,胤祥上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终,年羹尧成功平定了青海。
岳钟琪作为一名汉人,虽有才能却总是会受到满族人的针对,他担任川陕总督期间,就多次被人弹劾,也是胤祥一力担保,他才没有被撤职。
总之,胤祥不仅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同时还有着清醒的头脑,因此很多史学家认为,如果当初康熙选择胤祥继承皇位。
那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事情,是不是就不会发生,甚至清朝很可能会成为超级大国。
中国是不是,会跟上工业革命的步伐,平稳过渡到现代呢。
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设,就算是胤祥真的才华横溢,但是人力毕竟有限,而且,他还死在了雍正的前面。
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治国呢。
参考:
宋璐璐.《读史:细说清朝风云人物》.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第167-168页
宋大川,夏连保主编.《清代园寝志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第252页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张捷夫.《清代人物传稿》.中国.中华书局.1995.上编第九卷
《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