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服你,即使你只是个小吏,也贴心的跟、真心的服;有人不服你,你哪怕是汉王,是高祖,人家照样不服,甚至自杀也不服。这就是章邯眼里的刘邦,或者面对刘邦的章邯。
对于秦末大乱之际驰骋在千里疆场的将领们,我们常常以项羽之猛和韩信之勇,而掩盖了很多比他们丝毫也不逊色的大将,章邯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章邯是秦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时被胡亥封上将军,陈胜吴广起义时,因咸阳兵力不足,他临时从郦山刑徒中选择一批乌合之众去迎击快打到关中的周文。章邯在戏地与周文狭路相逢,在章邯的巧妙的安排和英勇战斗下,周文军队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慌忙后退,秦军顺势掩杀,义军顿时溃散奔逃,周文败逃,最后自杀身亡。这就是章邯,良谋加勇猛,对付义军大有摧枯拉朽之势。
消灭周文大军后,章邯乘势率军继续东征,杀死取代吴广的田臧所部,力斩李归,败邓说、伍徐,杀死张贺,逼逃现已成光棍司令的陈胜。可以说,陈胜吴广积累起来的一点家底,全部被章邯秋风扫落叶一般地消灭了,其英勇和善战,可见一斑。
尤其是在定陶城外奇袭江东义军。斩杀项梁,其军前谋略简直是秦代诸葛,而且,通过消灭项梁,章邯不仅将自己的军事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把自己的威望树立到了所有义军的心里,他如同义军的魔咒、克星,义军一闻其名便魂飞魄散。
然而,这样一位战神级上将,却在最紧要的关头出现了战略偏差,而且遇到了比他更勇猛、更不要命的项羽。章邯消灭项梁后,自以为楚地再无人敢作乱,便渡过黄河,北攻赵地,而且,首战告捷,大破赵军。同时,王离、涉间带领北方军加入,便赵地形势更加严峻。赵王只得匆匆逃入巨鹿城,垂死挣扎,并四处求援。项羽带着为叔报仇的信念,破釜沉舟,视死如归,主动北上救援赵国,以数万之众,大破秦军。不久,章邯投降项羽。
然而,章邯投降项羽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他被打败了,他虽有失败,但并未完败,他手下可还有二十万秦军,战斗力不容小觑。章邯投降项羽,罪在赵高。赵高做了丞相后,专权用事,残害忠良,因章邯战斗中稍有退却,便兴师问罪。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赵高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迫害,章邯无路可走,最后便投降了义军,加入了反秦的队伍。
项羽入关后,封章邯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前206年,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章邯在陈仓阻击汉军,被打败,退保废丘。刘邦平定雍地后,围困章邯于废丘。围困近两年后,刘邦水淹城池的办法破城,章邯兵败自杀。
至于章邯为什么会投降项羽而不投降刘邦,也是气节使然,他或许是宁与英雄为伍,却誓死不与“小人”合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