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长子扶苏素有贤明。我们学过课本中有一则记录陈胜吴广起义的课文,里面有一句话是说: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是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可见,扶苏当时是多么的得人心。那为什么扶苏会自杀呢?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行至沙峰时病重,秦始皇传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赶快回咸阳主持后事并接轨帝位。
遗诏已封好,但还没赶得及付诸行李送去,秦始皇便不祥呜呼。当下赵高深受胡亥的深信,可好他又怨恨蒙氏,便劝告胡亥,让他诈称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和蒙恬,胡亥为储君。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策略性,便诈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皇太子,曲解始皇给扶苏的上谕。
指摘他累月经年来无从开辟国土、创建功绩,却使兵卒大度伤亡,而且数次修函,造谣父皇,没日没夜地怨声载道不能获得批准勾除监军哨位,返归咸阳当殿下。
而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并参合扶苏的企图。因此让他们轻生,将军权移交给偏将王离。
扶苏接过上谕,饮泣吞声着跻身内室,打算自寻短见。蒙恬劝阻,说事情不明先不要妄下决断。
然则前来监视的人多次催促他们了断,扶苏于是对蒙恬说:"太公赐儿子死,还哪里索要再请示呢!"于是便自杀了。
蒙恬也是挺惨的,连带着整个蒙氏家族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就因为他得罪了赵高这种小人。
胡亥和赵高的这些举动自然不可能瞒天过海,咸阳城中的公子是对他起疑心的。胡亥怕这些人造反,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将所有人都赐死,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公子高本想逃跑,但担心家人被杀,而主动上书给秦始皇殉葬。
胡亥不光公子不放过,连公主们也不放过,其中有一位叫嬴阴嫚的公主,被胡亥肢解诛杀。后来在秦陵东侧上焦村上的陪葬群中,出土了一枚印文为"阳滋",阴嫚的铜印,据专家考证这便是秦始皇的女儿,阳滋公主嬴阴嫚。虽贵为公主,下场比扶苏自刎还悲惨。
司马迁《史记》中评价扶苏:"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历史上的扶苏为人正直,敢于说真话,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扶苏墓和扶苏庙。他是一个百姓爱戴的人,有勇有谋,可惜半路被胡亥截胡了。